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78-04-18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Fe-0.04Nb-0.02C合金的强化
林栋梁
金属学报. 1978, 14 (4): 323-460.
Fe-0.04Nb-0.02C合金经1175—900℃轧制并随即在600℃等温处理后,获得直径为7—22微米等轴细晶粒的α-Fe。在α-Fe中保留相当数量的三维和二维位错网络,并沉淀析出细小的NbC粒子。通过细化晶粒,NbC第二相粒子和位错亚结构的综合强化,合金下屈服强度可提高到35—38公斤/毫米~2。下屈服强度σ_(1y)与晶粒的平均直径d之间的关系符合Hall-Petch公式: σ_(1y)=σ_i+k_yd~(-(1/2)) 其中k_y=2.2公斤/毫米~(3/2);对于600℃等温30秒,40分及3小时者,σ_i分别为21.5,13.5及13.5公斤/毫米~2。理论计算结果表明,σ_i值是NbC第二相粒子弥散强化,位错亚结构强化和点阵阻力对屈服强度贡献σ_p,σ_d和σ_1的叠加,即 σ_i=σ_p+σ_d+σ_1 合金的位错密度随拉伸变形程度的增高而增加。平均位错密度ρ与对应的流变应力值σ_f的关系可表达成下式 σ_f=σ_0+αGbρ~(1/2) 其中α=0.37;σ_0是除位错交互作用外其他因素对流变应力的贡献,对于600℃等温30秒,40分和3小时者,σ_0分别为34,30及30公斤/毫米~2。 在α-Fe中沉淀析出的NbC粒子周围观察到“沉淀生长”位错圈,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它们的强化作用尚需进一步探明。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三点弯曲试样J积分和应变能间关系式的实验研究
吴希俊;姜健;尹花子
金属学报. 1978, 14 (4): 420-429.
本文用长短两种跨度的三点弯曲试样测试J_(Ic)值,用以检验J积分和应变能间的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用J=2/B(W-a)(U-U_0+M~2φ/BE'W~2)计算的J_(Ic)值,对于短跨度(S/W=4)试样,裂纹深度在0.22≤a/W≤0.71范围内,测得的J_(Ic)值具有稳定性(J_(Ic)=12.0±0.5公斤/毫米);对于长跨度(S/W=8)试样,裂纹深度在0.28≤a/W≤0.53范围内,测得的J_(Ic)值也具有稳定性(J_(Ic)=11.7±0.8公斤/毫米)。说明用不同跨度和不同裂纹深度的试样所测得的J_(Ic)值相同。但是用J=2U/B(W-a)计算的J_(Ic)值,对于短跨度浅裂纹及长跨度试样,其数值与裂纹深度有关。实验表明,前一个公式是J积分和应变能间较普遍的关系式。 此外,本文对试验机系统的非线性接触位移对J_(Ic)值测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一种高铝钛的镍基铸造合金共晶组织在时效过程中的转变
葛云龙;佟英杰
金属学报. 1978, 14 (4): 448-470.
<正> 在显微镜下观察高铝钛的镍基高温合金,经常发现类似蘑菇状的γ-γ′共晶组织。这种共晶组织的大小、多少和分布,直接影响到合金的性能。还发现在粗大的γ′相中有一种沉淀相析出。1964年在In-100合金中,对此作出了鉴定,认为是γ′与碳形成的一种碳化物(γ′·C),称之为“Perovsklte”。近年来,在许多实验和工业铸造镍基高温合金中,也都发现这种沉淀物。用薄膜电镜技术进行鉴定的结果,一致认为这种沉淀物是γ′中析出的γ,而不是什么γ′·C,但是其组成并不清楚。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中国金属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78, 14 (4): 450-450.
<正> 中国金属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六日至十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金属学会自一九六三年在青岛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以后,在六十年代我国冶金工业日益增长的形势下,积极举办各专业、各分支学科的学术活动,取得不少成绩。后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极严重摧残,多数理事遭受迫害,大部分活动长期陷于停顿。 这次二届二次理事会,讨论全面恢复学会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筹备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并对全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发展,提出意见。理事们不辞辛劳,远道来京参加会议。阔别十五年的老同志、老朋友,庆幸重逢。一见到面,热烈握手,互致问候。他们万分愤慨,共同揭批林彪、“四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