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0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0-06-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下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的台阶结构
金强;方鸿生;曹建军;郑燕康;陈秀云
金属学报. 1990, 26 (6): 5-9.  
摘要   PDF (1686KB)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高碳钢下贝氏体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界面结构,发现铁素体宽面上存在可移动的生长台阶、巨型台阶以及它们的三维形态;在下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还存在结构台阶,生长台阶也可以由结构台阶演变而来,为下贝氏体的台阶生长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奥氏体形变对先共析铁素体等温形成孕育期的影响
李箭;孙福玉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0-14.  
摘要   PDF (413KB)
将Feder相变孕育期表达式引入形变奥氏体的分解中,建立了奥氏体形变条件下先共析铁素体等温形成孕育期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奥氏体形变储能和奥氏体晶界能量变化对相变孕育期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所得规律一致。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Mo-C合金铸态组织的电镜观察
丁培道;石功奇;周守则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5-18.  
摘要   PDF (935KB)
运用TEM和SEM研究了Fe-13%Mo-0.8%C合金铸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结果表明:Fe-Mo—C合金枝晶芯部δ共析组织很少,而出现一些小共晶;共晶碳化物为骨骼状的M_6C,共析碳化物为棒条状的M_6C。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微重力偏晶合金凝固特征
黄正;赵德乾;陈熙琛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9-23.  
摘要   PDF (1376KB)
对在微重力条件下获取的Al-In(95wt-%)偏晶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制取的试样的Al枝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In质点;并且这些质点的分布具有某种规律性,由此形成了与地基样品显微组织上的明显差异,反映出一种与重力效应相关的材料凝固特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Cr-Mo,Fe-Cr-W合金中的过渡R相
刘世程;浜口由和;桑野寿
金属学报. 1990, 26 (6): 24-28.  
摘要   PDF (1129KB)
研究了Fe-Cr-Mo、Fe-Cr-W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发现在时效初期、两合金系中均有过渡R相析出,过渡R相为菱形点阵,α=0.9075nm,α=74.45°,其成分在Fe-Cr-Mo合金中为Pe-(27.5—34.9)Mo-(0—25.5)Cr,在Fe-Cr-W合金中为Fe-(28.9—33.0)W-(9.36—21.0)Cr(at.-%),时效后期,过渡R相分别向平衡相μ相、Laves相、χ相及σ相转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氢对Ti合金的Debye温度和晶格常数的影响
虞炳西;高树浚
金属学报. 1990, 26 (6): 29-33.  
摘要   PDF (367KB)
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出不同氢含量的Ti-30Mo合金的Debye特征温度值以及晶格常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氢含量的增加,Debye特征温度相应地减小而晶格常数增加,证实了氢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金属原子间键合力的减弱,从而造成金属脆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4Cr5MoV1Si(H13)钢合金氮化物的形貌和晶体学特征
罗承萍;赵方
金属学报. 1990, 26 (6): 34-39.  
摘要   PDF (1830KB)
应用TEM研究了H13钢580℃软氮化扩散层中同时生成的三种合金氮化物即CrN,VN和Mo_2N的形貌、位向关系及惯习面,发现它们由混合偏聚区经有序化连续转变而成,并且其形貌和晶体学特征与由不变线应变模型所预测的一致。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稀土元素对Si-Mn-V钢淬火、回火过程中组织结构转变的影响
王笑天;姚引良;邵谭华
金属学报. 1990, 26 (6): 40-45.  
摘要   PDF (1980KB)
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膨胀仪等方法,对含稀土和不含稀土的4种低、中碳Si—Mn-V钢(20SiMn2V;20SiMn2VRE;40SiMn2V和40SiMn_2VRE)进行了淬火、回火过程中组织结构转变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可以细化低、中碳钢的奥氏体晶粒度;降低M_s点;细化马氏体板条束和板条晶尺寸;并增加中碳钢马氏体中位错亚结构的相对比例。而对低、中碳钢淬火回火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和热稳定性影响甚微。 稀土元素明显地抑制了低碳马氏体在低温回火过程中的分解,阻碍板条晶内片状渗碳体的析出,并推迟其长大球化过程。稀土元素也明显地抑制了中碳马氏体中高温回火过程中粒状渗碳体的析出和球化过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GH903高温合金650℃长期时效后的组织与性能
王淑荷;郭建亭;赖万慧;葛云龙;谭明晖;李辉
金属学报. 1990, 26 (6): 46-51.  
摘要   PDF (1855KB)
GH903合金系沉淀强化型Ni-Fe-Co基低膨胀高温合金。本文研究了GH903合金650℃,200—2000h时效后的组织和室温及高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650℃该合金组织和性能是比较稳定的,能满足航空发动机长期使用的需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M91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组织和凝固特性
张炳大;佟英杰;张嘉媛;刘泽洲;朱耀霄
金属学报. 1990, 26 (6): 52-56.  
摘要   PDF (2088KB)
研究了M91合金的组织及凝固过程,发现该合金和常规合金相比,铸态组织无碳化物相析出而有大量(γ+M_3B_2)及(γ+γ’)共晶,合金有极好的组织稳定性;在凝固过程中剩余液体量少而且能互相补充,其疏松倾向性很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_3Al-Nb合金的有序转变
李东;周敬;常昕;关少轩
金属学报. 1990, 26 (6): 57-62.  
摘要   PDF (2129KB)
研究了Ti_3Al-Nb合金在高温下的有序化,冷却过程高温β相转变及时效过程亚稳定β相分解的行为,结果指出,在1060℃固溶处理时,合金形成初生α_2和β高温有序相;在固溶处理后的冷却过程中,合金发生β→α_2+ω型转变;在700℃时效过程中,合金发生(β+ω型)亚稳→(α_2+β)稳定分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航空用超高强度钢的动态断裂韧性
许昌淦;曾忠屏
金属学报. 1990, 26 (6): 63-67.  
摘要   PDF (376KB)
用带有TRS-80微型机和快速A/D转换器搜集、处理信息的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测定30CrMnSiNi2A和300M两种超高强度钢的P-D曲线;假定在P-D曲线上柔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转折点即裂纹失稳扩展点,则由此可计算出冲击加载条件下的动态断裂韧性,计算获得K_(Ic)~D值的精确度在2%左右,可适用于工程计算。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20钢氢致开裂临界浓度与应力的关系
张柏玉;刁凤琼;唐祥云
金属学报. 1990, 26 (6): 68-74.  
摘要   PDF (750KB)
本文介绍了利用Devanathan氢渗透法计算临界氢浓度的理论模型,结合调质20钢,测定了在不同应力作用下,试件沿氢渗透方向上的氢浓度分布和氢致断裂造成的裂纹萌生(主要沿MnS夹杂界面)时的临界氢浓度值,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V_4C_3质点与形变孪晶的交互作用
谢长生
金属学报. 1990, 26 (6): 75-77.  
摘要   PDF (911KB)
本文利用V_4C_3与γ相双衍射所形成的Moire图,分析了析出V_4C_3质点与基体γ相的界面关系,探讨了V_4C_3对形变孪晶发展的阻止作用。结果表明,V_4C_3与γ相存在半共格关系,在外力作用下,孪晶位错可以进入相界面并转变为界面位错;孪晶位错以绕过或交滑移的方式继续运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奥氏体化温度对4330M钢晶界上杂质偏聚的影响
史群星;吴建生;林栋梁
金属学报. 1990, 26 (6): 78-80.  
摘要   PDF (258KB)
用Auger谱仪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4330M钢晶界上杂质偏聚的影响,并对偏聚量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不同,杂质偏聚量也不同,指出了McLean平衡偏聚理论关系式 C_g=AC_0exp[Q/RT]的局限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u-Zn-Al合金逆形状记忆组织的电镜观察
董建新;陈复民;陈金铭;刘文西
金属学报. 1990, 26 (6): 81-83.  
摘要   PDF (1081KB)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Cu-Zn-Al合金中逆形状记忆的贝氏体组织。在外加约束应力作用下,逆记忆量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贝氏体片侧相界面的抛物线轮廓和贝氏体片交叉曲折的现象说明了贝氏体展宽是扩散控制的切变过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新混合萃取剂体系的萃取动力学和胶团化作用
于静芬;吉晨;潘小玫;熊毅钢
金属学报. 1990, 26 (6): 84-89.  
摘要   PDF (560KB)
本文研究了协同萃取体系(D_2EHPA-H_2RPA-Al~(3+))的胶团化作用和界面特性[H_2RPA为长碳链单烷基磷酸脂,D_2EHPA为二(2—乙基己基)磷酸],以及液—液界面动力学。结果发现,混合体系中H_2RPA具有较强烈的胶团化作用和较高的界面活性,随着[D_2EHPA]的增加,其胶团化倾向和界面活性随之下降,H_2RPA和D_2EHPA具有完全相反的界面吸附行为,证实了非胶束混合萃取体系的动力学控制机制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型,得到了反应速率方程式,非胶束体系为有应用前景的混合萃取剂体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锰钢爆炸硬化的微观机制
李明山;赵士达;史国顺
金属学报. 1990, 26 (6): 90-93.  
摘要   PDF (1072KB)
选择压力峰值10—20GPa、脉冲宽度0.04—1.6μs等一系列脉冲载荷,利用轻气炮等模拟爆炸硬化过程,探索高锰钢爆炸硬化的微观机制,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激波作用后高锰钢中产生的大量孪晶是引起高锰钢爆炸硬化的主要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外加电位对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交互作用的影响
冯淘;陈良奭;柯伟
金属学报. 1990, 26 (6): 94-99.  
摘要   PDF (1429KB)
本文研究了0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在42%沸腾MgCl_2中,在低频,高平均应力循环载荷下的环境敏感断裂行为,研究了应力腐蚀疲劳与应力腐蚀在裂纹扩展规律及断口形貌上的差别与联系。从断裂特征上分析了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的交互作用,并着重研究了外加极化电位对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金属-氧化物扩散障对涂层和基体间元素互扩散的阻碍作用
孙碧武;管恒荣;孙晓峰;李铁藩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00-104.  
摘要   PDF (755KB)
本文研究了低压等离子喷涂的Ni_3Al-Y_2O_3扩散障层对外层涂层与基体间元素互扩散的阻碍作用,发现阻碍扩散的作用与扩散障层中氧化物含量有关。当Y_2O_3含量为8wt-%时,扩散障对元素互扩散没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当Y_2O_3含量为30wt%时,对Al,Co和Cr等元素的扩散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并且,阻碍作用随元素不同而不同。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微合金化铸态马氏体铸铁的组织特征
张景辉;李大军;赵九洲;贾均;李剑慧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05-109.  
摘要   PDF (1537KB)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喷射微合金化的铸态马氏体高铬铸铁显微组织与马氏体的亚结构,并借助X射线衍射与电子探针分析探讨了合金元素的分布与相形成的关系,以及碳化物的不同形式分枝与畸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空拉管偏心变化规律的研究
姚若浩;钟建华;黄建芳;张如华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10-116.  
摘要   PDF (521KB)
研究了管材空拉时偏心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空拉比衬拉的纠偏效果更强;影响空拉纠偏效果的基本因素是管坯厚壁与薄壁侧的厚径比S_(?1)/D_H及S_(H2)/D_H;管坯原始外径D_H、原始壁厚偏差(S_(H1)—S_(H2))越大以及原始壁厚值(S_(?1)+S_(?2))越小,则其纠偏效果越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白口铸铁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邹增大;王勇;任登义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17-121.  
摘要   PDF (1623KB)
采用热模拟技术再现白口铸铁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研究了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发现热循环峰温为800℃时,白口铸铁的组织为渗碳体加珠光体,其硬度最低,冲击韧性最差;高峰温热循环作用后的组织主要为渗碳体加孪晶马氏体,其硬度较高,冲击韧性较好;低硬度组织的相界面平滑、圆整,并且界面上有细小化合物析出,其断裂为解理加沿相界断裂,高硬度组织的断裂为穿晶断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C_w/6061Al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马宗义;姚忠凯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22-126.  
摘要   PDF (1697KB)
本文对SiC_w/6061Al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铸法可以制备出高强度、高模量的各向同性复合材料,挤压使复合材料的强度由压铸态的582MPa提高到639MPa,并使材料变为各向异性,这可以由晶须的定向排列和基体的高密度位错得到解释。复合材料的抗高温性能要比基体高150℃,透射电镜观察还发现,层错是SiC晶须中常见的一种面缺陷。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C_p/6061Al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
于维成;袁金才;王中光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27-131.  
摘要   PDF (1587KB)
本文测定了用15v.-%SiC颗粒(10和2.5μm)增强的Al基复合材料的疲劳强度,并用SEM和TEM研究了疲劳裂纹形成及扩展与位错结构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两种尺寸SiC颗粒的复合材料在10~7循环寿命下的疲劳强度都是196MPa,比基体合金提高了25%,低于10~7循环周次寿命时含粗颗粒复合材料疲劳性能优于含细颗粒复合材料。SEM观察到疲劳微裂纹及微孔洞通常在SiC_P与基体界面附近形成,并在疲劳过程中相互连接成疲劳裂纹;TEM观察到界面处特别是SiC_P尖角处存在高密度位错,足够的疲劳循环周次后该处出现位错通道。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镀Cu-Ni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孙守金;张名大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32-136.  
摘要   PDF (1302KB)
用连续电镀法在碳纤维表面镀Cu后再镀Ni,制备了镀覆Cu-Ni双镀层的碳纤维,研究了Cu-Ni双镀层与碳纤维的高温相容性。并用镀Cu-Ni的碳纤维制备了Cu基复合材料,测试其弯曲强度、线热膨胀系数和电阻率。结果表明,Cu-Ni双镀层在高温下转变为面心立方的Cu-Ni固溶体,克服了在高温下Cu镀层的球化缩聚行为和Ni镀层对碳纤维的催化石墨化作用,且不影响碳纤维的拉伸强度。由于在界面上形成了可溶解微量碳的Cu Ni固溶体而增加了碳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显著增加,断口上的碳纤维拔出长度大为减小,复合材料的界面属于溶解结合型界面。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C晶须显微结构的研究
徐海钢;朱静;苑洪;宁小光;叶恒强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37-144.  
摘要   PDF (2537KB)
用透射电子显微术、表面化学分析等技术对两种SiC晶须的形态、内部缺陷、表面化学成分及其与晶须生长机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晶百分比;直径与长度;内部与表面成分;缺陷类型及分布;生长结晶学特征等五个方面作为表征晶须显微结构的判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u-Ni-Kovar合金系统基底元素表面偏聚的SAM和XPS研究
齐芸馨;唐文泰;夏建国;李望;展振宗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45-150.  
摘要   PDF (1028KB)
本文采用SAM和XPS对实用Au-Ni-Kovar合金系统热处理样品(250—350℃,0.5—1.5h)进行了基底元素穿透Au层的表面偏聚研究,给出了这一复杂系统中Ni,Co表面偏聚机理的直观证据,即Ni,Co主要是通过晶界扩散穿透Au层而后以表面扩散覆盖镀Au表面的;表面偏聚元素化学态的研究则不仅表明,氧的吸附和氧化反应是Ni,Co表面偏聚的驱动力,而且发现,上述偏聚会引起样品表面吸水的现象。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无标X射线衍射定量相分析的极小范数解
赵晗;宫延生;沈晶渊;阮启宽;金嘉玲;朱汉宇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51-155.  
摘要   PDF (374KB)
本文用X射线衍射矢量模强度矩阵来建立无标相分析表达式,提出了无标分析的判定标准,并从样品的衍射图谱中分离出各相的衍射图谱,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求其最优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纯Fe液中Mg的溶解平衡研究
张晓东;韩其勇;陈冬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56-158.  
摘要   PDF (247KB)
本文应用蒸汽压法,在双温带炉中,研究了1600℃下Mg蒸汽在纯Fe液中的溶解平衡,1600℃下溶解平衡常数及标准溶解自由能分别为: K=α_(Mg)/P_(Mg)=0.0236 ΔG°(wt-%)=58300(J/mol)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爆炸烧结参数对烧结质量的影响
高举贤;张科;郑哲敏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59-161.  
摘要   PDF (261KB)
用金属丝束代替粉末研究了在柱面聚合波作用下二维的烧结过程。结果表明,对烧结质量影响最大的爆炸参数是比能量、爆压和比冲量;采用略高于临界值的低爆压和高的比冲量可提高烧结质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金属学报 第26卷 A辑 1990年 总目次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63-170.  
摘要   PDF (715KB)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金属学报 第26卷 B辑 1990年 总目次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90, 26 (6): 172-179.  
摘要   PDF (723KB)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