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2011年, 第4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2-11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孔隙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中B2-R相变影响的相场模拟
柯常波 马骁 张新平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29-139.   DOI: 10.3724/SP.J.1037.2010.00422
摘要   PDF (1637KB)
建立了适用于含孔隙NiTi合金中B2-R相变的相场模型, 并用该相场模型研究了多孔NiTi合金中B2-R转变的微观组织演化过程以及孔隙率和孔尺寸对R相变体生长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多孔NiTi合金中R相变体以相互协调的方式形成“带状”的三维结构和“鱼骨”状的二维组织, 变体之间形成的孪晶面包括{101}B2和{001}B22种, 4组变体相交于<010>B2; 这些结果与致密NiTi合金B2-R相变过程相同. 多孔NiTi合金中 R相优先在孔周围形核, 且较大的孔周围有较多的变体形核; R相变体的平均尺寸随孔隙率增大而逐渐减小, 随孔径增大而增加; 相对于规则圆孔, 不规则孔隙可导致R相变体尺寸略微减小; 变体的尺寸均匀性则随孔隙率增大而提高, 但对孔径大小和孔形状不敏感; 孔隙数量越多且孔径越小, 则B2-R转变越倾向于产生均匀而细密的R相组织.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初始取向对AZ31镁合金微观织构演化的影响
吴新星 杨续跃 张雷 张之岭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40-144.   DOI: 10.3724/SP.J.1037.2010.00523
摘要   PDF (761KB)
将从挤压棒材中截取的长轴与挤压方向分别成0o, 45o和90o的AZ31镁合金长方体试样在中、高温度(523-723 K)下沿长轴方向压缩变形, 利用OM和SEM/EBSD技术观察和分析了初始取向对其微观织构演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 初始取向对变形行为的影响显著增加, 在523 K时, 长轴平行挤压方向的0o试样在ε=0.06时拉伸孪晶体积分数可达30%, 随着应变量的增加, 孪晶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在ε=0.3时达到90\%; 沿与棒材长轴夹角45o和 90o截取的试样在ε=0.3时孪晶不足10%; 拉伸孪晶的大量存在是0o试样出现急剧加工硬化的原因. 0$^{\circ}$试样变形至 ε=0.2时几乎所有的晶粒都发生了近90o的转动, 基面由变形前平行于压缩方向转至与压缩方向垂直, 45o试样只是在大应变时才发生晶粒的缓慢转动, 而90o试样则几乎不发生晶粒转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海水飞溅区Ni-Cu-P钢的锈层和耐点蚀性能研究
曹国良 李国明 陈珊 常万顺 陈学群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45-151.   DOI: 10.3724/SP.J.1037.2010.00426
摘要   PDF (1621KB)
在海水飞溅区对实验室冶炼的Ni-Cu-P钢、含Cu低合金钢和碳钢进行660 d的挂片实验, 评价Ni-Cu-P钢的耐蚀性能; 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FTIR)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子探针(EPMA)、 SEM和EDAX等技术, 分析3种钢表面的锈层特征. 结果表明, Ni-Cu-P钢表现出比碳钢优越的耐全面腐蚀和点蚀能力. 对锈层成分分析发现, 在宏观阴极区, 钢的内、外锈层均主要由α-FeOOH, β-FeOOH, γ-FeOOH, δ-FeOOH, Fe3O4和少量非晶氧化物组成, 但内锈层的Fe3O4含量更高, 而γ-FeOOH和β-FeOOH的含量更低. 与碳钢相比, Ni-Cu-P钢宏观阴极区和蚀坑内的锈层更致密. 对锈层中的合金元素分析发现, Ni-Cu-P钢中的合金元素Ni, Cu和P主要分布在宏观阴极区的内锈层和蚀坑内, Cu和 P在蚀坑内有富集. 在宏观阴极区, 合金元素Cu可细化内锈层的晶粒, 从而促进保护性锈层的形成. 在蚀坑内, Cu富集在锈层中的夹杂物周围, 对锈层中的裂纹和孔洞起修复作用. 合金元素Cu和Ni可提高蚀坑内基体的电位, P有助于降低钢蚀坑内基体的腐蚀速度, 因此, Ni-Cu-P钢比碳钢表现出强的耐点蚀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硼酸缓冲溶液中pH值和腐蚀产物对低碳钢活化/钝化敏感性的影响
阳靖峰 董俊华 柯伟 陈楠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52-156.   DOI: 10.3724/SP.J.1037.2010.00439
摘要   PDF (2781KB)
研究了在pH值分别为8, 9和10的除氧硼酸缓冲溶液中, 低碳钢腐蚀产物对其活化/钝化敏感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pH值为8时, 低碳钢一直处于活性溶解状态, 不受腐蚀产物影响; 在pH值为9和10时, 表面腐蚀产物使低碳钢钝化, 其腐蚀电位最后稳定于钝化区间. XPS和XRD等分析结果表明, 腐蚀产物由Fe6(OH)12B4O7γ-FeOOH组成. 腐蚀产物覆盖的低碳钢比裸低碳钢更容易发生钝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r掺杂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和循环形变特性的影响
杨军 贺志荣 王芳 王永善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57-162.   DOI: 10.3724/SP.J.1037.2010.00390
摘要   PDF (1715KB)
使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拉伸实验研究了Cr掺杂对550℃退火态Ti-50.8Ni(原子分数, %)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和循环形变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Ti-50.8Ni合金冷却/加热时发生B2→R→M/M→B2型可逆相变, 掺杂0.3%Cr后所得Ti-50.8Ni-0.3Cr合金的相变类型为B2→R→M/M→R→B2, 相变温度大幅度降低. 室温下, Ti-50.8Ni和Ti-50.8Ni-0.3Cr合金的相组成均为母相B2, 前者呈现形状记忆效应, 后者呈现超弹性. 随循环变形次数n的增加, Ti-50.8Ni合金的特性由形状记忆效应演变为线性超弹性, 合金的应力诱发马氏体临界应力和积累残余应变迅速增加; Ti-50.8Ni-0.3Cr合金的特性由非完全超弹性演变为完全超弹性, 超弹性应力-应变曲线形态比较稳定. 随$n$增加, Ti-50.8Ni合金的超弹性残余应变εr减小, 超弹性应变恢复率ηs增加; Ti-50.8Ni-0.3Cr合金的εrηs则分别稳定在较低和较高水平, 超弹性稳定.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添加Cu对M5合金在500℃过热蒸汽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李士炉 姚美意 张欣 耿建桥 彭剑超 周邦新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63-168.   DOI: 10.3724/SP.J.1037.2010.00352
摘要   PDF (845KB)
用高压釜腐蚀实验研究了添加0.05%-0.5%Cu(质量分数)对M5(Zr-1%Nb)合金在500 ℃/10.3 MPa过热蒸汽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用TEM和SEM分别观察了合金基体和腐蚀后氧化膜的显微组织. 结果表明: Cu含量低于0.2%时, 随着Cu含量的增加, 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继续提高Cu含量则对进一步改善合金耐腐蚀性能的作用不明显. Cu含量不超过0.2%时, Cu主要固溶在α-Zr基体中; 当Cu含量高于0.2%时, Cu除了固溶在α-Zr基体中之外, 其余的Cu主要以Zr2Cu型第二相析出. 固溶在α-Zr基体中的Cu, 在α-Zr被氧化后可以延缓氧化膜中空位扩散凝聚形成孔隙和孔隙发展成为微裂纹的过程, 增加氧化膜的致密度, 从而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可见, 对M5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固溶在α-Zr中的Cu, 而不是含Cu第二相.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81Ga19合金<001>取向单晶生长及磁致伸缩性能
陈立彪 朱小溪 李川 刘敬华 蒋成保 徐惠彬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69-172.   DOI: 10.3724/SP.J.1037.2010.00343
摘要   PDF (595KB)
采用悬浮区熔法, 加入籽晶控制生长取向, 以4 mm/h的生长速度, 制备了轴向<001>择优取向的 Fe81Ga19单晶. 极图测试结果发现, 采用偏离轴向<001>方向约5o的籽晶生长得到的单晶, 生长始端和生长末端轴向取向分别偏离<001>取向5o和4o, 上下取向差仅为1o. 另一单晶采用轴向<001>取向籽晶生长得到, 当施加60 MPa压力时, 饱和磁致伸缩性能达到0.0324%. 测试了<100>, <110>和<111> 取向单晶的初始磁化曲线, 利用初始磁化曲线, 计算得出Fe81Ga19单晶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值K1K2, 分别为1.3×104和-2.6×104 J/m3.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氯化物熔盐体系共电沉积法制备Mg-Li-Gd合金的研究
魏树权 张密林 韩伟 颜永得 张斌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73-178.   DOI: 10.3724/SP.J.1037.2010.00367
摘要   PDF (1015KB)
在LiCl-KCl-MgCl2-Gd2O3熔盐体系中采用电化学共沉积法制备Mg-Li-Gd合金, 借助循环伏安和计时电位技术对熔盐电化学行为进行探讨, 并运用XRD, SEM, EDS和OM对所得合金进行测试. 研究结果表明, Gd2O3在LiCl-KCl熔盐体系中几乎不溶, 而在LiCl-KCl-MgCl2熔盐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 Gd2O3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大. 循环伏安和计时电位研究表明, 添加MgCl2和Gd2O3后, Li的沉积电位向正向移动, 当阴极电位小于-2.30 V或阴极电流密度大于0.776 A/cm2时, 可以实现Li, Mg和Gd共同析出. 通过对电解条件的考察可知, 电解温度对电流效率影响很大, 当电解温度为873 K时, 电流效率最大为78.87%. 阴极电流密度高, 则制备的Mg-Li-Gd合金中Li的含量较高. 合金微观组织分析表明, 在 Mg-Li-Gd合金中存在Mg3Gd相. Gd对Mg-Li合金有细化作用, 而且随着Gd含量的增多, 合金的晶粒细化越明显. 由Gd元素的面扫描可知, Gd主要分布在晶界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一种估算结构钢室温蠕变的方法
聂德福 赵杰 张俊善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79-184.   DOI: 10.3724/SP.J.1037.2010.00336
摘要   PDF (904KB)
研究了轧制态、正火态X70管线钢和AISI304不锈钢的室温蠕变行为, 发现在数种应力水平下此2种钢主要呈现为速率递减的对数蠕变特征. 室温蠕变和拉伸实验的关系表明, 室温蠕变实验中的加载过程与拉伸实验相同, 且室温蠕变开始时的应变速率与加载过程结束时的相等. 在此基础上, 结合室温蠕变本构方程和描述拉伸实验中应力-应变关系的Ramberg-Osgood公式, 提出了基于外加应力估算结构钢室温蠕变的方法. 该方法得到的X70管线钢和AISI304不锈钢室温蠕变量的估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误差均在2倍因子之内.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频电磁铸造Al-4.5%Cu合金微观偏析研究
陈丹丹 张海涛 王向杰 崔建忠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85-190.   DOI: 10.3724/SP.J.1037.2010.00427
摘要   PDF (1034KB)
利用直接水冷半连续(常规DC)铸造工艺和低频电磁铸造(LFEC)工艺分别制备了Al-4.5%Cu(质量分数)合金铸锭. 测量了常规DC铸造和LFEC过程中的温度曲线, 研究了低频电磁场条件下的铸锭微观组织变化和Cu元素的微观偏析. 通过金相观察发现, 在低频电磁场作用下, α-Al和$\theta$相的共晶组织变得细小, 其面积分数明显减小. 利用电子探针测量结果绘制Cu元素成分曲线, 发现在凝固的最初过渡区, Cu元素的成分曲线在低频电磁场作用下升高, α-Al中Cu元素含量增加. 通过计算得到Cu元素的有效分配系数ke, 发现在最初过渡区ke线性增大到1. LFEC工艺使得Cu元素的ke变大, 并且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强这一趋势愈发明显. 由于低频电磁场加速了凝固前沿的冷却速度, 使更多的Cu原子固溶在 α-Al中, Cu元素在铸锭中的微观偏析得到了改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Incoloy 800H高温变形流动应力预测模型
孙朝阳 刘金榕 李瑞 张清东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91-196.   DOI: 10.3724/SP.J.1037.2010.00431
摘要   PDF (913KB)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 Incoloy 800H合金在变形温度为1273-1473 K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流动应力行为. 采用双曲正弦函数建立了 Incoloy 800H高温条件下的流动应力本构方程, 以六次多项式考虑了应变量耦合因素对本构关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Incoloy 800H在热压缩变形过程中, 低应变速率和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分别呈动态软化和动态回复特征, 流动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采用应变的六次多项式拟合得到的本构关系流动应力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绝大多数(95%)情况下预测的误差小于 6.5%, 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15%.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3A21铝合金-20钢管磁脉冲连接实验研究
于海平 徐志丹 李春峰 赵志学
金属学报. 2011, 47 (2): 197-202.   DOI: 10.3724/SP.J.1037.2010.00501
摘要   PDF (1170KB)
利用低电感线圈磁脉冲连接(MPJ)装置, 研究了放电电压、管件径向间隙和搭接区长度对3A21铝合金-20钢管连接接头拉伸和剥离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SEM进行了接头界面的微观形貌观察和元素分布的EDS分析. 结果表明, 随放电电压提高, MPJ性质由机械连接向冶金连接转变. 在放电电压为5.5 kV、径向间隙为1.5 mm、搭接区为3/4线圈长度条件下, 获得界面呈小波纹状、Al和Fe元素发生互扩散的冶金接头. 与接头界面临近的基体金属发生了剧烈 塑性变形和晶粒细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u, Ag, Cu)/SiO2二元金属单分散复合薄膜非线性光吸收性的Mie理论模拟
严丽平 张波萍 王士京 赵翠华 李顺
金属学报. 2011, 47 (2): 203-208.   DOI: 10.3724/SP.J.1037.2010.00298
摘要   PDF (717KB)
采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了(Ag, Cu)/SiO2, (Au, Cu)/SiO2和(Ag, Au)/SiO2二元单质金属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 研究发现, 二元金属纳米颗粒分别以单质金属形式存在时, 吸收光谱分别在2个波段处出现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 二元金属的相对含量影响吸收峰的峰强, 与峰位无关. 理论模拟吸收光谱与前人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不锈钢表面Cr-Pd合金电沉积及镀层在强还原性介质中的耐蚀性
徐亮 唐鋆磊 左禹
金属学报. 2011, 47 (2): 209-213.   DOI: 10.3724/SP.J.1037.2010.00377
摘要   PDF (657KB)
通过选择络合剂、缓冲剂及采用方波脉冲电流和优化电镀工艺, 在酸性镀液中实现了Cr-Pd共镀, 并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均匀致密且与基体结合良好的Cr-Pd合金镀层. 通过改变镀液中铬盐和钯盐的相对含量, 可以大范围改变镀层成分. Cr-Pd合金镀层可显著提高不锈钢在高温还原性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 在沸腾的20%(质量分数)H2SO4溶液中, Cr-Pd合金镀层使316L不锈钢的腐蚀速率降低了4个数量级以上. 镀层中的Cr和Pd对致钝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当镀层中含有2.5%Pd(质量分数)时即具有明显的促进钝化效果, 含33.3%Pd镀层对不锈钢的保护效果与纯Pd镀层相当.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b-Dy-Fe-Co合金本征磁致伸缩性能
崔跃 蒋成保 徐惠彬
金属学报. 2011, 47 (2): 214-218.   DOI: 10.3724/SP.J.1037.2010.00449
摘要   PDF (638KB)
研究了Tb0.36Dy0.64(Fe0.85Co0.15)1.95合金中替换元素Co的分布及其对材料内禀磁性和本征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 EDS分析表明, 合金中产生了Co富集的富稀土相, Co在其中的含量为21.18%(原子分数), 高于基体中Co的含量9.36%. Co元素部分替换Fe未改变巨磁致伸缩合金主相Laves相的结构, 合金的Curie温度从378℃提高到420℃, 拓展了应用温度范围; 同时, Co元素的添加部分补偿了由于Tb/Dy比例提高所增大的磁晶各向异性, 有利于改善合金低场性能. 为避免样品的生长取向对本征磁致伸缩性能测量的影响, 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制备了 Tb0.36Dy0.64(Fe0.85Co0.15)1.95无取向等轴晶样品, 测量了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常数 λs. 通过Laves相XRD谱中(440)峰的劈裂, 计算了沿<111>方向上的磁致伸缩λ111, 由此计算出沿<100>方向上的磁致伸缩λ100. 与Tb0.3Dy0.7Fe1.95合金相比, Co添加后λ111稍有降低, λ100得到显著提升, 饱和磁致伸缩常数λs基本相当.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电磁出钢系统中Fe-C合金的状态研究
高翱 王强 李德军 柴海山 赵立佳 赫冀成
金属学报. 2011, 47 (2): 219-223.   DOI: 10.3724/SP.J.1037.2010.00418
摘要   PDF (808KB)
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研究了电磁出钢装置中上水口填充Fe-C合金时, 在承装钢水后Fe-C合金的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 在上水口处Fe-C合金自上而下将形成液态Fe-C合金、凝固的Fe-C合金、液态烧结的Fe-C合金、固态烧结的Fe-C合金和原始松散的Fe-C合金等5层. 凝固层、液态烧结层和固态烧结层可以在上水口中形成阻挡钢液下流的阻挡层, 防止钢液对滑板进行侵蚀, Fe-C合金所形成的阻挡层在感应加热的作用下可以全部或部分熔化来完成钢包出钢. 在此基础上, 发现钢包承装钢水后 Fe-C合金熔化高度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保持不变的变化趋势, 当钢液的温度降低时,  Fe-C合金熔化高度会减小, 并在相应的平衡位置保持不变. 通过调节Fe-C合金成分可以调节Fe-C合金固/液界面位置, 为电磁出钢系统的线圈布置、结构优化和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7075-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表面带状纹理的组织与性能
康举 栾国红 付瑞东
金属学报. 2011, 47 (2): 224-230.   DOI: 10.3724/SP.J.1037.2010.00399
摘要   PDF (1274KB)
对1.6 mm厚7075-T6铝合金板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FSW), 研究了焊缝表面带状纹理的组织与性能. 研究表明, 焊缝金相组织在轴肩作用区内存在明暗相间的弧纹, 明弧纹对应带状纹理的波谷, 暗弧纹对应波峰. SEM和TEM分析表明, 与波谷处相比, 波峰处为细晶区和第二相粒子的富集区, 导致波谷处的硬度比波峰处低.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l-Cr涂层低温扩散制备及其相组成的研究
李文川 蔡俊 凌国平
金属学报. 2011, 47 (2): 231-235.   DOI: 10.3724/SP.J.1037.2010.00331
摘要   PDF (946KB)
通过水溶液镀Cr后再用AlCl3-EMIC (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离子液体镀Al, 制备Cr/Al复合镀层, 其后通过低温扩散热处理制备Al-Cr涂层. 用OM, SEM, BSE, EDS和XRD研究了短时间热处理时, 热处理温度对Al-Cr涂层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Cr/Al复合镀层在540 ℃时即可发生明显的互扩散, 形成Al-Cr合金层. 通过对复合镀层中Cr和Al镀层厚度的控制, 可以得到不同组成的Al-Cr合金涂层. 6.5 μm Cr/15 μm Al的复合镀层经640 ℃/960 min热处理, 表面形成以Al8Cr5为主的合金涂层; 1.6 μm Cr/15 μm Al的复合镀层经 600 ℃/30 min热处理, 可得到以Al4Cr为主的Al-Cr涂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Bridgman法制备塑性钛基轻质非晶复合材料
张建庭 乔珺威 张勇
金属学报. 2011, 47 (2): 236-240.   DOI: 10.3724/SP.J.1037.2010.00396
摘要   PDF (902KB)
通过Bridgman定向凝固法成功制备了内生枝晶增塑的轻质钛基非晶复合材料. 与传统的Cu模吸铸法相比, Bridgman法有效消除了铸态组织中的孔洞, 得到了更均匀的微观组织, 且能通过调节抽拉速度来控制枝晶相的尺寸和分布, 进而优化其力学性能. 当抽拉速度为1.4 mm/s时, 合金压缩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和断裂塑性分别达到1956 MPa, 2706 MPa和18.0%, 且有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 进一步讨论了枝晶跨越长度$L$和枝晶间距$S$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发现L在约40 μm时对材料的塑性贡献最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的简易矢量分析方法
顾新福 张文征
金属学报. 2011, 47 (2): 241-245.   DOI: 10.3724/SP.J.1037.2010.00571
摘要   PDF (443KB)
基于界面错配可以通过一组缺陷松弛的假设, 发展了一种简易矢量分析法来计算界面包含一组缺陷的系统的相变晶体学. 通过该方法可以方便地求解惯习面的取向. 本文运用该方法求解了fcc/bcc系统中经典马氏体表象理论对应的相变晶体学, 所有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 并根据矢量分析方法求解了满足上述假设条件惯习面取向的一般表达式. 这一结果对系统地研究fcc/bcc中无理取向的惯习面提供了简便的分析工具.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u/Nb纳米金属多层膜延性及断裂行为的尺寸效应
张欣 张金钰 刘刚 张国君 孙军
金属学报. 2011, 47 (2): 246-250.   DOI: 10.3724/SP.J.1037.2010.00405
摘要   PDF (744KB)
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并结合原位电阻测量法系统研究了恒定调制比下调制波长(λ=10-250 nm)对聚酰亚胺基体上Cu/Nb纳米金属多层膜延性和断裂韧性的影响. 微观分析表明, Cu/Nb的调制结构清晰, 不存在明显的互混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调制波长的减小, 多层膜的延性和断裂韧性均呈现非单调演变趋势, 在调制波长为50 nm左右出现峰值. 这是由于随着层厚的变化, 脆性Nb层内起始微裂纹扩展能力和延性Cu层抑制裂纹扩展能力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竞争关系变化引起的. 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对这种竞争关系及其引起的延性和断裂韧性非单调变化趋势进行了定性分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Mo全铁素体基微合金高强钢纳米尺度析出相
段修刚 蔡庆伍 武会宾
金属学报. 2011, 47 (2): 251-256.   DOI: 10.3724/SP.J.1037.2010.00393
摘要   PDF (1268KB)
利用OM, SEM, TEM, EDS和SAEDP等方法对4种不同Ti含量的低碳Ti-Mo全铁素体基体微合金钢中析出相的尺寸、形貌、分布特征和类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钢中存在2种尺寸差异明显的析出相: 一种为纳米尺度粒子, 是 Ti和Mo的复合碳氮化物, 尺寸小于10 nm, 呈球形, 主要为晶内析出, 呈链状或弥散分布, 位错节点和位错网是纳米尺度析出相的优先形核位置: 另一种为大颗粒析出相, 是Ti的碳氮化物, 数量很少, 尺寸为200-300 nm, 呈方形, 带有“帽口”. 常温和高温拉伸实验表明, 全铁素体纳米尺度析出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其中No.4钢在600℃屈服强度仍然维持在约300 MPa, 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