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属学报
首页
金属所系列期刊
联系我们
English
快速检索
引用检索
图表检索
高级检索
最新录用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热点文章
|
虚拟专辑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
期刊订阅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委介绍
»
数据库收录
»
基金资助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当期目录
More>>
1998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8-06-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管理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论文
Select
γ—TiAl单晶中(1/2)〈110]位错的行为
吴东海;胡赓祥;乾晴行;山口正治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561-564.
摘要
PDF
(1836KB)
[021]取向的γ—TiAl单晶(Ti—56%Al,原子分数)在-196-1000℃温度范围内压缩变形时主要形变方式为{111}(110]普通位错的滑移低温时,(1/2)(110]普通位错大多沿螺型及60°交角两种方向排列,井倾向于成组出现;而在反常屈服温度区域内,(1/2)(110]普通位错大多平行于其螺型方向,且形成许多位错拐点,其数目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反常屈服峰温以上,普通位错不具有特殊的方向性,且倾向于通过攀移向其它滑移面运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9Ni钢中马氏体间规则界面结构的电镜研究
孟祥敏;李光来;张弗天;吴玉琨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565-570.
摘要
PDF
(1919KB)
利用HREM研究了9Ni钢中相邻马氏体(α)之间的取向关系和晶界结构。观察表明,同—马氏体束内两相邻马氏体片基本满足三种界面关系,即[0011]α1//[1111]α2,(110)α1//(110)α2关系和(110)α1与(110)α2夹角分别为5.3°与10.6°的小角晶界关系.马氏体间的界面为半共格的规则界面,由台阶和位错组成,本文利用已知的马氏体相交关系对它们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磁铁矿在H_2/Ar气氛中还原产物显微结构与形貌变化的原位观测
王雅蓉;李继光;赵国军;许力贤;李殷泰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571-578.
摘要
PDF
(3794KB)
采用热台显微镜(HSM)技术.直接观测了H2/Ar气氛中还原时磁铁矿表面显微结构的变化,探讨了不同条件下,铁核不同的形核、长大模式及平均长大速度结果表明、773—1373K温度范围内,在所研究的气氛条件下,主要有四种不同特征的核形貌及相应的核长大模式,各种形貌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核的平均长大速度与还原温度和氢分压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贝氏体三维形态及组织演化
方鸿生;薄祥正;王家军;徐宁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579-585.
摘要
PDF
(3022KB)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较高分辨率条件下.用双磨面方法研究了贝氏体亚结构的三维(3—D)形态发现上贝氏体及其亚片条的三维形态呈板条状,下贝氏体及其正片条的三维形态呈片状,下国氏体亚单元为块状.上、下贝氏体之间在三维形态上无明确界限,存在过渡型的中间态贝氏体,其形态介于上、下贝氏体之间,这说明上、下贝氏体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用激发形核—台阶长大理论分析了上、下贝氏体组织形态演化机理,并提出演化过程模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过冷Ni_(50)Cu_(50)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
李金富;吕衣礼;杨根仓;周尧和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586-590.
摘要
PDF
(1402KB)
过冷Ni50Cu50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随过冷度的增加并不以简单的幂函数规律减小,在40—120K过冷度范围内有一反常的变化理论分析指出这是枝晶生长从低过冷下的溶质扩散控制向高过冷下的热扩散控制转变过程中一次枝晶尖端半径的上升所致与常规凝固合金相比.深过冷合金的二次校晶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剧烈的粗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一种单晶镍基合金蠕变期间γ'相的定向粗化机制
田素贵;周惠华;张静华;杨洪才;徐永波;胡壮麒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591-596.
摘要
PDF
(2039KB)
对[001]取向单晶镍基合金恒载拉伸蠕变不同阶段的组织形貌进行了SEM,TEM观察和EDAX成分分析,研究了γ'相定向粗化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蠕变初期,两相邻γ'相呈侧平面对接方式,沿垂直于应力轴方向定向生长为类似筛网的核状组织,外加应力使γ'/γ界面共格应变减少,应变能降低,释放的能量是促使合金元素定向扩散形成筏状γ'结构的驱动力.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金属多晶体塑性变形几何分析及双相TiAl基合金的室温塑性
梁伟;杨德庄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597-602.
摘要
PDF
(593KB)
通过对金属多晶体塑性变形几何分析表明,塑性应变量一定时,扫过单位体积晶体的位错线长度与晶粒尺寸成反比,从理论上证明了单位面积晶界所发射的位错线长度与晶粒尺寸无关,而晶粒间协调变形时晶界凸起或凹陷的畸变量与晶粒尺寸成正比.在此基础上,结合双相TiAl基合金特定的室温塑性变形微观机制,分析了这类合金的室温塑性与晶粒尺寸的关系,表明双相TiAl合金的室温伸长率(εf)与晶粒直径(d)间的关系可近似描述为εf=a/(d+b).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Al—Li单晶体锯齿流变的产生机制
田宝辉;李焕喜;张永刚;陈昌麒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03-608.
摘要
PDF
(1406KB)
不同时效状态下Al—Li单晶体应变速率敏感性的变化不同.单个锯齿的应力幅度防应变的增加不规则变化,和锯齿的经历时间无关;锯齿的应力幅度和经历时间在峰值时效状态主要分布在较小值的范围内.这些变化可以用切割δ'粒子产生锯齿流变解释.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以连续铸造方法制备梯度材料的实验研究
张卫文;邹敢峰;邓长宁;魏兴钊;许麟康;郁鸽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09-614.
摘要
PDF
(1341KB)
提出了一种通过双流浇注连续铸造方法生产合金成分随铸件截面连续变化的新型梯度材料的设想.采用自行研制的双流浇注半连续铸造装置对Al-Si二元合金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铸造工艺参数,如浇注温度、内外浇包的流量比等,可以控制熔体的流动和凝固过程,获得铸件截面上不同的成分梯度分布.合金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合金成分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7075铝合金在液体金属Ga中的脆断行为
刘晓敏;乔利杰;诸武扬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15-620.
摘要
PDF
(1934KB)
用WOL恒位移试样研究了7075铝合金在液体金属Ga中的脆断行为金相跟踪观察表明,Ga吸附后首先促进局部塑性变形,在缺口前方形成四下的塑性区,然后脆性激裂纹形核.液体金属脆断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反向加载(位移V<0)时,液体金属脆性激裂纹在远离缺口顶端的拉应力区中形核,微裂纹向拉应力区扩展而中止于压应力区反向加载时,试作断裂的名义应力强度因子为.所有断裂试样均为沿晶断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Zn—48.48Al—1.65Cu—0.03Mg合金液表面氧化膜微细特性
陈云贵;涂铭旌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21-626.
摘要
PDF
(546KB)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Zn—48.48Al—1.65Cu—0.03Mg合金液表面氧化膜微细特性.除Al2O3外,氧化膜内还有相当数量的ZnO和金属Zn存在.少量的MgO和MgAl2O4明显富集在膜表面,少量金属Cu滞留于氧化膜中.氧化膜中金属离子明显过剩计算及生产实践表明,这种氧化结果导致合金Zn和Mg含量减少,Al和Cu含量反而增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溅射LDZ125微晶涂层抗高温氧化行为
张捷;楼翰一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27-632.
摘要
PDF
(3112KB)
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LDZ125溅射微晶涂层的氧化行为.微晶涂层仅由γ相组成,晶粒尺寸小于100nm.微晶涂层在1000℃的抗氧化性能比由γ,γ'及碳化物组成的铸态合金有明显提高,甚至优于渗Al涂层.LDZ125氧化时.表面氧化物除Al2O3,外还有易剥落的含Ti,Cr,Ni的氧化物.微晶涂层氧化后形成的单一Al2O3氧化膜,在氧化过程中未见开裂剥落,有极好的粘附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堆焊结构界面区附近的微观组织结构、氢扩散富集与开裂行为研究
孟庆海;陈廉;刘迪;柯伟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33-639.
摘要
PDF
(2000KB)
利用高压釜充氢及微区测氢实验,研究了堆焊结构界面区附近的微观组织结构、氢扩散富集及开裂行为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界面处的氢分布与微观组织结构相对应:剥离过程是多点原沿晶开裂的过程,剥离裂纹的形核、扩展与界面区附近的显微组织密切相关.并有四种类型;剥离裂纹不会扩展进入母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Ml_(1-x)Ca_x(Ni,Co,Al)_5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陈卫祥;刘伟;陈昀;潘洪革;陈长聘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40-644.
摘要
PDF
(453KB)
本文初步研究了M11-xCax(Ni,Co,Al)5合金中Ca含量对金属氢化物(MH)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合金的平台压力的影响.实验结累表明随苦合金中Ca含量的增加。活化性能得到改善.但是电极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却下降,特别当X≥0.2时、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明显下降.在x=0.1时.合金电极具有最大的电化学放电容量331mAh·g-1(C/3,在1C,2C倍率放电条件下、x=0.1和x=0.2的合金电极具有较好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在x<0.3时,合金的平台压力随着x值的增加而上升,但x=0.4的合金平台压力比2=0.3的合金平台压力略有降低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液态Al—Si合金中的共价键及Sr的影响
王伟民;边秀房;秦敬玉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45-649.
摘要
PDF
(432KB)
采用液态金属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不同成分Al-Si合金的液态结构,获得了结构因子曲线,径向分布函数及配位数,对不同成分液态合金径向分布函数进行了5个Gauss峰分解,同时考察了Sr对Al—12.5%Si合金的液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晶及过共晶的合金的液态结构中,存在着Si—Si共价键,Sr有削弱这些共价键的倾向.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Ni_3P/Ni复相纳米材料晶格畸变的热回复行为研究
隋曼龄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50-654.
摘要
PDF
(412KB)
对采用非晶晶化法制备的Ni-P合金复相纳米晶体作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等温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分别对样品中Ni固清体和Ni3P化合物的晶格参数随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发现退火处理可使晶格畸变有所回复,但退火温度的高低使得两纳米晶体相的微观结构变化行为明显不同利用纳米晶体的热力学状态对这种效应进行了解释.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微组装Teflon/Si_3N_4多层膜的结构和微摩擦磨损性能
王吉会;王立铎;路新春;温诗铸;李恒德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55-660.
摘要
PDF
(1088KB)
利用离子束增强交替溅射聚四氟乙烯和氮化硅靶的方法制备出微组装的Teflon/Si3N4多层膜,并通过PHI-5300、FT-IR2000、XRD和AFM/FFM等测定了多层膜的结构、力学性能和微观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eflon/Si3N4多层膜由晶态的Teflon和非晶态的Si3N4组成;Teflon/Si3N4多层膜的硬度与韧性、摩擦系数与耐磨能力得到优化组合;Teflon/Si3N4膜的微摩擦力与载荷间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当载荷大于70nN时,摩擦过程中Teflon会发生滑移,出现明显的磨损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测定金属薄膜屈服强度的纳米压入法研究
马德军;徐可为;何家文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61-666.
摘要
PDF
(487KB)
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球形刚性压头压入由金属膜与硅基体组成的膜-基体系的加载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建立了薄膜硬化指数同载荷-位移曲线的特征值,屈服强度、硬化指数及杨氏模量同最大压入载荷间的关系.据此,可由纳米压入仪实测所得载荷-位移曲线的特征值与最大压入载荷,确定金属薄膜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和屈服强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择优取向对X射线应力测试的影响
于利根;何家文;B.C.Hendrix
金属学报. 1998, 34 (
6
): 667-672.
摘要
PDF
(453KB)
本文从择优取向材料的受力边界条件出发.提出了一种计算择优取向材料X射线弹。性质的近似模型─—加权Hill模型并用这一简化模型计算了一些模型材料的X射线应力测试曲线.为验证新模型,实测了电镀及电刷镀Cu膜的应力实验结果与用新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得较好从而解释了等离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TiN膜应力测试曲线的低ψ角弯曲现象.指出这种弯曲是由PCVDTIN中存在的柱状晶定向排列引起当低ψ角弯曲而高ψ角具有线性区段时、可利用高角直线段的斜率计算残余应力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编辑部公告
More
»
喜报!《金属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领军期刊
2024-12-09
»
《金属学报》SCI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2024-06-24
»
《金属学报》第二届青年编委会成立
2023-12-26
»
《金属学报》第二届青年编委会委员招募
2023-09-27
»
《金属学报》最新CJCR数据综合评价排名持续第一
2023-09-27
»
《金属学报》SCI影响因子再创新高,进入Q2区
2023-06-29
»
1.797:《金属学报》SCI影响因子取得新突破
2022-08-24
»
《金属学报》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2021-07-31
»
《金属学报》SCI影响因子突破1.0
2021-07-08
»
《金属学报》最新CJCR数据综合评价排名持续第一
2021-01-08
»
《金属学报》连续9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2020-12-28
»
喜报:《金属学报》SCI影响因子再攀新高
2020-06-30
»
《金属学报》最新CJCR数据综合评价排名位列第一
2019-11-28
»
《金属学报》学术影响力持续攀升:两个学科第一(Q1区)、一个“最具”、一个Q2区
2019-11-25
»
2019年《金属学报》(中、英文版)联席编委会会议召开
2019-07-29
微信公众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