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87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7-01-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残余奥氏体对18Cr2Ni4WA钢接触疲劳抗力的影响
祝东;汪复兴;蔡其巩;郑明新;程荫芊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5.  
摘要   PDF (1055KB)
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上,对不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18Cr2Nj4WA 钢制成的滚轮试样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含量商的试样比含量低的试样具有较好的接触疲劳性能.认为奥氏体内超细团粒的出现,形成微观双相组织,可能是提高接触疲劳抗力很重要的因素.此外,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及残余应力的增加等对接触疲劳抗力的提高,也起一定的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首届(1983—1985年度)金属学报李薰奖金获奖人名单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87, 23 (1): 2-153.  
摘要   PDF (67KB)
<正> 1986年11月20日李薰诞辰73周年纪念日,在沈阳颁发首届(1983—1985年度)金属学报李薰奖金,全部获奖人如下:一、优秀论文一等奖 二篇 奖金各500元李东 万晓景 刘羽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热稳定性研究 V.20(1984)A375-397俞茂鋐 何丽南(西安交通大学)晶体和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非 Schmid 效应和双剪应力准则V.19(1983)B190-196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K17G铸造镍基高温合金长期时效组织和性能的稳定性
王素坤;张炳大;胡壮麒
金属学报. 1987, 23 (1): 6-12.  
摘要   PDF (1631KB)
K17G 铸造镍基合金在750—950℃长期时效后组织稳定,无有害σ相析出,力学性能降低不多.叶片取样经长期时效后虽比标准精铸试样的性能有所降低,但瞬时拉伸性能和持久强度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回复再时效(RRA)处理对LC9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洪班德;孟祥林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3-150.  
摘要   PDF (2354KB)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热处理工艺——回复再时效(RRA)处理对国产 Al—Zn—Mg—Cu 系 LC9铝合金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 T6状态下经220℃5min 加热回复及120℃24h 再时效处理后,在室温拉伸性能不低于 T6状态的同时,获得了高于 T73状态的应力腐蚀抗力.而相应的组织变化则表现为晶粒内部形成大小两种不同尺度范围的沉淀相,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晶界沉淀物的端部由尖锐变得圆钝,晶界临近区域中的合金元素贫化,使材料的应力腐蚀抗力提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碳化钨微观结构的研究
李健纯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9-25.  
摘要   PDF (2040KB)
采用 X 射线衍射仪测定了 WC 粉的(100)和(300)衍射,并用 Fourier 变换对线形进行了分析.用扫描电镜对 WC 粉进行了形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结晶趋于完善,钨粉的结构对 WC 的影响比碳化温度更为显著.而且结晶良好的粉末易于破碎.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GH37合金经激光表面熔凝后的组织与强度
孟庆林;朱贵增;杜香竹;江晓平;孙同坤;刘诚信
金属学报. 1987, 23 (1): 26-32.  
摘要   PDF (2327KB)
本文研究了 GH37合金经连续 CO_2激光束辐照及补充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特点,和激光局部熔凝以及施加不同的后续热处理对热作用区显微硬度、700℃下的旋转弯曲疲劳、800℃下的拉伸及持久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经激光熔凝后,必须重新调整热作用区的组织状态使晶界碳化物晶内γ′相合适析出,以及尽量减少熔区枝晶间的元素偏析和消除辐照后的残余热应力等,才能使力学性能恢复到满意的指标。试验表明,适于本合金特点的处理工艺为:预热辐照,1050℃,4h,空冷;800℃,16h,空冷.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C合金贝氏体相变热力学(LFG 模型)
徐祖耀;牟翊文
金属学报. 1987, 23 (1): 33-41.  
摘要   PDF (665KB)
由 LFG 模型计算贝氏体相变三种可能过程的相变驱动力和 KRC 的结果基本相近,但在高碳合金显示差别.认为对处理间隙固溶体,LFG 模型似略胜一筹.但两个模型所得均以ΔG~(γ→a+Fe_3C)为最大,ΔG~(γ→a+γ_1)次之,ΔG~(γ→a′)最小,ΔG_N~(γ→a′)更远远低于ΔG_N~(γ→a+γ_1)。在 Bs(或 Bs 附近)温度,对 x_γ=0.01—0.02;LFG 的ΔG~(γ→a+γ_1)为-190—-237Jmol~(-1);对 x_γ=0.0235合金,LFG 的ΔG~(γ→a′)和ΔG~(a′→a″+Fe_3C)之和仅-181Jmol~(-1).本文再次表明,按热力学,至少在上部温度,贝氏体不可能以切变机制形成.由形核(长大)驱动力的计算证明,亚共析钢共析反应的领先相为铁素体,而过共析钢的领先相为渗碳体.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Mn-C系M_s及马氏体相变驱动力的热力学计算
张鸿冰;倪乐民;徐祖耀
金属学报. 1987, 23 (1): 42-49.  
摘要   PDF (631KB)
经 LFG(ΔG~(γ→a))-Mogutnov(ΔG_(Fe)~(γ→a))、徐祖耀(Shu-A)(ΔG~(γ→a))-Orr-Chipman(ΔG_(Fe)~(γ→a))、徐祖耀(Shu-B)(ΔG~(γ→a))-Orr-Chipman(ΔG_(Fe)~(γ→a))组合,均可算得 Fe-Mn-C 合金的 Ms 温度且与实验值十分符合.所得结果经数学处理,得 Fe-Mn-C 系 Ms 与成分的关系为:Ms(K)=817.4-7513.4xc-4141.9x_(Mn)-32083.5x_Cx_(Mn)(LFG)Ms(K)=829.9-7580.5x_C-4166.0x_(Mn)-15727.8x_Cx_(Mn)(SHU-A)Ms(K)=829.2-7276.1x_C-2915.4x_(Mn)-43825.7x_Cx_(Mn)(SHU-B)其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C 和 Mn 浓度均使合金的 Ms 线性地降低,而碳的作用几乎是Mn 的两倍.处理中引入了合金元素交互作用项(x_Cx_(Mn)),表明 C,Mn 相互加剧对 Ms 的影响。随含 C,Mn 量的增加,相变驱动力均单调地增加,而不存在奇异点.Ms 和相变驱动力的计算值均依赖于ΔG_(Fe)~(γ→a)项.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微量元素对Nb_3Sn层形成的影响
李绍光;唐全红;宋居易;庄祥麟
金属学报. 1987, 23 (1): 50-56.  
摘要   PDF (1750KB)
本文用金相、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方法研究了改良青铜法制作的Nb_3Sn 化合物层生成厚度、扩散速率、晶粒和结构.在含7at.-%Sn 青铜基体中加入微量元素:Mg,Al,Y,并在 Nb 芯材中加入 1Wt-%Zr,加速了 Nb_3Sn 层的生成速率并使其晶粒细化.上述效应以青铜中加入0.1—0.5at.-%Mg 较为明显,Nb芯中加1Wt-%Zr 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但当 Al 含量增加到1at.-%时,将引起青铜加工硬化,试样在较大的形变量下容易开裂。生成的 Nb_3Sn 层呈 A-15结构.在近青铜一侧的 Nb_3Sn 层中含有少量的 Cu,而 Mg,Al 则富集于青铜/Nb_3Sn 界面附近的青铜基体中,Nb_3Sn 层中 Mg,Al 含量甚微。铌芯中的 Zr 会少量地扩散到青铜基体中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无机热化学数据库中复氧化物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机预报
朱建中;陈斌;徐桦;陈念贻;王乐珊;许志宏
金属学报. 1987, 23 (1): 57-62.  
摘要   PDF (477KB)
建立了估算复氧化物高温热力学性质的数学模型.按照此模型,可以预报若干复氧化物四项高温热力学性质的数值.本法预报值的均方根偏差与实验值误差相当.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u-Pd-Cr合金反常热电性的研究
何华春
金属学报. 1987, 23 (1): 63-69.  
摘要   PDF (594KB)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 AuPd_(38·6)Cr_3和 AuPd_(36·6)Cr_8合金电阻和热电势的影响以及性能与结构的关系.Au-Pd-Cr 合金在不同温度退火后室温电阻率增加,在450和850℃达到极大,冷加工时则又减小,硬态试样经400和480℃时效后,电阻率和 X 射线相对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出现两个峰,而在自配热电势曲线上则是两个阶梯.它们出现的时间是相互对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奇的反常行为与过饱和固溶体中特殊的偏聚区的形成密切相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盐对GH37镍基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
曹名洲;秦荣士;赵吉祥
金属学报. 1987, 23 (1): 70-75.  
摘要   PDF (1863KB)
研究了纯 Na_2SO_4,10%NaCl+90%Na_2SO_4和20%NaCl+80%Na_2SO_4三种盐沉积对 GH37镍基合金在750—850℃范围内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两种盐对蠕变性能无明显影响,而20%NaCl+80%Na_2SO_4混合盐当沉积量达到3mg/cm~2时严重地缩短蠕变断裂时间,并降低蠕变断裂延伸率.沉积在合金表面的20%NaCl+80%Na_2SO_4混合盐破坏了氧化膜 Cr_2O_3的保护作用,在合金表层同时发生均匀腐蚀和沿晶腐蚀,在基体一侧产生贫 Cr 带,同时氧和硫沿晶界侵入,外力作用下发生沿晶开裂.表层沿晶裂纹和体内蠕变产生的沿晶裂纹相互联结大大地缩短了蠕变第二阶段的时间,导致过早断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环境介质对GH36合金低循环疲劳寿命的影响
王栓柱;王兴国;崔遂玲
金属学报. 1987, 23 (1): 76-81.  
摘要   PDF (1808KB)
本文研究了几种环境介质对 GH 36合金低循环疲劳寿命的影响.环境包括一般大气、蒸汽、海水、燃气以及几种环境的迭加.通过断裂机制和断口表面扫描 Au-ger 能谱分析,找出了环境介质影响该合金低循环疲劳寿命的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脱碳动力学的随机数学模型
曲英;秦明达;杜才难
金属学报. 1987, 23 (1): 82-85.  
摘要   PDF (307KB)
<正> 钢液含碳量低于临界值[C]_0时,脱碳反应速率由碳的传递所控制,这已为脱碳动力学理论和实验所证实.其数学表达式是下述确定性微分方程式(1)广泛应用于控制低碳区脱碳过程.但生产中有众多随机因素的干扰,如供氧条件的波动、喷溅及渣中乳化态的变化等等.为了表示随机因素的影响,应该用随机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假定各随机因素对脱碳速率的干扰是微小的,并且彼此相互独立,则可将它们的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金属晶粒Euler指数与直径的相对等值规律
刘国权
金属学报. 1987, 23 (1): 86-88.  
摘要   PDF (265KB)
<正> 人们早已开始注意到金属晶粒越大则其拓扑构形越趋复杂.Williams 和 Smith 发现直径较大的 Al-Sn 合金晶粒具有较多的界面,Okazaki 和 Conrad 也定性地指出了 a-Ti 晶粒的 Euler 指数随晶粒尺寸增大而增大。在研究高纯度 Al 晶粒组织时,Rhines 和 Patterson 发现,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晶粒体积(重量)与晶粒界面数近似呈一条直线。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表明,金属晶粒的界面数与晶粒空间直径之间存在着线性函数关系.本文则将在作者前段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氢致Fe-3%Si沿晶界解理断裂
王燕斌;褚武扬;肖纪美
金属学报. 1987, 23 (1): 89-91.  
摘要   PDF (1104KB)
<正> 沿晶断裂是氢致开裂的一个重要方式.有人在氢致沿晶断口上观察到大量塑性变形,因而认为氢促进沿晶断裂是氢促进局部塑性变形的结果.但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氢降低了晶界原子问的结合力造成的。用高压电镜进行动态观察的结果表明,Fe 和 Ni 中氢致沿晶界断裂实际上是由于晶界附近高度塑性变形引起的沿晶界附近的滑移面开裂.我们的工作表明,氢能够促进位错的增殖和运动.对于 Fe-3%Si 单晶体,氢能够促进由于位错运动和反应引起的沿{001}面解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氢对钛合金中位错速度应力指数的影响
曹名洲;杨柯;万晓景
金属学报. 1987, 23 (1): 92-94.  
摘要   PDF (210KB)
<正> 1959年 Johnston 和 Gilman 提出位错运动速度 v 与有效应力 σ~*之间的经验公式为:V=B(σ~*)~(m*) (1)其中 B 是系数,m~*称为位错速度的应力指数。用应力弛豫法可以测定 m~*值,如下式所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d-Fe-B磁体的热膨胀和硬度随温度的变化
罗阳;张宁
金属学报. 1987, 23 (1): 95-98.  
摘要   PDF (982KB)
<正> Nd-Fe-B 合金,除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外,也用快淬、热压工艺制成具有优异性能的各向异性永磁体.实验表明,快淬 Nd-Fe-B合金的热压致密体于700℃下模压,若断面收缩达50%,则 Nd_2Fe_(14)B 基相的微晶因其 C 轴平行于压制方向而具有强的择优取向.显然,高温模压是用快淬合金制备高性能磁体的关键工艺,应变诱导晶粒长大和晶粒取向均在高温模压过程中完成.为探索快淬、热压磁体各向异性的成因,进而确定最佳热压工艺,有必要研究合金机械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e,Y在Fe液中与氮的相互作用
乐可襄;杜挺;李继宗;沈汝美
金属学报. 1987, 23 (1): 99-102.  
摘要   PDF (249KB)
<正> 选取 Ce,Y 作为轻、重稀土金属的代表,研究它在 Fe 液中与氮的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可能为开发稀土在钢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考虑到稀土与 O,S 有很强的亲和力,本研究是在 O,S 含量很低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用 Fe 为99.8%高纯 Fe,Ce 和 Y 的纯度均>99.5%,N 和 Ar 均经过净化处理.用电熔 MgO 坩埚熔化试样,加热至1570,1600和1650℃.在竖管钼丝炉中进行,炉温可控制在±2℃以内。测定氮用熔融脉冲热导法,分析误差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铁矿石移动床还原动力学
秦民生;张郁亭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03-109.  
摘要   PDF (654KB)
提出了一个移动床还原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由实验证实,这一模型也能描述实际工业规模的铁矿石移动床还原反应器.利用此模型对移动床还原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和经典动力学观点有所不同的有关竖炉和高炉固相区还原过程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如:所有因素对还原的影响均减弱;H_2的还原能力并不一定总是优越于 CO;传统的热交换曲线应有所改进;对还原过程的反应空区有了新的解释.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炉配料模型与节焦预测计算
王惠斌;陆钟武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10-114.  
摘要   PDF (324KB)
本文采用最优设计理论,研究了低燃料比的高炉配料模型、高炉节焦回归方程和节焦预测计算程序,并由此预示高炉炼铁低燃料比、对应低燃料比的配料方案和供应热风炉的焦炉煤气量,以及高炉煤气达到的风温水平.既能为高炉炼铁选取低燃料比的配料方案提供计算模型,又能用电子计算机预测高炉炼铁的炉料结构编制计算程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关于Fe-Pb相图的几个问题
邢中枢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15-119.  
摘要   PDF (374KB)
对 Pb 在 Fe 液中溶解度的实验数据进行评述,从而选出合理的数值,再通过简单的热力学处理,求出其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将此关系与凝固点下降公式结合,算出 Fe-Pb 相图中偏晶点的成分和温度.对 Fe 在 Pb 液中溶解度的实验结果也作了适当的处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 Fe-Pb 相图.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金属玻璃蠕变规律的研究——实验规律
马学鸣;何怡贞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20-125.  
摘要   PDF (462KB)
对金属玻璃蠕变不少作者作了研究,Spaepen 以及 Argon 等人还对金属玻璃形变机制提出了一些模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金属玻璃蠕变的规律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特别是预退火处理对蠕变的影响规律几乎没有较定量的研究;在蠕变时间律的研究方面也只有少量的报道.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两种金属玻璃的蠕变实验规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闪光焊灰斑的性质及其成因的研究
郑恩贵;田继丰;吴悦魁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26-152.  
摘要   PDF (2483KB)
用断裂失效分析手段,对铁路重轨闪光焊灰斑缺陷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查明了灰斑由聚集的硅酸盐夹杂物所引起.它是在焊接过程中形成的,与焊接工艺规范有直接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aO掺杂的ZrO_2陶瓷的化学扩散
窦士学;C.R.Masson;P.D.Pacey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32-137.  
摘要   PDF (515KB)
在960到1450℃的温度范围内,利用非稳定态渗氧法和解吸氧法研究了氧在CaO 掺杂的 ZrO_2(CDZ)中的化学扩散.发现在 CDZ 中过剩氧浓度与杂质氧化铁的含量成正比.化学扩散系数()与对化学计量的相对偏离成反比,并随氧压增加而增大.本文结果在实验上证实了“电子捕捉”机理.CDZ 样品与周围气氛达到平衡所需时间随捕捉中心的浓度增加而增长.不含 Fe_2O_3的 CDZ 固体电解质可对电动势作出快速响应.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恒流率条件下非润湿喷孔上气泡的形成
高钦;董良;程兰征;高洪吾;郭可訒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38-140.  
摘要   PDF (256KB)
<正> 通过透气砖向金属液中鼓入惰性气体是一种重要的精炼工艺,具有搅拌熔池、提高反应速率以及去气去夹杂等作用,其应用日趋广泛。根据冶金动力学理论,精炼效率与气体在金属液中的行为密切相关。为此,有必要研究这类工艺的基础——恒流率条件下非润湿喷孔上气泡的形成及诸因素对气泡尺寸的影响.实验工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u-Fe-Sn三元系合金相图
周怀营;郑建宣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41-143.  
摘要   PDF (245KB)
<正> 为探讨 Fe 元素在锡青铜中的机理行为,本工作是在 Cu-Fe,Cu-Sn 和 Fe-Sn 三个二元系相图基础上,用 X 射线粉末衍射法、金相法和微差热分析法测定了 Cu-Fe-Sn 三元系合金相图的室温截面和600℃等温截面.配制合金所用的材料是纯度为99.99%的Fe 和99.99%的电解 Cu 以及光谱纯的 Sn.每个试样按3g 配料,用感量为0.1mg 的光电天平测量,配料盛于 Al_2O_3坩埚内,在稍大于1个大气压的氩气保护下的高频感应炉中熔炼.熔好后的合金样品呈钮扣状,表面光滑,失重率小于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Pr-Fe二元系合金相图
庄应烘;周怀营;郑建宣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44-145.  
摘要   PDF (145KB)
<正> 对于 Pr-Fe 二元系,Ray 等早期研究确定有六方晶系 PrFe_7(a=8.582,c=12.461)存在.文献指出:在常压下只存在 Pr_2Fe_7,而在一定压力下还有 PrFe_2.文献表明有Pr_2Fe_(17)和 PrFe_2,分别在1100和670℃由包晶反应生成,共晶反应(80-85at.-%Pr)温度为660℃,但对 PrFe_2的存在尚未肯定,而且未测出液相线.我们的实验,采用纯度99.95%Pr 和99.99%Fe,共配制各重3g的38个合金试样,在氩气保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电沉积Ni-P非晶态合金晶化过程的研究
赵忠勇;姚进军;符斌
金属学报. 1987, 23 (1): 146-148.  
摘要   PDF (179KB)
<正> Bagley 和 Turnbull 指出含磷14.9wt-%的非晶 Ni-P 镀层在加热过程中,280和410℃有两次放热转变,分别对应非晶亚稳转变及 Ni_3P 相结晶转变.我们对含磷为15wt-%的 Ni-P 非晶镀层进行热分析时发现,在加热过程中有四次明显的放热转变,其对应的温度分别是280,310,343,410℃.为了确定这些放热转变对应的结构变化,本文对3组 Ni_(75)P_(25)试样进行不同热处理后,作 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310℃和343℃的两次放热转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