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属学报  2000, Vol. 36 Issue (10): 1085-1088     
  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LY12铝合金的再结晶织构、晶界特征分布及抗腐蚀性能
王轶农 武保林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沈阳 110006
引用本文:

王轶农; 武保林 . LY12铝合金的再结晶织构、晶界特征分布及抗腐蚀性能[J]. 金属学报, 2000, 36(10): 1085-1088 .

全文: PDF(171 KB)  
摘要: 利用X射线定量织构分析术(ODF)和背散射电子衍射花样术(EBSP), 对冷轧LY12铝合金的再结晶织构、晶界特征分布及其与抗腐蚀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高温退火样品的再结晶织构与冷轧样品的织构相似;预回复+低温退火样品具有较强的再结晶立方织构, 重位晶界(尤其∑7)具有较高的出现频度, 重位晶界出现的频度愈高, 样品的抗腐蚀性能愈好.
关键词 铝合金再结晶织构    
Key words
收稿日期: 2000-03-11     
ZTFLH:  TG146.21  
[1] Watanabe T. Res tech, 1984; 11: 47
[2] Zuo L, Watanabe T, Esling C. Z Metallkd, 1994; 85: 554
[3] Aust K T, Erb U, Palumbo G. Mater Sci Eng, 1994; A178:329
[4] Watanabe T. Moter Sci Forum, 1993; 126: 295
[5] Liang Z D, Xu J Z, Wang F. Three-Dimensional Orientation Analvsis of Textured Materials - ODF Analysis. Shenyang: Northeas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1986: 108(梁志德,徐家桢.王福.织构材料的三线取向分析术──ODF分析.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6:108)
[6]Vatne H E, Daaland O, Nes E. Mater Sci Forum, 1994;157-162: 1087
[7] Duggan B J. Acta Metall Mater 1993; 41: 1921
[8] Wang Y N. PhD Thesis,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2000(王轶农.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沈阳.2000)
[1] 常松涛, 张芳, 沙玉辉, 左良. 偏析干预下体心立方金属再结晶织构竞争[J]. 金属学报, 2023, 59(8): 1065-1074.
[2] 王宗谱, 王卫国, Rohrer Gregory S, 陈松, 洪丽华, 林燕, 冯小铮, 任帅, 周邦新. 不同温度轧制Al-Zn-Mg-Cu合金再结晶后的{111}/{111}近奇异晶界[J]. 金属学报, 2023, 59(7): 947-960.
[3] 夏大海, 计元元, 毛英畅, 邓成满, 祝钰, 胡文彬. 2024铝合金在模拟动态海水/大气界面环境中的局部腐蚀机制[J]. 金属学报, 2023, 59(2): 297-308.
[4] 高建宝, 李志诚, 刘佳, 张金良, 宋波, 张利军. 计算辅助高性能增材制造铝合金开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金属学报, 2023, 59(1): 87-105.
[5] 马志民, 邓运来, 刘佳, 刘胜胆, 刘洪雷. 淬火速率对7136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2, 58(9): 1118-1128.
[6] 宋文硕, 宋竹满, 罗雪梅, 张广平, 张滨. 粗糙表面高强铝合金导线疲劳寿命预测[J]. 金属学报, 2022, 58(8): 1035-1043.
[7] 王春辉, 杨光昱, 阿热达克·阿力玛斯, 李晓刚, 介万奇. 砂型3DP打印参数对ZL205A合金铸造性能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2, 58(7): 921-931.
[8] 高川, 邓运来, 王冯权, 郭晓斌. 蠕变时效对欠时效7075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2, 58(6): 746-759.
[9] 田妮, 石旭, 刘威, 刘春城, 赵刚, 左良. 预拉伸变形对欠时效7N01铝合金板材疲劳断裂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2, 58(6): 760-770.
[10] 苏凯新, 张继旺, 张艳斌, 闫涛, 李行, 纪东东. 微弧氧化6082-T6铝合金的高周疲劳性能及残余应力松弛机理[J]. 金属学报, 2022, 58(3): 334-344.
[11] 王冠杰, 李开旗, 彭力宇, 张壹铭, 周健, 孙志梅. 高通量自动流程集成计算与数据管理智能平台及其在合金设计中的应用[J]. 金属学报, 2022, 58(1): 75-88.
[12] 赵婉辰, 郑晨, 肖斌, 刘行, 刘璐, 余童昕, 刘艳洁, 董自强, 刘轶, 周策, 吴洪盛, 路宝坤. 基于Bayesian采样主动机器学习模型的6061铝合金成分精细优化[J]. 金属学报, 2021, 57(6): 797-810.
[13] 孙佳孝, 杨可, 王秋雨, 季珊林, 包晔峰, 潘杰. 5356铝合金TIG电弧增材制造组织与力学性能[J]. 金属学报, 2021, 57(5): 665-674.
[14] 陈军洲, 吕良星, 甄良, 戴圣龙. AA 7055铝合金时效析出强化模型[J]. 金属学报, 2021, 57(3): 353-362.
[15] 刘刚, 张鹏, 杨冲, 张金钰, 孙军. 铝合金中的溶质原子团簇及其强韧化[J]. 金属学报, 2021, 57(11): 1484-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