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2000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0-01-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DD8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制备中的杂晶长大机制
刘志义; 傅恒志
金属学报. 2000, 36 (1): 1-6 .  
摘要   PDF (217KB)
研究了DD8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制备中择优生长晶向偏离热流杂晶的长大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择优生长晶向偏离热流方向的晶粒能够淘汰择优生长晶向平行于热流方向的晶粒. 研究表明, 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制备中的晶粒淘汰并不取决于择优生长晶向与热流方向平行, 而是晶粒枝晶的三维相对位置, 这很好地解释了高温合金单晶制备时经常发生的预定晶向之外的杂晶长大现象.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纯铁离子渗氮扩散层中Fe16N2的透射电镜研究
刘志权; 许晓磊
金属学报. 2000, 36 (1): 7-12 .  
摘要   PDF (187KB)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纯铁离子渗氮后扩散层中析出的Fe16N2氮化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纯铁离子渗氮后炉冷过程中, 扩散层中析出的Fe16N2呈非均持特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激光快速凝固条件下Cu-27.3Mn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
杨森; 黄卫东
金属学报. 2000, 36 (1): 13-16 .  
摘要   PDF (153KB)
利用CW CO2激光器对Cu-27.3%Mn进行了系列表面熔凝实验, 对该合金的组织形态和胞晶间距选择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生长速度的提高, 组织形态由低速平界面向细胞晶和高速绝对稳定平界面转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细化A357铝合金中的析出相
祝汉良; 郭景杰; 李沛勇
金属学报. 2000, 36 (1): 17-20 .  
摘要   PDF (143KB)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Ti细化A357铝合金组织中析出相的形态, 组成及其对合金变形, 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Ti细化A357铝合金组织中主要存在着弯曲状的Ti3Si5, 直杆状的TiAl3及短棒状的Al和Ti为主, 含Mg和Si的化合物, 拉伸变形过程中, 析出相阻挡和缠结位错, 对合金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和过程中, 析出相周围先形成表面无析出区, 延长时效时间后该区消失, 对合金的拉伸性能造成的一定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机械合金化Nd-11Fe-Ti合金和机械研磨NdFe11Ti化合物退火时的相转变
唐少龙; 吴昌衡
金属学报. 2000, 36 (1): 21-24 .  
摘要   PDF (153KB)
采用X射线衍射, 初始交流磁性率和差热分析研究了机械合金化Nd-11Fe-Ti(原子比)合金粉和机械研磨NdFe11Ti化合物粉在退火过程中的相转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锻造TiAl基合金的晶粒长大及其动力学分析
唐建成; 黄伯云
金属学报. 2000, 36 (1): 25-29 .  
摘要   PDF (235KB)
研究了锻造TiAl基合金在1180到1320℃热处理时的晶粒长大过程, 并分析了在等温热处理时晶粒长大的动力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电流密度对定向凝固组织中柱状晶间距的影响
常国威; 袁军平
金属学报. 2000, 36 (1): 30-32 .  
摘要   PDF (128KB)
以M-S理论为基础, 导出了定向凝固过程中电流通过固液界的情况下, 电流密度与柱状晶间距的理论关系式, 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电流密度增加时, 其柱状晶间距近似呈直线下降的趋势.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铝的熔体结构与氢含量
张忠华; 边秀房
金属学报. 2000, 36 (1): 33-36 .  
摘要   PDF (129KB)
通过测量铝熔体中的氢含量, 研究了随过热温度的变化铝熔体中氢含量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至780℃附近, 熔体氢含量发生突变. 液态Al的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 Al的相关半径和配位数随温度的变化也在780℃附近有所变化. 讨论了Al熔体液态结构与熔体氢含量的内在联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固溶氮原子对不锈钢单轴及多轴低周疲劳特性的影响
何国求; 高庆; 沈志云
金属学报. 2000, 36 (1): 37-42 .  
摘要   PDF (224KB)
对316L和316LN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拉压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实验研究, 分析了固溶的氮原子对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特性及其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固溶的氮原子增大了不锈钢铁的单轴循环软化程度及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程度, 延长了不锈钢的单轴拉压低周疲劳寿命, 但却缩短了不锈钢的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寿命, 固溶的氮原子对单轴及多轴低周疲劳密度位错结构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脉冲电流作用下碳钢淬火裂纹的愈合
周亦胄; 何冠虎
金属学报. 2000, 36 (1): 43-45 .  
摘要   PDF (137KB)
对有淬火裂纹的45钢试样进行脉冲电流处理, 通过SEM观察处理前后试样的. 结果表明, 在脉冲电流作用下, 裂纹能够在无熔化的情况下出现愈合, 且愈合是极短时间内发生的. 愈合过程不改变材料的原有结构. 快速温升引起的瞬时热压应力可能是造成裂纹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一点的三维剪力图及其与金属变形类型的对应关系
王仲仁; 戴昆
金属学报. 2000, 36 (1): 46-50 .  
摘要   PDF (103KB)
通过剪应力数值的数学描述, 给出了一点剪应力分布图在三维空间中的变化规律, 指出剪应力图在空间的分布与金属变形类型类型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从深层次上剪应力对塑性变形的影响实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冲刷与腐蚀的交互作用与耐冲刷腐蚀合金设计
郑玉贵; 姚治铭
金属学报. 2000, 36 (1): 51-54 .  
摘要   PDF (176KB)
通过旋转失重实验研究了两种σ相强化的候选材料S1, S2和作为对比的316L在10%H2SO4+15%刚玉砂介质中的冲刷与腐蚀的交互作用规律及其与耐冲刷腐蚀合金设计的关系. 结果表明, 低含量, 小尺寸的σ相对S1钢耐蚀性的影响不明显, 仅能提高其低流速条件下的抗冲刷性能. 相反, 高含量大尺寸的σ相能显著提高S2钢在各种流速条件下的抗冲刷性, 从而导致其交互作用和总失重率显著降低, 尽管其耐蚀性相对很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二氧化碳在A3钢大气腐蚀中的作用
王凤平; 张学元
金属学报. 2000, 36 (1): 55-58 .  
摘要   PDF (139KB)
通过电化学法并结合XRD及SEM, 研究了大于临界相对湿度条件下, CO2浓度对A3钢在薄层液膜下大气腐蚀的影响. 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 A3钢的大气腐蚀速率随CO2浓度的上升而增加. X射线衍射分析及SEM观察表明, 金属表面腐蚀 产物中无碳酸盐生成;腐蚀产物在金属表面分为内、外双层结构, CO2在A3钢表面的吸附是不均匀的. 故CO2对金属的大气腐蚀起着加速作用, 腐蚀产物膜对金属的保护作用微弱.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溅射Ni-8Cr-3.5Al纳米晶涂层的抗高温氧化行为
陈国锋; 楼翰一
金属学报. 2000, 36 (1): 59-61 .  
摘要   PDF (129KB)
对Ni-8Cr-3.5Al质量分数, %合金及其纳米晶涂层进行了1000℃空气中高温氧化研究. 结果表明:Ni-8Cr-3.5Al纳米晶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优于Ni-8Cr-3.5Al合金. 这主要在于Ni-8Cr-3.5Al纳变涂层表面生成了具有分层结构含一连续α-Al2O3内层的氧化膜, 而Ni-8Cr-3.5Al合金则生成了由Cr2O3内氧化物组成的氧化膜. 讨论了涂层氧化膜的生成过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火焰喷涂合成TiC—Fe涂层的热力学分析
刘长松; 刘永合
金属学报. 2000, 36 (1): 62-66 .  
摘要   PDF (166KB)
火焰喷涂合成技术是自蔓延高温合成(SHS)与氧乙炔火焰喷涂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已成功制备了TiC-Fe复合涂层, 利用计算相图技术, 确定Fe-Ti-C系的平衡相组成, 并结合火焰喷涂合成工艺, 重点讨论了原材料配比对体系熔化, 凝固行为及涂层形成的影响, 并讨论了燃烧合成TiC-Fe的反应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氮化铝基板与Cu和Al的接合及其表面改质效果
潘文霞; 吴承康
金属学报. 2000, 36 (1): 67-71 .  
摘要   PDF (190KB)
对AlN陶瓷基板进行了减压直流等离子体喷涂镀Al, 在基板表面形成厚度约2μm的金属Al薄层, 实现了Al与AlN中的良好接合.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透明导电氧化物ZnO:Al(ZAO)薄膜的研究
裴志亮; 谭明晖
金属学报. 2000, 36 (1): 72-76 .  
摘要   PDF (171KB)
用磁控反应溅射法制备了ZnO:Al薄膜, 研究了薄膜方块电阻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及微观形貌, 并对ZnO:Al薄膜表面各元素的化学状态和深度分布进行了XPS和AES分析, 同时也讨论了薄膜的光学电学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脉冲电压幅值对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TiN薄膜膜基结合行为的影响
马胜利; 李雁淮; 徐可为
金属学报. 2000, 36 (1): 77-80 .  
摘要   PDF (155KB)
用工业型脉冲等离子体化学(PCVD)设备. 在高速钢(W18Cr4V)和钴基硬质合金SC30基材表面沉积了TiN薄膜, 用扫描电镜(SEM)和连续加载压入仪研究了脉冲电压幅值对膜基结合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脉冲电压在550-750V之间逐渐增大, TiN晶粒增大, 膜层脆性增加, 沉积速率提高. 但膜层结合力下降:在650V以下膜基界面有一伪扩散层出现, 通过650V后伪散层消失, 这是改善膜基结合行为的关键因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铁磁合金中的磁弹转换
王卫国; 周邦新
金属学报. 2000, 36 (1): 81-86 .  
摘要   PDF (212KB)
测定了1373 K退火后的Fe-Cr-Al和Fe-Cr-Si合金的交换积分、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和饱和磁化化强度, 根据铁磁学基本原理计算了合金的畴壁密度和体密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焊接性
高德春; 董敏
金属学报. 2000, 36 (1): 87-92 .  
摘要   PDF (241KB)
分别用电子束焊(EBW)及钨极氩弧焊(GTA)两种焊接方法对Fe-Al基合金试样进行了焊接性研究. 结果表明, 用EBW方法可以成功地得到无裂纹与缺陷的Fe-Al基合金焊缝;对GTA方法, 需采用预热及焊后缓冷工艺可有效地阻止延迟冷裂纹的产生.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复合SnPb焊点的形态与可靠性预测
朱奇农; 王国忠
金属学报. 2000, 36 (1): 93-98 .  
摘要   PDF (209KB)
建立了复合焊点形态的能量控制方程, 采用Surface Evolver软件模拟了复合SnPb焊点(高Pb焊料凸点, 共晶SnPb焊料圆角)的形态. 利用复合SnPb焊接点形态的计算结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K18/Mo纳米多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高温稳定性
金雪松; 欧盛荃
金属学报. 2000, 36 (1): 99-103 .  
摘要   PDF (170KB)
采用EB-PVD法制备了层间距分别为50、70, 110、130nm的K18/Mo纳米多层复合材料, 其强度值层间距的减小而增加, 组织观察表明, 通过控制纳变多层复合材料的层间距可以有效地控制晶粒的生长, 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 该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强度高于1000MPa, 应变大于8%, 并表现出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原位合成TiB/Ti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生长机制
吕维洁; 卞玉君
金属学报. 2000, 36 (1): 104-108 .  
摘要   PDF (189KB)
利用Ti与B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 经非自耗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 借助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增强体的形态, 结果表明:只存在TiB增强体和α-Ti. 原位合成增强体TiB的形貌与其B27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TiB增强体容易沿(010)方向生长而生成柱状短纤维, 其柱面由(100), (101)和(101)组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涂层硼酸铝晶须对铝基复合材料界面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丁冬雁; 饶建存
金属学报. 2000, 36 (1): 109-112 .  
摘要   PDF (168KB)
采用溶胶-凝胶氧化铝涂覆硼酸铝晶须方法改善挤压铸造晶须增强6061Al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观察表明, γ-Al2O3和α-Al23涂层均可抑制尖晶石界面反应, 而且涂层较厚时涂层效果明显. 界面反应程度的差异也影响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和时效行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