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0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0-04-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奥氏体贫碳区性质与贝氏体相变热力学
杨全民;康沫狂
金属学报. 1990, 26 (4): 5-11.  
摘要   PDF (548KB)
奥氏体内贫碳区可分为三类,即平衡贫碳区、非平衡贫碳区及随机贫碳区,分析计算了各类贫碳区内奥氏体转变为同成分铁素体的相变化学驱动力,根据奥氏体贫碳区内贝氏体切变转变机制计算了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B_s,3%Cr钢和CrMo钢在其B_S温度可获得的最大相变驱动力。在整个贝氏体相变温区,贝氏体铁素体以部分过饱和碳量切变形成的构想在热力学上是可能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6-21Ni-4Mn合金强脉冲磁场诱发马氏体相变的研究
孙恩喜;杨大智;徐祖耀;杨伏明;赵汝文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2-17.  
摘要   PDF (896KB)
采用磁性测量、光学金相和强脉冲磁场,研究了Fe-21Ni-4Mn合金的磁场诱发马氏体相变。发现在M_s点以上,当施加的磁场高于某一临界值(临界磁场)时,便能诱发马氏体相交;临界磁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与ΔT(T-M_s)成直线关系;脉冲磁场强烈地促进变温转变,抑制等温转变;磁场对Fe-21Ni-4Mn合金的马氏体相变作用主要是Zeeman效应,求得在M_s点变温的熵变ΔS_(M_S)~(1t)为·13J/mol·K·同时发现磁场诱发的马氏体形貌为板条伏、片状和蝶状,其形成量随施加的最大磁场强度成线性增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位相差对双晶试样力学性质影响的计算机模拟
卫超;钱仁根;林实;肖纪美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8-21.  
摘要   PDF (324KB)
本文依据晶体弹塑性有限单元法,由计算机模拟计算了位相差对双晶试样力学性质及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Bi(Pb)-Sr-Ca-Cu-O超导单晶晶须的生长
葛云龙;刘清民;周敬;常昕;胡壮麒
金属学报. 1990, 26 (4): 22-26.  
摘要   PDF (2633KB)
用熔体淬火非平衡凝固方法制备非晶态Bi(Pb)-Sr-Ca-Cu-O(1112),(2212)基材,在流通O_2气氛中经840—860℃长时间保温,生长出柔性(2212)超导单晶晶须,仔细研究了晶须生长及形貌特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晶粒大小对双相不锈钢的强度和氢致开裂的影响
何建宏;唐祥云;陈南平
金属学报. 1990, 26 (4): 27-31.  
摘要   PDF (1096KB)
本文研究了双相不锈钢中晶粒大小与强度的关系以及晶粒大小对氢致开裂的影响,发现在双相不锈钢中,晶粒尺寸与强度之间仍然遵循Hall-Petch关系式,晶粒尺寸越大,双相不锈钢对氢致开裂的敏感性越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时效温度和时间对一种铁基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郭守仁;卢德忠;郭建亭;吴晰
金属学报. 1990, 26 (4): 32-39.  
摘要   PDF (1484KB)
本文研究了GH35A合金在650—750℃,100—10000h时效过程中性能和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室温拉伸强度基本不受时效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而室温塑性、韧性及700℃持久寿命在时效至某一时间后开始降低,但下降速度缓慢,直到10000h仍有较高的水平。同时,随时效温度提高,性能降低的开始时间缩短。合金性能的变化主要取决于σ相析出的时间、形态、分布以及σ相的特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Elinvar合金的沉淀硬化
刘治国;陈涌;曹燕妮;朱正生
金属学报. 1990, 26 (4): 40-44.  
摘要   PDF (601KB)
本文研究了掺Ti,Al的Elinvar合金在700℃时效过程中γ′相沉淀过程及材料显微硬度的变化。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的观察表明:γ′相沉淀均呈球形和基体共格,其化学成分为(Ni_(0.53),Fe_(0.47))_3(Ti_(0.6),Al_(0.4)),两相界面清晰,γ′相的粗化过程服从Lifshitz和Wagner理论。材料的硬度在沉淀物平均直径为11um时达到最大,这一现象可以从沉淀硬化的理论得到定性的解释。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奥氏体在冲击磨料磨损过程中的作用
王华明;张清;邵荷生
金属学报. 1990, 26 (4): 45-49.  
摘要   PDF (1165KB)
本文在新型高强韧性奥氏体-贝氏铁素体高碳低合金钢冲击磨料磨损试验结果基础上,讨论了奥氏体在冲击磨损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只有在具有一定韧性的高强度基体组织中一定量高度分散分布的稳定性较高的奥氏体,才对抗冲击磨损有利,而组织中大量粗大的机械稳定性较低的奥氏体,尤其是作为连续基体存在时,对冲击磨损抗力极为有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温蠕变中晶界沉淀强化的一种唯象模型
李培恩;张俊善;金俊泽
金属学报. 1990, 26 (4): 50-53.  
摘要   PDF (351KB)
本文在作者已建立的晶界析出强化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晶界碳化物密度的影响,把原模型发展为适用于碳化物的晶界覆盖率小于1的一般情况。经改进的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晶界碳化物导致合金蠕变速率及其应力温度依赖性的变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含氢马氏体时效钢低温力学性能行为与断裂机制
刘中豪;陈廉
金属学报. 1990, 26 (4): 54-61.  
摘要   PDF (1779KB)
两种状态的钢的强度和塑性均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随氢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时效样品虽比固溶样品的氢脆敏感性高,但即使在77K下前者仍有良好的抗氢性能。塑性变形后位错缠结成位错胞,其胞尺寸随温度下降而减小,随氢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没有发现低温形变孪晶。295和223K下,氢含量为5.90ppm的固溶和时效态试样拉伸断口分别为准解理和沿晶断裂,其它实验条件下的皆为穿晶断裂。并讨论了氢对材料力学性能行为的影响及断裂机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5CrMnMo钢的热疲劳裂纹研究
何世禹;李瑛;刘剑虹
金属学报. 1990, 26 (4): 62-65.  
摘要   PDF (1856KB)
通过自制Coffin型及自约束型热疲劳试验机研究了5CrMnMc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热疲劳行为。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揭示了热疲劳裂纹萌生及其扩展。结果表明,淬火态的5CrMnMo钢绝大多数热疲劳裂纹优先在晶界处萌生;淬回火态的试样裂纹主要萌生于碳化物与基体的脱开处,或形成晶界裂纹;无论是淬火或淬回火态的试样其热疲劳裂纹主要沿着碳化物与基体脱开处及晶界裂纹桥接而扩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疲劳裂纹扩展的非比例过载效应
高桦;陈友萱;李明;陈德海
金属学报. 1990, 26 (4): 66-72.  
摘要   PDF (707KB)
本工作研究了比例(Ⅰ型)过载及非比例(复合型)过载对常幅Ⅰ型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Ⅰ型过载所引起的裂纹滞后扩展效应远较复合型为强。因此,在估算疲劳寿命时将零、构件实际承受的过载(大都为非比例过载)简单地当作比例过载处理,可能会过高地估计寿命,带来不安全因素。文章从Ⅰ型及复合型过载所引起的裂纹钝化、裂端塑性区的形状、尺寸及裂纹闭合等方面讨论了它们对裂纹扩展滞后效应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钢轨显微组织与疲劳性能
周清跃;周晨光
金属学报. 1990, 26 (4): 73-78.  
摘要   PDF (484KB)
本文对钢轨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与显微组织及应力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显微组织对钢轨疲劳寿命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快速生长枝-胞转变过程的界面结构和微观组织
李建国;毛协民;傅恒志
金属学报. 1990, 26 (4): 79-82.  
摘要   PDF (1251KB)
本文利用新研制的ZMLMC定向凝固装置,研究了Ni-5wt-%Cu合金快速定向凝固条件下由树枝状生长转变为胞状生长及其过渡过程的凝固界面结构和微观组织。实验结果表明:在枝-胞转变点附近,随生长速率的增大,侧向分枝由发达逐渐萎缩,最终消失;同时一次枝晶间距减小,发生枝-胞转变时,糊状区长度急骤缩短。快速生长胞状界面与慢速生长胞状界面形态相似,但前者胞间距更小,且胞壁不光滑。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电磁搅拌对低硫钢枝晶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胡汉起;郑日琪
金属学报. 1990, 26 (4): 83-86.  
摘要   PDF (1074KB)
在凝固过程中,电磁搅拌所导致的熔体流动使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得到了细化;但却粗化了二次枝晶臂间距,其结果。使抗拉强度提高,并使断面收缩率明显下降。微量Ce的加入能够抑制电磁搅拌的不利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磷酸三丁酯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Zn与Cd的机理研究
江涛;苏元复
金属学报. 1990, 26 (4): 87-92.  
摘要   PDF (533KB)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TBP)从氯化钠稀盐酸溶液中萃取Zn和Cd,用多种物理化学方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TBP从氯化钠的稀盐酸溶液中萃取Zn,Cd,其有机相络合物的形式分别可能为ZnCl_2·2TBP和CdCl_2·2TBP。对于Cd,在较低的酸度条件下,有机相中就出现氯镉酸(HCdCl_3)的共萃取,随着溶液酸度增加,有机相萃合物中H_2CdCl_4占主导地位。而对于Zn,只有当溶液酸度达到一定值时([HCl]>0.1mol/L),有机相萃合物中才出现氯锌酸(HZnCl_3)的形式。此外,对萃取机理及温度效应也进行了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530-正庚烷萃取高浓度Cu的动力学
刘进才;陆九芳
金属学报. 1990, 26 (4): 93-97.  
摘要   PDF (429KB)
本文将Pitzer公式用于高浓度H_2SO_4-CuSO_4混合电解质溶液,回归出混合参数θ和φ,求出水相中各组分的活度系数,观察到萃取过程中金属离子活度的变化规律。测定了体系的界面张力,并用活度回归出动态界面张力公式,由此得到界面相中各组分的界面过剩情况。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液中Sr,Ba与O,S平衡的研究
乐可襄;董元篪
金属学报. 1990, 26 (4): 98-102.  
摘要   PDF (326KB)
本文测定了1570℃时Fe液中Sr、Ba与O、S的反应平衡常数和相互作用系数。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La在KCl-NaCl和LaCl_3-KCl-NaCl熔体中的溶解行为
郭春泰;冯力;杜森林;杨忠保;唐定骧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03-107.  
摘要   PDF (382KB)
本文利用透明槽技术、电化学循环V-A法及量子化学EHMO三种方法,研究了La在KCl-NaCl(1:1mol)及LaCl_3-KCl-NaCl熔体中的溶解行为。初步认为:溶解在KCl-NaCl熔体中的La是以中性金属状态存在。在LaCl_3-KCl-NaCl熔体中,溶解的La与La~(3+)作用生成低价La~(2+)离子,La~(2+)又与周围的La~(3+)作用形成原子簇离子La_m~(n+)赋存于熔体之中。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In-Bi-Tl三元系液体合金中成分的活度测定
郑敏辉;幸塚善作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08-112.  
摘要   PDF (360KB)
用ZrO_2固体电解质组成氧浓差电池:(-)Re,In,In_2O_3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预退火处理对非晶Cu-Ti合金晶化过程动力学的影响
苗卫方;王景唐;李淑苓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13-118.  
摘要   PDF (873KB)
对非晶Cu_(40)Ti_(60)合金引入一种预退火处理工艺,利用DSC研究了急冷态及预退火处理样品的晶化过程动力学,发现预退火处理使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晶化激活能和Avrami指数值下降。由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到了非晶Cu_(40)Ti_(60)合金的形核激活能和长大激活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非晶态Fe_(90-x)Si_xZr_(10)合金的磁矩,Curie温度和自旋波激发
沈保根;章志英;郭慧群;赵见高;顾本喜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19-124.  
摘要   PDF (527KB)
非晶态Fe_(90-x)Si_xZr_(10)(x=0,4,7,10)合金是用单辊急冷方法制备的,用提拉样品磁强计测量了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热磁曲线。发现每个磁性原子的平均磁矩μ和Curie温度T_c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相应的非晶态FeSiB合金相比,非晶态FeSiZr合金的μ和T_c明显偏低,认为这一反常现象是Fe-Fe原子间的反铁磁耦合的存在所致。低温下样品的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较好地符合Bloch T~(3/2)定律,得到自旋波劲度系数D从x=0时的0.37meV·um~2增加到x=10时的0.538meV·um~2,计算出交换相互作用范围都是在最近邻原子间的距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合金凝固传热、传质和液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及宏观偏析的预测
徐达鸣;李庆春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25-129.  
摘要   PDF (435KB)
将合金铸锭凝固过程中的液相区、凝固区和固相区均视为一种连续介质,建立了适用于描述金属合金凝固传输现象的统一数学模型。对Al-4.5%Cu铸锭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流场和宏观成分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在铸态奥氏体锰钢中的作用
姜启川;李章;王守实;何镇明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30-134.  
摘要   PDF (1538KB)
Ti在铸态奥氏体中锰钢中主要以TiC的形式存在。由热力学计算和透射、扫描电镜观察及相结构分析与微区成分分析证实:TiC可以在液态中锰钢中优先生成,做为奥氏体结晶的非均质核心,细化奥氏体晶粒,阻碍位错运动,造成了位错的塞积与增殖,有效地强化了基体。并发现TiC做为团球状共晶渗碳体的非均质核心,使团球状共晶渗碳体大量弥散地分布于奥氏体晶间。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氧化钼单晶体的生长及分形结构
张济忠;李恒德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35-138.  
摘要   PDF (975KB)
本文报道了研究氧化钼结晶的一个新的实验方法及结果。把钼板在氧化性气氛中适当地加热到900℃后,获得了Mo_5O_(14)的单晶体。其中最大的单晶体尺寸为15×1.1mm,用Rutherford背散射技术(RBS)测定其厚度为310nm。在750℃加热后,观察到由许多氧化钼晶须所组成的分形结构。对氧化钼单晶的生长及分形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u/a—C:H双层膜的网络分形及Cu膜退炎缩聚
张人佶;王望弟;何大韧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39-143.  
摘要   PDF (902KB)
远离平衡生长的Cu/a-C∶H双层膜具有网络分形的结构。在本实验条件下,测量出它的分维数D_f≈1.83。在TEM中对该双层膜进行缓慢加热的原位动态观察,发现原有的网络结构在535℃时完全遭到破坏,同时随着Cu膜的退火缩聚,逐渐出现随机分布的缩聚区,此区的分维值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最后在850℃时变为D_f=1.63。利用金属原子的表面与界面扩散模型,可以解释这种结构特征的变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强度7475Al合金超塑变形空洞形状变化的分形描述
蒋兴钢;崔建忠;马龙翔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44-147.  
摘要   PDF (1418KB)
本文测量了7475高强Al合金超塑变形时,不同应变、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速率、不同晶粒尺寸时空洞分形维数的变化。由此得出:空洞的分形维数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在低的变形温度。高的应变速率及粗的晶粒尺寸条件下对应空洞的分形维数较高。空洞的分形维数越高,则材料越接近于破断。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烧结NdFeB永磁合金的边界显微结构与磁硬化
周寿增;唐伟忠;王润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48-152.  
摘要   PDF (1372KB)
用TEM观察了烧结NdFeB永磁合金的内边界显微结构,发现该合金存在4种类型的边界。回火前后前三类边界的形貌没有变化,而第4类边界的显微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SAED和AES分析了第4类边界的成分与结构,该边界由两个区域组成,即富Nd相区和Nd_2Fe_(14)B晶粒的外延层。回火时,由于原子的扩散和物质迁移,Nd_2Fe_(14)B晶粒的外延层发生了磁硬化,因而合金的矫顽力得到提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u-Cu-Si三元系液相限
刘淑祺;易涛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53-154.  
摘要   PDF (103KB)
用差热分析法测定了Au-Cu-Si系的9个多温截面。作出了三元相图。三元低共熔点的组成为Au(74.7)-Cu(6.1)-Si(19.2)at.-%,温度337℃。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广义矢量法预估多晶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
左良;王沿东;徐家桢;梁志德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55-157.  
摘要   PDF (275KB)
本文根据三维取向分析的广义矢量法,分别确定W20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表面层、1/4层及中心层的晶粒取向分布函数(ODF);扩展运用晶粒取向分布无样品对称多晶材料之磁各向异性理论,定量算出板片上不同方向的磁转矩。理论预算值与实测磁转矩曲线符合较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LC4超硬Al合金的超塑变形行为
蒋兴钢;吴庆龄;崔建忠;马龙翔
金属学报. 1990, 26 (4): 158-160.  
摘要   PDF (704KB)
对LC_4超硬Al合金的形变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调整,使该合金超塑性大大提高,在510℃,初始应变速率为8.33×10~(-4)s~(-1)条件下拉伸变形,最大延伸率可以达到2100%。金相观察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晶粒长大,合金发生应变硬化。合金变形时的晶粒稳定性增强是导致大延伸的重要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