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2000年, 第3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0-08-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金属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卢柯; 卢磊
金属学报. 2000, 36 (8): 785-789 .  
摘要   PDF (210KB)
金属纳米块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 如高强度, 超高延展性等, 近年来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对其新进展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 讨论了它的强度、塑性、弹性模量, 应变强化、超塑性、蠕变及变形机理等相关问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主族金属元素电子脱出功的计算
王贵昌; 赵玉藏
金属学报. 2000, 36 (8): 790-792 .  
摘要   PDF (231KB)

根据固体物理电子气理论物理模型, 提出了一个计算金属表面电子脱出功的计算公式, 对23个主族金属元素电子脱出功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标准偏差公为1.03eV);同时发现该理论计算值与电子脱出功实验值的关联结果优于Pauling电负性与电子脱出功实验值的关联结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关于Daniel—Lipson调幅波长公式的适用性问题
王六定; 康沫狂
金属学报. 2000, 36 (8): 793-795 .  
摘要   PDF (118KB)
通过对大量合金X射线衍射谱的分析, 并考虑到高, 低角度边带位置与强度随时效时间逐渐变化的特点, 采用峰分离技术求得两边带(卫星峰)的积分强度, 进上步主边带强度权重因子后, 对Cu-4Ti(质量分数, %)合金由Daniel-Lipson公式计算的调幅波长与电镜衍射波纹图测量结果一致吻合, 表明Daniel-Lipson公式可适用于调幅分解及其后的粗化过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i—20Al—30Fe金属间化合物合金超塑性的研究
周文龙; 郭建亭
金属学报. 2000, 36 (8): 796-800 .  
摘要   PDF (181KB)
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合金Ni-20Al-30Fe的超塑性行为及其机理, 结果表明, 该合金的显微组织由β是他γ/γ^1相组成;在1023-1253K, 1.67×10-4-3.34×10^-3s^-1拉伸变形时, 合金呈超塑性, 最大伸长率可达469%, SEM分析发现超塑性变形试样的断口呈韧性特征, 在断裂区有不均匀分布的空洞存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微合金钢中TiN的析出现律研究
傅杰; 柳得橹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01-804 .  
摘要   PDF (138KB)
通过热力学计算及实验, 研究了含Ti微合金钢在液态及凝过程中TiN的析出规律, 研究表明, 通过调整微合金钢中N和Ti含量, 可以控制TiN的析出时机和形态, 减小其对钢性能的有害影响;还探讨了利用液态析出细小, 弥散的TiN作为钢液蝗形核中心, 以细化态组织, 得到等轴细晶的可能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纯银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Al层的成分及相分析
于伟东; 夏立芳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05-808 .  
摘要   PDF (158KB)
采用金属等离子体离子注入的方法, 在Ag基体上注入了Al,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注入层的Al浓度-深度分布和化学态进行了分析, 用 射法(XRD)对注入层和非平衡磁控溅射的Al沉积层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选用小掠射角(3°)XRD对注入层的相组成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注入层中Al浓度沿深度方向逐渐降低, 表面有Ag原子存在;近表面处形成了Ag-Al固溶体并且出现了少量的μ-Ag3Al相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冲击接触载荷下45钢的微观塑性变形特征与损伤
许云华; 熊建龙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09-812 .  
摘要   PDF (139KB)
选取退火45钢为研究对象, 考察冲击接触载荷下亚表层微观形变特征与损伤, 结果表明, 冲击接触载荷下, 铁素体的变形以多滑移为特征;滑移在晶界受阻产生应力集中并产生力偶使晶粒发生相对转动, 从而在晶界产生裂纹;亚晶界和亚晶粒的形成是不同区域的不同滑移系统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加载频率对中温环境下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陈建桥; 竹园茂男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13-817 .  
摘要   PDF (179KB)
由于材料或环境的因素, 加载频率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工业Ti为对象, 研究了中等温度环境下疲劳裂纹扩展性能及加载频率的影响, 并用弹、粘塑性理论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基于该理论导出的本构关系和利用有限元方法, 对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粘塑性应变范围和J积分范围可作为裂纹扩展的控制参数, 能很好地反映加载频率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机制
杨忠民; 赵燕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18-822 .  
摘要   PDF (165KB)
在Gleeble2000热模拟实验机上采用变形开始的同时喷水淬水和产减少变量的方法, 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 形变导致了铁素体的块型相变和针状铁素体的相变析出, 同进在奥氏体温区形变诱导铁素体在变形后具有不稳定、自发逆相变的特点.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三元合金中组元扩散系数的预测模型
丁学勇; Rogl P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23-827 .  
摘要   PDF (147KB)
提出了预测三元系合金中原子浓度(原子分数, %)低于10的组元的扩散系数, 本征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因子的模型:通过此模型预测1473K时, Ni-Al-Cr(富Ni)三元合金系的扩散系数, 并和实验值进行比较, 模型预测结果良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包铜钢线热浸镀过程的简化模型
傅晓; 于九明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28-832 .  
摘要   PDF (160KB)
在钢线热镀Cu实验基础上, 建立简化的动态数学模型, 模拟反向凝固的工艺过程, 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影响的规律, 以模拟参数的形式描述界面处的接触热阻, 合理地反映了铜液和钢芯之间的热交换过程, 区域的离散采用内接点法, 相变潜热的描述采用热焓法, 温度和焓的增加都作为求解变量, 这些措施使得凝固前沿的确定不受网格的限制, 此简化模型可作为在线控制算法的基础.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B4C反应路径分析
唐建新; 苗赫濯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33-836 .  
摘要   PDF (125KB)
通过热力学计算, 结合Ti-B-C的等温截面图分别获得了Ti, B和C在1600℃的化学势稳定图, 在满足热力学和质量守恒条件下利用化学势从高向低扩散的原理, 预测了在1600℃等温等压时Ti和B4C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存在的反应路径, 利用扩散偶实验证实了该温度条件下的反应扩散路径为:Ti/TiCx/TiB/B4C.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o3O4的氢还原过程动力学研究
刘建华; 张家芸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37-841 .  
摘要   PDF (170KB)
应用等温和非等温热重分析法研究了Co3O4的氢还原过程动力学, 得出两种条件下过程均分为Co3O4还原为CoO和CoO还原为Co两个步骤, 二步骤均为界面化学反应控速, 在523-603K等温及503-589K非等温条件下, Co3O4还原为CoO步骤的表观活化能均为133kJ/mol;523-603K等温还原CoO为Co步骤的表观活化能为87.5KJ/mol.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LY12CZ铝合金铆接联接件在3.5aCl溶液中的腐蚀疲劳失效行为研究
张波; 张正贵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42-846 .  
摘要   PDF (187KB)
在应力控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 pH值和预浸泡时间对LY12CZ铝合金带有支的铆接联接件在3.5%NaCl溶液中腐蚀疲劳(CF)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提高温度、降低pH值和延长预浸泡时间均会缩短铆接件的腐蚀疲劳寿命, 在无预浸泡的条件(20℃, pH=6)下, 铆接件的腐蚀疲劳寿命比空气中的疲劳寿命长.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Cu纳米涂层在700与800℃空气中的氧化
李远士; 牛焱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47-850 .  
摘要   PDF (161KB)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Fe含量(质量分数, %)分别为25和50的两种Fe-Cu纳米涂层, 并研究了该涂层在700与800℃空气中的氧化, 结果表明, Fe-75Cu涂层氧化后形成了外层为氧化铜和内侧为氧化铁的复合氧化膜, 而Fe-50Cu发生了Fe的单一外氧化, 其氧化特征均有别于同成分的铸态合金, 这种氧化机制在于晶粒尺寸细化显著扩展了Fe在Cu中的溶解度, 同时大量的晶界也为组元扩散提供了短路通道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在交替氧化—硫化气氛中12Cr钢的高温腐蚀
牛焱; 李远士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51-853 .  
摘要   PDF (129KB)
研究了12Cr铁素体钢在模拟煤燃烧过程氧化-硫化交变气氛中的腐蚀行为, 四循环腐蚀后生成由硫化物和氧化物交替组成的层状腐蚀膜, 并发生了硫渗透入氧化膜而氧渗透入硫化膜的现象, 其腐蚀动力学依赖于气体化学万分的变化以及所形成的氧化、硫化的特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Zr替代稀土对RE(NiCoMnTi)5贮氢合金相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任可; 雷永泉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54-858 .  
摘要   PDF (165KB)
研究了Zr部分替代稀土RE对RE(NiCoMnTi)5合金的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0〈x≤0.3)的组成范围内, RE1-x(NiCoMnTi)5合金中均出现ZrNi5相, 且其含量随Zr替代量x的增加而增多;LaNi5主相的晶胞体积随x的增加而增大, 而ZrNi5相的晶胞体积则逐渐减小. 因ZrNi5第二相的形成, RE1-xZRx(NiCoMnTi)5合金保护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非晶材料弛豫过程中粘度的唯象研究
乔楚良; 殷志云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59-863 .  
摘要   PDF (166KB)
将研究晶态材料弛豫过程中粘度的唯象办法-四参数力学模型法与描述非晶材料的双能级模型统一起来, 同时运用激活能谱理论对非晶材料弛豫过程中的粘度进行了唯象研究, 得到了新的弛豫规律;并应用此规律对等温弛豫过程中的粘度进行了数值分析, 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相位相干与巨磁电阻极大值
杨新娥; 任永强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64-868 .  
摘要   PDF (168KB)
用双流模型研究磁性金属-金属型颗粒膜(Fe-Ag, Co-Ag)中巨磁电阻(GMR)极大值特性, 结果表明, 磁性颗粒内杂质原子之间的相位相干, 对磁电阻极大值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这种相位相干与外场磁化的综合作用使颗粒膜巨磁电阻的尺寸关系表现出非单调的特征, 并用该模型计算和讨论了巨磁电阻的其它性质, 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连铸坯中微观偏析的模型研究
韩志强; 蔡开科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69-873 .  
摘要   PDF (170KB)
对导致连铸坯中内裂纹形成的微观偏析进行了模型研究, 模型中考虑了铁素体(δ)凝固向奥氏体(γ)凝固的转化以及MnS的析出, 讨论了钢中C, Mn, S和P对凝固过程中晶间偏析、零强度温度(ZST)、零塑性温度(ZDT)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钢中碳含量对凝固前支晶间的微的有显著影响, 碳含量在0.1%~0.2%之间, P的偏析显著增加, S的偏析由于受到Mn的掏而随碳含量变化不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电磁离心铸件宏观组织的数值模拟
贺幼良; 杨院生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74-878 .  
摘要   PDF (166KB)
基于电磁离心凝固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 建立了铸件凝固过程物理参数与铸件凝固组织之间的定性关系, 通过计算固/液界面前沿液相温度梯度G与界面生长速度R之间的比值(G/R)及冷却速度(GR)的值, 对电磁离心铸件的宏观组织进行了分析,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u/Al2O3扩散焊接头界面晶体位向关系对断裂能量的影响
刘伟平; Elssn.G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79-882 .  
摘要   PDF (162KB)
以单晶α-A12O3陶瓷(蓝宝石)和单晶Cu为母材,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获得具有两种不同的界面晶体位向关系的Cu/A12O3护散焊接头以及带Nb膜中间层的Cu/Nb/A12O3护散焊接头, 研究了界面晶体位向关系对接头断裂能量的影响, 响接头的断裂能量, 界面位向关系为(100)「011」cu||(0001)「1120」A12O3的Cu/A12O3接头断裂能量值最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iAl(Cr)系的机械合金化
杨福宝; 郭建亭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83-888 .  
摘要   PDF (188KB)
利用高能球磨机对不同Cr含量的Ni50-Al50-x-Crx(x=5, 10, 15, 20, 25)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 采用XRD, SEM, TEM和DTA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Cr替代Al后对NiAl机械合金化过程及产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能球磨显著扩大了Cr在β-NiAl中的固溶度, Cr含量的增加使反应机制发生变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电化学测量金属中氢的背景电流问题
柯克; 闫一功; 张学元; 杜元龙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89-892 .  
摘要   PDF (188KB)
为连续监测常温下金属中氢浓度,根据Devanathan-Stachurski电池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电极电化学氢传感器,采用电镀Ni层作为催化剂,金属氧化物电极作为辅助电极.用电化学方法和SEM研究了背景电流问题.结果表明,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氢是测量初期较大背景电流的根本原因.氯碱生产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大电流电解槽阴极中的原子氢含量变化响应灵敏、迅速.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Mg-50%(ZrFe1.4Cr0.6)复合材料的氢化性能
王平; 张海峰
金属学报. 2000, 36 (8): 893-896 .  
摘要   PDF (158KB)
采用球磨方法制备了Mg-50%(ZrFe1.4Cr0.6)(质量分数)复合材料, 并对其热力学, 动力学、抗氧化能力及循环性能进行了研究, 该复合材料在保持高怪容量(达3.4%, 质量分数)的同时, 具备优异的氢化动力学性能, 即使在较低温度仍具有一定的吸氢速率, 采用SEM, TEM, EDS和X射线衍射对吸、放氢前后的物相变化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