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8年, 第3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1998-08-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Al-Mn合金中粒子促进形核及初期再结晶织构 Ⅰ.粒子周围的形变区及粒子促进形核
杨平;O.Engler
金属学报. 1998, 34 (8): 785-792.  
摘要   PDF (2090KB)
利用SEM中的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研究了Al—1.3Mn质量分数,%)合金中不同形变取向基体中粒子周围亚晶以及再结晶初期相应的粒子促进形核晶粒的取向分布,并将结果与单晶中的情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晶中各形变取向基体中粒子周围亚晶转动的规律及粒子促进形核晶粒的取向与同取向单晶中的情况相同,并非是随机分布的.文章的第二部分将分析粒子与其它形核地点(晶界、立方带)的交互作用以及再结晶织构的形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l—Mn合金中粒子促进形核及初期再结晶织构 Ⅱ.粒子与其它形核位置的交互作用及初期再结晶织构
杨平;O.Enler
金属学报. 1998, 34 (8): 793-801.  
摘要   PDF (3295KB)
本文在分析了Al—Mn合金形变时不同形变取向基体中粒子周围亚晶转动规律及对应的粒子促进形核晶粒的取向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处在晶界,立方带上的粒子周围新晶粒的取向分布,最后分析了再结晶织构的形成.结果表明,处在这些位置上的粒子周围新晶粒一方面保留了晶内PSN晶粒的取向特征,另一方面也带有晶界及立方带形核的特点再结晶织构反映了不同类型形核位置形成的新晶粒的取向特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Al基合金高温形变与退火织构
张芳;王沿东;朱玉斌;缪家士;徐家桢;梁志德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02-806.  
摘要   PDF (2290KB)
利用显微组织观察和织构定量分析术,研究了Ti—49.6Al—0.16Ni—0.14B合金900℃高温锻造变形及随后高温退火过程中组织与织构变化,分析了经各种处理后合金的织构,讨论了形变与退火织构形成机理,报道了此类合金在形变和退火过程中的一种组织遗传现象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仿晶型铁素体表面浮凸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薄祥正;方鸿生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07-812.  
摘要   PDF (2699KB)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研究了Fe-0.37℃(质量分数,%)钢中仿晶型铁素体(GBA)的表面浮凸,发现GBA确实产生了表面浮凸,浮凸只是由GBA本身引起的,而不是由GBA和它在基体中的塑性变形共同引起的.GBA表面浮凸只在晶界一侧的奥氏体晶粒形成,与此相邻的奥氏体晶粒内未观察到与组织相对应的表面浮凸.说明GSA与奥氏体的界面是共格或半共格的,而与相邻奥氏体的界面可能是非共格的.GBA的浮凸高度为157—352nm,最大形状变形量为0.37.GBA宽面上存在着巨型台阶,台阶的高度约为300nm.边一边激发形核形态在GBA中普遍存在所有这些说明GBA是以激发形核一台阶生长机制形成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马氏体在位错偶上形核长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李斌;张修睦;李蓉;李依依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13-818.  
摘要   PDF (545KB)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NiAl合金的嵌入原子势(EAM);模拟研究了位错偶上马氏体形核长大的过程和微观机理.计算结果表明,马氏体形核的位置与位错应力场的分布有关.马氏体总是在位错偶应力场中的一些特殊位置优先形核,因为这些位置的应力状态有利于完成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点阵畸变.在马氏体长大过程中,在相变应变的驱动下,其中一根位错逐渐向下滑移,起到了塑性协调的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无界金属圆柱介电函数的经典尺寸效应
赵韦人;刘德义;黄荣芳;闻立时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19-823.  
摘要   PDF (411KB)
用非平衡统计计算了无界金属圆柱的介电函数结果表明,电子非弹性散射的柱体表面会影响金属的内禀介电函数当往体半径减小到可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相比拟时,介电函数逐渐偏离块体值而依赖于局城位置.除了半径远小于电子平均自由程的区域,介电函数的位置依赖关系十分复杂,尺寸效应可能使介电函数实部和虚部的绝对值都增大;尺寸效应显著地增加介电常数虚部与实部的相对值大小.在高频区域,尺寸效应使得介电函数具有振荡形式的径向分布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g-Cu共晶合金在落管中的快速凝固
王楠;曹崇德;魏炳波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24-830.  
摘要   PDF (2655KB)
采用3m小型落管实现了Ag—28.1(质量分数,%下同)Cu共晶合金的微重力快速凝固,在高纯He和Ar的混合气氛中获得的合金小球直径在80—1000mm范围内.随着小球直径的减小,晶粒及层片共晶得到细化,凝固组织由层片共晶向不规则共品转变.TMK快速共晶生长理论的计算结果显示,Ag—28.1Cu层片共晶的最大生长速度、最小层片间距和最大过冷度分别为0.291m/s,0.017μm和193K.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340MPa级BH钢的Snoek-K■─Kster阻尼
车韵怡;刘芬娣;曾桂仪;许余昌;戢景文;华桥柱;刘建民;黄镇如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31-835.  
摘要   PDF (433KB)
研究了两种成分的340MPa级烘烤硬化(BH)钢的Snoek—(SKK)阻尼发现用通常范围的频率测量内耗时,BH钢的SKK峰激活能(H)明显偏大;用1.7Hz的较高频率测量时,二者中含C量较高(0.024%)钢的Q-1-T曲线呈双中温峰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mFe_(10.7-x)Mo_(1.3)Ga_x化合物的结构与内禀磁性
潘洪革;陈昀;陈长聘;杨伏明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36-840.  
摘要   PDF (429KB)
本文详细研究了Ga取代Sm(R,Mo)12化合物中的部分Fe对其结构和内禀磁性的影响.其中包括:Ga在Sm(Fe,Mo)12化合物中的原子占位,不同Ga取代对SmFe10.7-xMo1.3Gax化合物的晶胞常数,Curie温度,饱和磁化强度,磁晶各向异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Ga替代增加晶胞体积,降低Curie温度,减小饱合磁化强度,降低Fe原子的平均磁矩;随Ga含量的提高,SmFe10.7-xMo1.3Gax化合物由单轴向锥面各向异性转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垂直晶界钢双晶体的循环形变行为
张哲峰;王中光;苏会和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41-846.  
摘要   PDF (2204KB)
本文通过对取向近垂直晶界铜双晶体进行塑性应变控制循环变形,在表面滑移形貌及饱和位错组态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结果表明该铜双晶体循环应力-应变(CSS)曲线具有两个饱和轴向应力基本不变的平台区.即在塑性应变范围1.80×10-4-1.35×10-3对应于饱和应力幅62—64MPa及在塑性应变范围2.04×10-3—2.56×10-3对应于饱和应力幅70—71MPa.讨论了组元晶体的相对取向对其滑移形貌、饱和位错组态及CSS曲线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残余压应力场中裂纹扩展的闭合模型
李航月;胡奈赛;何家文;周惠久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47-851.  
摘要   PDF (454KB)
分析了残余压应力对裂纹闭合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残余应力场中裂纹扩展闭合力的预测模型,讨论了裂纹闭合的尺寸效应,将模型延伸至短裂纹和表面裂纹的范围.对形变强化组织影响闭合进行了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测定高强钢高速冲击动态断裂韧度K_(1d)的新装置及方法
李强;赖祖涵;马常祥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52-857.  
摘要   PDF (453KB)
本文描述一种长杆高速冲击确定K1d的实验装置,提出在断裂时间tf<τ(τ为试样固有振动周期)范围内确定动态断裂韧度K1d的原理与方法,给出包含冲击速度(v0)和冲击载荷(P(t))的K1d计算公式利用该实验装置和所给K1d计算方法在不同的冲击速度条件下,测得三种回火处理30MnCrNiMoB高强装甲钢的K1d,结果表明K1d随加载时间增加而增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蠕变
袁超;郭建亭;杨洪才;王淑荷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58-863.  
摘要   PDF (1813KB)
研究了一种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在870℃,330—420MPa应力下的高温拉伸蠕变性能.结果表明:蠕变曲线表现了较短的减速蠕变阶段和较长的加速蠕变阶段,其蠕变变形机制为位错在第二相粒子间的Orowan弯曲过程,而不是由扩散过程所控制加速蠕变阶段蠕变速率的起始增加是显微组织发生变化(γ’相的定向粗化)的结果,而不是蠕变裂纹的形成与扩展.蠕变断裂数据符合MonkmanGrant关系.最终的断裂过程受控于蠕变裂纹的扩展速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12]双滑移取向铜单晶体的循环应变硬化及饱和
李小武;王中光;李守新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64-869.  
摘要   PDF (1487KB)
本文在塑性分切应变幅(γpl)为1.3×10-4-7.2×10-3范围内研究了双滑移取向铜单晶体的循环形变行为当γpl<2×10-3,晶体的初始硬化速率θ0.2较低,几乎与应变幅大小无关。当γpl>2×10-3,θ0.2随γpl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晶体的循环应力-应变(CSS)曲线在5×10-4<γpl<4×10-3范围内呈现一个明显的平台,平台区的范围与单滑移晶体相比明显缩短,但平台区对应的饱和应力相近.和晶体虽然同处于标准取向三角形的001/边上.但其循环形变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可归结为各个滑移系相对于晶体轴的几何位置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的滑移形变特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磁记录Fe,Co,Ni纳米晶体的熔化温度
蒋青;南胜辉;周明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70-874.  
摘要   PDF (419KB)
本文提出了一个无自由参数的晶体熔化温度随尺寸变化的模型.模型指出纳米金属晶体的熔化温度随着纳米晶的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当纳米尺寸达到其最小值时,熔化温度达到最低并伴随着熔化熵的消失.该模型对In,Pb纳米粒子和铁薄膜的熔化温度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预测了Fe,Co和Ni等纳米粒子磁记录材料的熔化温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硼酸盐熔体发泡行为的研究
储少军;王颖;吴铿;潜伟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75-879.  
摘要   PDF (493KB)
本文测定了CaO—Na2B4O7熔渣体系的粘度.当CaO含量(mol分数,%)由0增至28.6时其粘度由0.759降至0.033Pa·s.采用外生气源(Ar气)和内生气源(CaCO3热分解)两种供气方式,分别研究了该渣系的发泡行为由外生气源发泡实验得到的发泡指数Σ值较为接近,而用熔渣物性参数计算公式所估算的发泡指数Σ值相差很大.由于发泡指数Σ不能描述内生气源发泡过程泡沫高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建议采用平均发泡寿命来评价熔体的发泡行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纯钇及Fe—Y合金在H_2-H_2S气氛中的高温腐蚀
晏人芸;牛焱;吴维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80-887.  
摘要   PDF (3770KB)
研究了纯钇及合15%和30%(质量分数)Y的Fe-Y合金在硫分压为10-3Pa的H2-H2S混合气中于600—800℃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腐蚀速率随着时间而降低,起始阶段后的腐蚀动力学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钇的加入显著降低Fe的腐蚀速率.在实验条件下纯钇形成Y3S3.在三个温度下,合金都形成了FeS外层,其下是含有FeS和Y2S3的混合中间层,而是由α─Fe和Y2S3的细微混合物组成的内硫化区,这是合金中的富Y相经短程扩散分解而成的.在合金/硫化膜的界面内侧没有观察到钇的贫化现象.从二元双相合金系的特征出发,讨论了所研究合金的腐蚀机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321奥氏体不锈钢单晶应力腐蚀断口的研究
高克玮;乔利杰;褚武扬;骆静利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88-891.  
摘要   PDF (1184KB)
本文观察了321奥氏体不锈钢在沸腾的42%MgCl2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滑移带的出现与应力腐蚀裂纹的形核和扩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应力腐蚀裂纹虽然总是在两个滑移带相交处形核,但并不沿着这两个滑移带扩展.利用SEM观察应力腐蚀断口的结果表明,尽管宏观看来,断口上具有解理特征的河流花样均是沿{100}面,但实际上它们是由一个个沿{111}面的微撕裂面组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u在Pt(111)面上电结晶的成膜过程研究
印仁和;曹为民;施文广;孙洁林;毛秉伟;孙世刚
金属学报. 1998, 34 (8): 892-896.  
摘要   PDF (1781KB)
采用0.001mol/LCuSO4+0.5mol/LH2SO4溶液体系,在Pt单晶球电极作循环伏安曲线,得到Cu存在欠电位沉积和本体沉积两个阶段,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在欠电位下Cu在Pt(111)面上为单层平面生长,本体沉积为三维岛状生长,并随过电位升高,Cu的成核数目增加.用反射电子显微镜法也观察到高过电位时在Pt(111)面上的岛状铜.证实了Cu在Pt(111)面上的Stranski—Krastanov生长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