Please wait a minute...
金属学报  2003, Vol. 39 Issue (12): 1233-1237     
  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电磁离心1Cr18Ni9Ti不锈钢的凝固组织与变形性能
林刚; 杨院生; 花福安; 郭大勇; 胡壮麒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沈阳 110016
引用本文:

林刚; 杨院生; 花福安; 郭大勇; 胡壮麒 . 电磁离心1Cr18Ni9Ti不锈钢的凝固组织与变形性能[J]. 金属学报, 2003, 39(12): 1233-1237 .

全文: PDF(322 KB)  
摘要: 采用电磁离心铸造方法制备了1Cr18Ni9Ti不锈钢管坯. 在电磁搅拌作用下, 管坯铸态组织被细化, 一次枝晶间距为40 μm, 与普通离心铸造相比减小70%; 管坯的室温屈服强度为274 MPa、延伸率为77%, 分别比普通离心铸造管坯提高23%和28%. 实验结果表明: 电磁离心铸造可明显提高管坯的塑性加工性能, 利用电磁离心管坯可直接进行冷轧1Cr18Ni9Ti不锈钢无缝薄壁管, 实验得到的最大减薄率大于91.4%.
关键词 电磁离心铸造不锈钢冷轧    
Key words
收稿日期: 2003-01-27     
ZTFLH:  TG113.2  
[1] Zhong Q X, Yan S X. Steel Pipe, 2002; 31(5) : 1(钟倩霞,严圣祥.钢管,2002;3l(5) :1)
[2] Zhou Z H. Steel Pipe, 2000; 29(6) : 1(邹子和.钢管,2000;29(6) :1)
[3] Yang Y S, Jiao Y N, Hu Z Q. ISIJ Int, 1995; 35(4) : 389
[4] Yang Y S, Hu Z Q. Z Metallkd, 2000; 91(4) : 280
[5] Guo M H, Yang Y S, Hua F A, Guo D Y, He Y L, Hu ZQ. Mater Eng, 2002; (9) : 7(郭明虎,杨院生,花福安,郭大勇,贺幼良,胡壮麒.材料工程,2002;(9) :7)
[6] Yang Y S, Liu Q M, Jiao Y N, Ge Y L, Hu Z Q. ActaMetall Sin, 1995; 30(5) : 208(杨院生,刘清民,焦育宁,葛云龙,胡壮麒.金属学报,1995;30(5) :208)
[7] Kurz W, Fisher D J. Acta Metall, 1981; 29(3) : 11
[8] Cui Z Q. Metallurgy and Heat Treat. Beijing: MachineryIndustry Press, 1988:180(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180)
[9] Zhang W Q, Yang Y S, Liu Q M, Zhu Y F, Zhang Q S,Hu Z Q. Mater Sci Technol, 1998; 14:306
[1] 王周头, 袁清, 张庆枭, 刘升, 徐光. 冷轧中碳梯度马氏体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J]. 金属学报, 2023, 59(6): 821-828.
[2] 王长胜, 付华栋, 张洪涛, 谢建新. 冷轧变形对高性能Cu-Ni-Si合金组织性能与析出行为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3, 59(5): 585-598.
[3] 王滨, 牛梦超, 王威, 姜涛, 栾军华, 杨柯. Cu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组织与强韧性[J]. 金属学报, 2023, 59(5): 636-646.
[4] 侯娟, 代斌斌, 闵师领, 刘慧, 蒋梦蕾, 杨帆. 尺寸设计对选区激光熔化304L不锈钢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3, 59(5): 623-635.
[5] 韩恩厚, 王俭秋. 表面状态对核电关键材料腐蚀和应力腐蚀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3, 59(4): 513-522.
[6] 吴欣强, 戎利建, 谭季波, 陈胜虎, 胡小锋, 张洋鹏, 张兹瑜. Pb-Bi腐蚀Si增强型铁素体/马氏体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进展[J]. 金属学报, 2023, 59(4): 502-512.
[7] 常立涛. 压水堆主回路高温水中奥氏体不锈钢加工表面的腐蚀与应力腐蚀裂纹萌生:研究进展及展望[J]. 金属学报, 2023, 59(2): 191-204.
[8] 于少霞, 王麒, 邓想涛, 王昭东. GH3600镍基高温合金极薄带的制备及尺寸效应[J]. 金属学报, 2023, 59(10): 1365-1375.
[9] 温冬辉, 姜贝贝, 王清, 李相伟, 张鹏, 张书彦. MoNb改性FeCrAl不锈钢高温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J]. 金属学报, 2022, 58(7): 883-894.
[10] 郑椿, 刘嘉斌, 江来珠, 杨成, 姜美雪. 拉伸变形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2, 58(2): 193-205.
[11] 原家华, 张秋红, 王金亮, 王灵禺, 王晨充, 徐伟. 磁场与晶粒尺寸协同作用对马氏体形核及变体选择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2, 58(12): 1570-1580.
[12] 骆文泽, 胡龙, 邓德安. SUS316不锈钢马鞍形管-管接头的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高效计算方法开发[J]. 金属学报, 2022, 58(10): 1334-1348.
[13] 曹超, 蒋成洋, 鲁金涛, 陈明辉, 耿树江, 王福会. 不同Cr含量的奥氏体不锈钢在700℃煤灰/高硫烟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J]. 金属学报, 2022, 58(1): 67-74.
[14] 潘庆松, 崔方, 陶乃镕, 卢磊. 纳米孪晶强化304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变控制疲劳行为[J]. 金属学报, 2022, 58(1): 45-53.
[15] 安旭东, 朱特, 王茜茜, 宋亚敏, 刘进洋, 张鹏, 张钊宽, 万明攀, 曹兴忠. 奥氏体316不锈钢中位错与氢的相互作用机理[J]. 金属学报, 2021, 57(7): 91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