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78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78-04-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Fe-0.04Nb-0.02C合金的强化
林栋梁
金属学报. 1978, 14 (4): 323-460.  
摘要   PDF (10604KB)
Fe-0.04Nb-0.02C合金经1175—900℃轧制并随即在600℃等温处理后,获得直径为7—22微米等轴细晶粒的α-Fe。在α-Fe中保留相当数量的三维和二维位错网络,并沉淀析出细小的NbC粒子。通过细化晶粒,NbC第二相粒子和位错亚结构的综合强化,合金下屈服强度可提高到35—38公斤/毫米~2。下屈服强度σ_(1y)与晶粒的平均直径d之间的关系符合Hall-Petch公式: σ_(1y)=σ_i+k_yd~(-(1/2)) 其中k_y=2.2公斤/毫米~(3/2);对于600℃等温30秒,40分及3小时者,σ_i分别为21.5,13.5及13.5公斤/毫米~2。理论计算结果表明,σ_i值是NbC第二相粒子弥散强化,位错亚结构强化和点阵阻力对屈服强度贡献σ_p,σ_d和σ_1的叠加,即 σ_i=σ_p+σ_d+σ_1 合金的位错密度随拉伸变形程度的增高而增加。平均位错密度ρ与对应的流变应力值σ_f的关系可表达成下式 σ_f=σ_0+αGbρ~(1/2) 其中α=0.37;σ_0是除位错交互作用外其他因素对流变应力的贡献,对于600℃等温30秒,40分和3小时者,σ_0分别为34,30及30公斤/毫米~2。 在α-Fe中沉淀析出的NbC粒子周围观察到“沉淀生长”位错圈,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它们的强化作用尚需进一步探明。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矿井通风网路中风流状态的数学模型
阳昌明
金属学报. 1978, 14 (4): 336-347.  
摘要   PDF (738KB)
应用流体运动方程、能量方程、状态方程和连续方程研究了矿井通风网路中一维风流流动状态。这些方程考虑到了风流的可压缩性和能量交换过程。讨论了控制通风网路中风流状态的数学模型。最后,举例说明应用电子计算机研究矿井发生火灾时网路中风流状态的变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铬和硅对一种35Ni-15Cr型铁基高温合金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郭建亭
金属学报. 1978, 14 (4): 348-461.  
摘要   PDF (1727KB)
在一种35Ni-15Cr型铁基高温合金中,硅含量对持久强度和瞬时性能影响显著,而铬含量由15%降低至12%对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影响不大。铬和硅含量的降低,可以延缓或抑制σ相和Laves相的形成,增加合金的组织稳定性。 研究了G相的提取分离方法,用化学分析法与电子探针技术测定了G相的化学成分,其化学式大致为Ni_(18)Ti_(10)Si_6。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关于平辊轧制力计算公式
陈家民
金属学报. 1978, 14 (4): 358-372.  
摘要   PDF (933KB)
以平面压缩过程代替平辊轧制过程,接触表面按不同摩擦规律分区,同时采用未经简化的变形能不变的塑性条件(即所谓“精确塑性条件”)推导出一个新的平辊轧制力计算公式。该公式适用范围较广,并且附有轧制力计算曲线及轧辊弹性压扁计算图解法,使轧制力计算工作大为简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熔锍Cu_2S与氢反应的动力学
刘纯鹏;郭有根;艾永衡
金属学报. 1978, 14 (4): 373-382.  
摘要   PDF (577KB)
本文研究了在1150℃,1200℃和1250℃下熔锍Cu_2S与氢反应的动力学。动力学方程式为: 单相熔体 u_(S%)=d(S%)/dτ=k_S(S%-a)~2P_(H_2)~(1/2) 分层区 u_S%=d(S%)/dτ=AP_(H_2)~(1/2) 通过测定反应速度与硫浓度状态曲线的转折点,验证了Cu-S系相图分层的数据,此数据含硫成分为: ℃ 1150 1200 1250 % 19.805 19.73 19.61 研究了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测得反应活化能E和反应速率常数k: E=11000卡/克分子Cu_2S k_(1150℃)=3.27×10~(-2)/分·S%·大气压1/2 k_(1200℃)=3.76×10~(-2)/分·S%·大气压1/2 k_(1250℃)=4.12×10~(-2)/分·S%·大气压1/2 实验数据表明,反应速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大的。 还讨论了Cu-S系相图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微裂纹的研究
张有为;张瑞斌
金属学报. 1978, 14 (4): 383-467.  
摘要   PDF (5852KB)
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微裂纹一般集中于多层焊缝盖面焊道熔合线的凹入处,距钢板表面3—7毫米,而与熔合线取向基本垂直。熔合线凹入处的局部条件直接影响微裂纹的形成。实验证明,熔池凹度d是这些局部不利条件的综合表征。在基体金属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裂纹率主要随熔池凹度d的增大而提高,焊接单位能只表现出间接的影响。 采用微裂纹不敏感的工艺规范和利用焊丝侧向倾斜角度等工艺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或消除热影响区微裂纹。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立方孪晶的复合倒易点阵单胞
刘文西
金属学报. 1978, 14 (4): 397-408.  
摘要   PDF (735KB)
本文导出了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挛晶复合倒易点阵的六角单胞。利用这两种模型可以形象地说明立方挛晶电子衍射谱的花样特点,从而能进一步简化其衍射谱的计算和标定过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多次冲击法测定金属断裂韧性
杨峥
金属学报. 1978, 14 (4): 409-468.  
摘要   PDF (1836KB)
多次冲击条件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为K_I=(AE/BW)~(1/2)·F(a/W)。经柔度法标定,其临界值可用以度量材料的断裂韧性。所得结果相当于加载速率为k=10~5公斤/毫米~(3/2)/秒下的动态断裂韧性K_(Id)。断口上临界裂纹尺寸在(a/W)=0.36-0.6范围内,结果有效。多次冲击法较为简便,只需测出断口上的临界裂纹尺寸,便可在已绘好的曲线上直接查出材料的断裂韧性。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作为一种筛选方法应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三点弯曲试样J积分和应变能间关系式的实验研究
吴希俊;姜健;尹花子
金属学报. 1978, 14 (4): 420-429.  
摘要   PDF (743KB)
本文用长短两种跨度的三点弯曲试样测试J_(Ic)值,用以检验J积分和应变能间的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用J=2/B(W-a)(U-U_0+M~2φ/BE'W~2)计算的J_(Ic)值,对于短跨度(S/W=4)试样,裂纹深度在0.22≤a/W≤0.71范围内,测得的J_(Ic)值具有稳定性(J_(Ic)=12.0±0.5公斤/毫米);对于长跨度(S/W=8)试样,裂纹深度在0.28≤a/W≤0.53范围内,测得的J_(Ic)值也具有稳定性(J_(Ic)=11.7±0.8公斤/毫米)。说明用不同跨度和不同裂纹深度的试样所测得的J_(Ic)值相同。但是用J=2U/B(W-a)计算的J_(Ic)值,对于短跨度浅裂纹及长跨度试样,其数值与裂纹深度有关。实验表明,前一个公式是J积分和应变能间较普遍的关系式。 此外,本文对试验机系统的非线性接触位移对J_(Ic)值测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关于立方晶系孪晶的电子衍射谱
陈乾惕
金属学报. 1978, 14 (4): 430-439.  
摘要   PDF (631KB)
指出了立方晶系孪晶电子衍射谱的一个规律。强调应注意以下事实:很大一部份孪晶的零层衍射斑点与基体零层斑点全部相重,如不给予更多注意,容易忽略孪晶衍射的存在。还分析了立方晶系孪晶电子衍射谱的类型,提出迅速发现孪晶衍射斑点的办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相计算法在铁基合金中的应用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78, 14 (4): 440-447.  
摘要   PDF (660KB)
本文提出了在复杂多元铁基高温合金中判断σ相析出倾向的相计算方法。对相当数量的工业合金和试验合金的验证,说明提出的方法是可靠的,进而简化处理的相计算方法也是可行的。以25Ni-15Cr型铁基高温合金为例,提出的△N′_V=Ni-3Ti-3.5Al-1.7Si-0.9Cr-4.7计算式可以方便地根据△N′_V<0,或>0,来判断650℃长期时效时σ相的析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一种高铝钛的镍基铸造合金共晶组织在时效过程中的转变
葛云龙;佟英杰
金属学报. 1978, 14 (4): 448-470.  
摘要   PDF (2231KB)
<正> 在显微镜下观察高铝钛的镍基高温合金,经常发现类似蘑菇状的γ-γ′共晶组织。这种共晶组织的大小、多少和分布,直接影响到合金的性能。还发现在粗大的γ′相中有一种沉淀相析出。1964年在In-100合金中,对此作出了鉴定,认为是γ′与碳形成的一种碳化物(γ′·C),称之为“Perovsklte”。近年来,在许多实验和工业铸造镍基高温合金中,也都发现这种沉淀物。用薄膜电镜技术进行鉴定的结果,一致认为这种沉淀物是γ′中析出的γ,而不是什么γ′·C,但是其组成并不清楚。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中国金属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78, 14 (4): 450-450.  
摘要   PDF (84KB)
<正> 中国金属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六日至十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金属学会自一九六三年在青岛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以后,在六十年代我国冶金工业日益增长的形势下,积极举办各专业、各分支学科的学术活动,取得不少成绩。后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极严重摧残,多数理事遭受迫害,大部分活动长期陷于停顿。 这次二届二次理事会,讨论全面恢复学会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筹备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并对全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发展,提出意见。理事们不辞辛劳,远道来京参加会议。阔别十五年的老同志、老朋友,庆幸重逢。一见到面,热烈握手,互致问候。他们万分愤慨,共同揭批林彪、“四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金属学报 第14卷 总目录及分类索引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78, 14 (4): 471-481.  
摘要   PDF (715KB)
<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