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 第4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4-11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DZ125高温合金深过冷凝固组织转变规律
周俊 谢发勤 吴向清 张军
金属学报. 2009, 45 (4): 385-389.
采用熔盐净化剂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 获得了过冷度高达180 K的DZ125高温合金深过冷熔体, 研究了合金深过冷凝固的组织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 随着过冷度 ΔT的增大, 凝固组织经历3次转变过程: 当ΔT<48 K时, 合金的凝固组织为普通树枝晶; 当48 K≤ΔT<85 K时, 枝晶因再辉发生熟化和重熔, 组织转化为第I类粒状晶; 当85 K≤ΔT<160 K时, 再辉所产生的重熔效应大大降低, 凝固组织为深过冷树枝晶; 当ΔT≥160 K时, 发生枝晶破碎及再结晶,凝固组织转变为第II类粒状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时效处理对极低碳针状铁素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郭爱民 邹德辉 易伦雄 董汉雄 李平和 刘凯 吴开明
金属学报. 2009, 45 (4): 390-395.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变温时效对极低碳针状铁素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450---500 ℃时效处理时, 第二相析出较少, 组织无明显粗化,强度无明显变化; 550---650 ℃时效时, 强度快速上升, 主要是ε--Cu和Nb(C, N)第二相粒子的弥散析出所致; 650 ℃以上时效时, 发生过时效现象, 铁素体板条和第二相粒子粗化, 导致强度迅速下降; 时效温度达到750 ℃时进入两相区, 局部富C和合金元素富集区域先奥氏体化, 时效后冷却过程中形成了高碳的M/A组织, 使钢的韧性迅速恶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细晶Ti--2Al--2.5Zr合金室温/低温低周疲劳行为及微观结构
王航 徐燕灵 孙巧艳 肖林 孙军
金属学报. 2009, 45 (4): 434-441.
对细晶Ti--2Al--2.5Zr合金进行了室温/低温(77 K)疲劳实验及微观组织观察. 结果表明: 室温低应变幅Δεt/2(=0.5%, 1.0%)下,合金表现为循环软化; 室温高应变幅(1.5%, 2.0%)下, 则表现为循环应力饱和; 77 K时, 不同应变幅下均表现为循环硬化, 且随应变幅升高, 循环硬化程度增强. 疲劳寿命测试结果表明: 低温疲劳寿命始终高于室温. 断口SEM观察表明, 室温和低温下, 疲劳裂纹扩展区均有明显的疲劳条纹,疲劳裂纹以穿晶方式扩展, 室温下伴随有大量二次裂纹, 低温下的二次裂纹数量明显减少. TEM观察表明: 低温下孪生是合金主要的变形方式, 包括{1011}和{1121}型孪晶. 疲劳变形位错组态为: 室温较低应变幅(0.5%, 1.0%)下, 形成位错线和局部位错缠结; 室温下应变幅提高到1.5%和2.0%时,\{1010}柱面和{1121}锥面滑移同时开动, 位错组态演化为亚晶和明显的位错胞. 77 K下, 应变幅2.0%时形成沿 柱面平行分布的位错带; 77 K下应变幅升高到4.5%时, 多滑移形成相互垂直的位错线. 低温诱发形变孪晶是Ti--2Al--2.5Zr低温疲劳寿命升高的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电磁软接触连铸圆坯表面振痕演变机理
许秀杰 邓安元 王恩刚 张林涛 张兴武 张永杰 赫冀成
金属学报. 2009, 45 (4): 464-469.
在实验室立式连铸机上对碳素结构钢Q235B进行了电磁软接触连铸实验,测量了结晶器内磁场分布和Sn--Pb--Bi合金熔体弯月面形状. 结果表明,采用电磁软接触连铸技术, 可以显著改善铸坯表面质量; 当电源功率达到最佳值时, 振痕完全受到抑制, 铸坯表面光洁; 但当电源功率过大时,铸坯表面出现波浪形振痕. 分析认为, 铸坯表面质量得到改善是高频电磁场的Lorentz力效应和Joule热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电源功率过大时, 分瓣结晶器 内的磁场分布不均匀,沿结晶器周向呈波浪形分布, 加之钢水液面波动也更加剧烈,因此在铸坯表面产生波浪形振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离心铸造轧辊用高速钢的热处理
栾义坤 白云龙 宋男男 康秀红 李殿中
金属学报. 2009, 45 (4): 470-475.
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 (DSC) 及热膨胀法测定了离心铸造轧辊用高速钢的相变点,根据高速钢的临界转变温度, 进行了退火、淬火 和回火实验. 着重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碳化物演变对轧辊用高速钢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退火温度需高于630℃,才能使铸态高速钢得到软化, 硬度降低, 便于切削加工. 热处理前后, MC型一次共晶碳化物的成分、形态和数量基本没有变化; 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 处于亚稳状态的M2C型共晶碳化物的分解数量越来越多. 高速钢最终硬度受回火温度影响较大, 研究了回火温度与二次硬化之间的关系, 确定了二次硬 化峰值温度,研究了二次碳化物的溶解与析出对高速钢基体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厚板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不同状态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徐韦锋 刘金合 栾国红 董春林
金属学报. 2009, 45 (4): 490-496.
对14 mm厚2219--O铝合金板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 研究了无缺陷、有缺陷和经焊后热处理的接头分层切片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断裂方式. 结果表明: 无缺陷接头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0.2分别从上部的160.8和96.8 MPa下降至底部的146和86 MPa; 有缺陷接头的σb和σ0.2分别从上部的132.9和94 MPa下降至底部的126和78.8 MPa; 经焊后热处理的试样中部的σb最高, 达到243.8 MPa, 而上部的σ0.2最高, 为123.3 MPa; 延伸率δ则依次升高, 无缺陷、有缺陷和热处理后接头的δ分别由上部的6.7%, 4.8%和7.5%升高至底部的10.1%, 8.5%和14%. 经焊后热处理的接头焊核区晶粒沿厚度方向更均匀和细小, 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并以韧性断裂为主, 显微硬度波动很小. 对于有缺陷接头, 焊接缺陷严重降低了接头的力学性能, 主要以韧--脆混合方式断裂, 各分层的显微硬度均低于无缺陷接头.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