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9年, 第3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1999-08-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Zr掺杂对碳化硼晶格结构的影响
刘长洪; 黄晁
金属学报. 1999, 35 (8): 785-788 .  
摘要   PDF (326KB)
采用热压制备方法就掺杂0.5%Zr(原子分数)对B4.3C晶格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XRD分析表明, 样品中形成了B4.3C, (BN)4H以及(ZrB2)3H相, 掺Zr的确改变了B4.3C的结构, 尤其是在C-B-C链中间的B(3)处出现了明显的定位. Zr掺杂元素的影响看来是很特别的, 因为用Ni做了相同的掺杂后并没有发现类似的结构改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112]-Cu-7Al单晶体循环形变行为Ⅰ.应变突发行为
吴细毛; 王中光; 李广义
金属学报. 1999, 35 (8): 789-792 .  
摘要   PDF (294KB)
对「112」Cu-7Al单晶体在循环形变中的应变突发现象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在塑性变幅γp1=2.2×10^-4和γp1≥2.2×10^-3的条件下, 表现出循环形变稳定性, 循环应力随循环数增加无波动;但在γp1=4.4×10^-4-1.1×10^-3的范围内, 出现循环应力波动, 发生了应变突发.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112]Cu-7Al单晶体循环形变行为 Ⅱ.循环形变特征
吴细毛; 王中光; 李广义
金属学报. 1999, 35 (8): 793-795 .  
摘要   PDF (287KB)
对「112」Cu-7Al单晶体的循环形变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其循环饱和应力-应变曲线与Cu单晶相似, 在γp1=1.1×10^-3-4.5×10^-3的范围内, 存在和饱和平台, 平台处的饱和应力为27.3MPa;当γp2〈1.1×10^-3和γp1〉4.5×10^-3时, 饱和应力均随应变幅的增大而单调升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123}〈111〉多滑移的屈服顶点
陈志永; 张新明; 周卓平; 李赛毅; 杨扬; 刘楚明
金属学报. 1999, 35 (8): 796-800 .  
摘要   PDF (311KB)
从Tylor-Bishop-Hill理论出发, 系统分析和计算了bcc金属在{123}〈111〉滑移系上滑移的单晶屈服面, 发现共有338种应力状态, 并将它们按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加以分类. 结果表明, 所有的屈服顶点共可分为14组, 它们分别活化5, 6或8个滑移系, 依赖于结晶学上不等价的滑移系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新几何模型与SELF-SReM模型的关系
唐恺; 蒋国昌; 周国治; 徐匡迪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01-804 .  
摘要   PDF (233KB)
将新几何模型和SELF-SReM模型的优点相结合, 提出了通过引入多元系中的某些特征点信息, 提高模型对多元系过剩热力学性质预报精度的新方法, 并用之于对Mn-Fe-C和Fe-Si-C两个三元合金熔体的过剩Gibbs自由能的计算, 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Ti1.3(Mn)y合金的贮氢性能及其吸放氢机理研究
马建新; 潘洪革; 王新华; 陈长聘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05-808 .  
摘要   PDF (384KB)
系统研究了FeTi1.3(Mn)y(y=0, 0.013, 0.026, 0.029, 0.052)合金的贮氢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在FeTi1.3合金中添加少量的富Ce混合稀土Mm可以显著改善合金铁活化性能, 使未经任何活化处理的合金在室温下经较短孕育的期就能吸放氢. 这主要是因为, 在合金中分别以β-Ti和颗粒夹杂形式存在的过量的Ti和少量的Mn在氢化过程中首先与氢反应,伴随着的晶格膨胀导致合金中出现大量的显微裂纹,从而使合金的活化性能明显改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微量元素对Cr-Ni-Mn-N奥氏体抗氢钢微观凝固偏析的影响
谭军; 马禄铭; 梁国军; 李守新; 李依依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09-815 .  
摘要   PDF (805KB)
利用金相法和电子探针研究了微量元素P, C, Si和Nb对采用低偏析均质化技术炼制的Cr-Ni-Mn-N奥氏体抗氢钢凝固组织和微观偏析的影响. 结果表明, 降低P, C及Si的含量有利于Cr-Ni-Mn-N奥氏体凝固组织枝晶细化, Nb保持适当含量对枝细化有利, 分别减少, P, C, Si和Nb的实验钢中的含量不仅能大幅降低元素自身的偏析, 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它元素偏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奥氏体变形对低碳Mn-B-Nb-Ti钢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
刘东升; 王国栋; 刘相华; 宋丹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16-822 .  
摘要   PDF (789KB)
采用热模拟实验技术, 结合维氏硬度测试结果建立一种低碳Mn-B-Nb-Ti钢的未变形奥氏体CCT曲线和在850℃经50%变形的变形奥氏体CCT曲线, 利用光学显微镜, 金属薄膜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冷却速度, 变形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微量硼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随着冷却速度逐渐降低, 未变形试样的组织由B^c2型贝氏体向B^P3型贝氏体变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陶瓷间约束金属薄层中孔洞间的屏蔽效应及破坏机理
李振环; 匡震邦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23-828 .  
摘要   PDF (396KB)
通过体胞分析方法, 对处于陶瓷间约束金属薄层中和陶瓷/金属界面上的孔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1)较软的约束层中的孔洞对界面的长大具有屏蔽作用, 当约束层中孔洞与界面上孔洞的大小相差不大时, 约束金属薄层中的孔洞对界面上的孔洞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 破坏一般起始于约束层中;当支中孔洞较界面孔洞小得多时, 它对界面上孔洞的屏蔽作用减弱, 界面上的孔洞长大较快.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粉末烧结钨合金材料的绝热剪切变形局域化实验研究
魏志刚; 李凡庆; 李永池; 胡时胜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29-833 .  
摘要   PDF (574KB)
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上对斜圆柱粉末烧结钨合金试件进行了冲击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试件的宏观破断现象;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钨合金中出现绝热剪切带这一变形局域化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 钨颗粒的形状和空间取向对钨合金剪切变形形式有明显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等温过程含Ti炉渣中钙钛矿相弥散颗粒长大研究
娄太平; 李玉海; 马俊伟; 夏玉虎; 隋智通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34-836 .  
摘要   PDF (285KB)
影响非平衡态含Ti炉渣中钙钛矿相长大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析出过程中自身长大, 另一个是由大颗粒吞并小颗粒而产生的粗化. 通过对非平衡态含Ti炉渣中钙钛矿相的析出长大研究, 给出了描述非平衡态下由扩散控制弥散钙钛矿晶粒长大的动力学模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Co,Ni纳米粉化学还原制备机理的光谱研究
郑化桂; 曾京辉; 梁家和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37-840 .  
摘要   PDF (293KB)
通过Fe(Ⅱ), Co(Ⅱ)和Ni(Ⅱ)的H2O, NH3, OH^-, C2H5OH及N2H4配合物的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 表明了在金属离子被N2H4还原过程中, 可以通过和金属离子配位而活化, 通过表面吸附或高压诱导作用消除动力学障碍, 实现金属纳米粉的合成. 并首次在水-乙醇体系中高效快速合成了纯度高, 性能良好的纳米金属粉以及一些金属的复合粒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加氢反应器器壁中可移动原子氢浓度探测电化学氢探头
余刚; 张学元; 柯克; 王凤平; 杜元龙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41-845 .  
摘要   PDF (386KB)
应用Devanathan-Stachurski电化学氢渗透速率的测定原理和杜元龙的发明专利、研制了一种在加氢反应器上使用的电化学氢探头, 该探头在循环冷却水温低于323K的温度以下变化时, 其背景电流密度小于0.6μA.cm^-2. 温度对稳态氢渗透电流密度有较大的影响, 测量过程中需要恒定氢探头的温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纳米金属间化合物NiAl的机械合金化合成及性能
郭建亭; 周兰章; 李谷松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46-850 .  
摘要   PDF (566KB)
利用机械合金化和高温热压工艺制备NiAl纳米晶体材料, 并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NiAl的反应生成归结于机械碰撞诱发的爆炸反应机制, 采用高温热压工艺可制备接近完全致密的纳米晶NiAl块体材料. NiAl纳米晶体材料的室温强度和塑性都高于铸态NiAl, 纳米晶NiAl的高温强度依赖于应变速率, 变形受扩散机制控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中初始凝固的基础研究
任忠鸣; 董华锋; 邓康; 蒋国昌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51-855 .  
摘要   PDF (483KB)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传热凝固特点, 测定了金属Sn在连铸中的温度场, 初始凝固点和坯壳厚度, 得到了电磁场影响它们的基本规律. 在数学模型中考虑了高频电磁场对金属的传热凝固的以下影响;(1)对结晶器的感应加热;(2)对金属的加热;(3)电磁力推斥液力金属, 减少金属与结晶器壁接触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l67Mn8Ti24Nb1金属间化合物亚稳态粉末热压成形后的组织结构及性能
傅云义; 胡赓祥; 孙祖庆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56-860 .  
摘要   PDF (562KB)
铸态复相Al67Mn8Ti24Nb1合金经10h高能球磨转变为弱有序的fcc结构, 该亚稳态粉末在热压成形过程中发生重有序化转变, 恢复至复相结构、成形合金显微组织由L12基体和弥散分布的DO22结构Al3(Ti, Nb)第二相组成, 第二相主要沿基体颗粒周围分布, 一部分分布于基体内部, 与铸态组织相比, 成形合金晶粒明显细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电磁铸造大板坯半连续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郑贤淑; 王一成; 金俊泽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61-864 .  
摘要   PDF (261KB)
Al的电磁铸造为半连续铸造过程, 它的数学模型是空间非稳态非齐次热传输方程, 提出并证明了以t时刻板坯占有的空间作为计算域, 采用三维非稳态热导方程, 计算下一时刻(t+Δt)的温度场, 并将温度场的位置随拉坯速度v的方向移动vΔt, 然后, 将顶部空缺的vΔg空间由浇注的金属熔液充满.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淬火钢回火过程的数学模型
郭从盛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65-868 .  
摘要   PDF (277KB)
根据淬火钢回火转变的物理本质, 利用回归分析方法, 提出了一个能够描述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硬度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H=H0-At^B-bTτ, 式中, H0为钢的淬火硬度;At^B与bt^τ分别为回火过程中由温度和时间因素引起的硬度下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固溶和时效对压铸AZ91HP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刘正; 王越; 刘重阳; 王中光; 韩行林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69-873 .  
摘要   PDF (484KB)
与压铸Mg合金试样AZ91HP-F相比, 压铸后经固溶处理的Mg合金AZ91HP-54的硬度和屈服强度降低, 延伸率, 抗拉强度显著提高,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比由压铸态的1.59上升至2.16. 固溶处理后再经时效处理的Mg合金AZ91-HP-T6的延伸率稍微降低,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则显著提高, 平均硬度值由压铸态的HB74上升至HB98.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熔体反应内生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凝固组织控制
陈子勇; 陈玉勇; 舒群; 安阁英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74-878 .  
摘要   PDF (514KB)
采用一种新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熔体反应法, 制备了二种内生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一种为Al/TiAl3, 另一种为分明采用混合盐体系和氧化物体系制备的Al-4.5Cu/TiB2, Al/TiAl3复合材料中的TiAl3随熔体反应时间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 由细小的颗粒长成粗大的短棒状组织.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l2O3/SiC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
孙旭东; 梁勇; 张民; 李继光; 李晓东; 肖永亮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79-882 .  
摘要   PDF (307KB)
采用一次粒径分别为10nm和15nm的α-Al2O3和SiC超细粉体, 制备了Al2O3/SiC纳米陶瓷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其强化机理, 提出了内晶颗粒残余应力强化模型. 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Al2O3/SiC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断裂方式随SiC颗粒含量的变化规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r6Mn13Ni10/Cr5Mo异质接并没有时效过程中碳的扩散行为
王立刚; 王来; 黄明亮; 董贵昕; 王富岗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83-887 .  
摘要   PDF (396KB)
Cr6Mn13Ni10/Cr5Mo异质金属焊接接头在时铲过程中,其熔合区碳的扩散行为不同于以往的A/F(如A302/Cr5Mo等)异质焊接接头. 时效初期奥氏体钢一侧有一定宽度的增碳层, 随时效时间延长增碳层反而逐渐变窄; 时效温度越高, 上述现象越明显.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强度高电导率Cu-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
申玉田; 吴人洁; 崔春翔; 孟凡斌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88-892 .  
摘要   PDF (526KB)
通过对内氧化介质的优化选择, 制备了具有高强度, 高电导率和高耐热稳定性的弥散强化型Cu-2.65Al2O3复合材料. 电镜观察与分析表明:晶内均匀分布着纳米γ-Al2O3颗粒, 其平均尺寸和颗粒间距分别为7nm和30nm. 50%冷变形后的复合材料主要性能如下:电导率51MS/m抗拉强度628MPa, 硬度HRB86.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原位生成SiC/TiSi2纳米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
李建林; 江东亮; 谭寿洪
金属学报. 1999, 35 (8): 893-896 .  
摘要   PDF (389KB)
采用Si和TiC为原料, 通过反应热压可制得纳米SiC粒子复合的TiSi2材料, 生成的纳米SiC粒子聚集分布在TiSi2基体中, SiC粒子与TiSi2的同没有晶界相存在, 但由于残余应力的作用, TiSi2晶格发生扭曲并有位错出现.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