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属学报  1999, Vol. 35 Issue (8): 888-892     
  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强度高电导率Cu-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
申玉田 吴人洁  崔春翔 孟凡斌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130
引用本文:

申玉田; 吴人洁; 崔春翔; 孟凡斌 . 高强度高电导率Cu-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J]. 金属学报, 1999, 35(8): 888-892 .

全文: PDF(526 KB)  
摘要: 通过对内氧化介质的优化选择, 制备了具有高强度, 高电导率和高耐热稳定性的弥散强化型Cu-2.65Al2O3复合材料. 电镜观察与分析表明:晶内均匀分布着纳米γ-Al2O3颗粒, 其平均尺寸和颗粒间距分别为7nm和30nm. 50%冷变形后的复合材料主要性能如下:电导率51MS/m抗拉强度628MPa, 硬度HRB86.
关键词 内氧化弥散强化复合材料    
Key words
收稿日期: 1999-01-21     
ZTFLH:  TB333.03  
[1] Sun H B, Wheat H G J Mater Sci. 1993 28: 5435
[2] Broyles S E, Anderson K R, Groza J R. Gibeling J C Metall Mater, Trans , 1996; A27(5): 1217
[3] Zhou H Q.New,Techniq New Proc.1995;1 30 (周辉全 新技术新工艺,1995;1:30)
[4] Li Y T,Dong Z Z,Qi Z S.Acta Mate,Comp Sin 1996: 13(2):42李玉桐,董治中.齐增生 复合材料学报.1996; 13(2):(42)
[5]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Zhe Jiang University.Genetal Chemistry Beijing:Higher Edu cation Press, 1992: 584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普通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584)
[6] Zhao Z D, Yao L J, Guo H Y, Peng R Q, Wu G Handbook of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3: 155 (赵祖德,姚良均,郭鸿运,彭如清,武恭铜及铜合金材料手 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55)
[7] Shan B Q, Li H L In: Zeng H M, Li C G, Gan F X、 Yao X, Qi Z X,Xiong J J eds,Essentials of Advanced Materials for High Technology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of China, 1993: 145 (单秉权,李华林见:曾汉民、李成功.干福熹,姚熹漆宗 熊,熊家炯编,高技术新材料要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45)
[1] 马宗义, 肖伯律, 张峻凡, 朱士泽, 王东. 航天装备牵引下的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J]. 金属学报, 2023, 59(4): 457-466.
[2] 马国楠, 朱士泽, 王东, 肖伯律, 马宗义. SiC颗粒增强Al-Zn-Mg-Cu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和力学性能[J]. 金属学报, 2023, 59(12): 1655-1664.
[3] 陈凯旋, 李宗烜, 王自东, Demange Gilles, 陈晓华, 张佳伟, 吴雪华, Zapolsky Helena. Cu-2.0Fe合金等温处理过程中富Fe析出相的形态演变[J]. 金属学报, 2023, 59(12): 1665-1674.
[4] 姜江, 郝世杰, 姜大强, 郭方敏, 任洋, 崔立山. NiTi-Nb原位复合材料的准线性超弹性变形[J]. 金属学报, 2023, 59(11): 1419-1427.
[5] 沈莹莹, 张国兴, 贾清, 王玉敏, 崔玉友, 杨锐. SiCf/TiAl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及热稳定性[J]. 金属学报, 2022, 58(9): 1150-1158.
[6] 张鑫, 崔博, 孙斌, 赵旭, 张欣, 刘庆锁, 董治中. Y元素对Cu-Al-Ni高温形状记忆合金性能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2, 58(8): 1065-1071.
[7] 谷瑞成, 张健, 张明阳, 刘艳艳, 王绍钢, 焦大, 刘增乾, 张哲峰. 三维互穿结构SiC晶须骨架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力学性能[J]. 金属学报, 2022, 58(7): 857-867.
[8] 潘成成, 张翔, 杨帆, 夏大海, 何春年, 胡文彬. 三维石墨烯/Cu复合材料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腐蚀和空蚀行为[J]. 金属学报, 2022, 58(5): 599-609.
[9] 王浩伟, 赵德超, 汪明亮. 原位自生TiB2/Al基复合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研究现状[J]. 金属学报, 2022, 58(4): 428-443.
[10] 张雷, 施韬, 黄火根, 张培, 张鹏国, 吴敏, 法涛. 铀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相分离与凝固序列研究[J]. 金属学报, 2022, 58(2): 225-230.
[11] 陈润, 王帅, 安琦, 张芮, 刘文齐, 黄陆军, 耿林. 热挤压与热处理对网状TiBw/TC18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2, 58(11): 1478-1488.
[12] 聂金凤, 伍玉立, 谢可伟, 刘相法. Al-AlN异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构型与热稳定性[J]. 金属学报, 2022, 58(11): 1497-1508.
[13] 范根莲, 郭峙岐, 谭占秋, 李志强. 金属材料的构型化复合与强韧化[J]. 金属学报, 2022, 58(11): 1416-1426.
[14] 赵宇宏, 景舰辉, 陈利文, 徐芳泓, 侯华. 装甲防护陶瓷-金属叠层复合材料界面研究进展[J]. 金属学报, 2021, 57(9): 1107-1125.
[15] 赵乃勤, 郭斯源, 张翔, 何春年, 师春生. 基于增强相构型设计的石墨烯/Cu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金属学报, 2021, 57(9): 108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