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78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78-02-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da)/(dN)与K_1间关系的探讨
陈篪
金属学报. 1978, 14 (2): 111-117.  
摘要   PDF (377KB)
本文证明我们所建议的关系: (da/dN)-C[(△K)~2-K_2~2/K_1~2-(△K)~2]~p能够很好地表达R=(K_(min)/K_(max))=常数时(da/dN)随△K的全部变化,其中P值在1左右,C约在3×10~(-3)—10~(-2)毫米/周之间。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位错理论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
龙期威
金属学报. 1978, 14 (2): 118-126.  
摘要   PDF (476KB)
本文用位错理论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利用Чебышев多项式解积分方程,很容易得到位错密度分布函数■(x)的解。用此法对某些实例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计算,并将结果和断裂力学其它方法作了比较。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连轧张力公式
张进之
金属学报. 1978, 14 (2): 127-138.  
摘要   PDF (656KB)
连轧生产过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发展,需要能反映“流量常数”不相等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张力是连轧过程的纽带,由动平衡条件建立了张力微分方程: (dσi/dt)=(E/l)[V′_(i+1)-V_i][1+(σ_i)/E] 利用生产实践和实验研究中认识的物理规律,如体积不变定律、前滑与张力成线性关系,推导得到连轧状态方程: σ=-τ~(-1)Aσ+(E/l)BU 动态张力公式: σ(t)=e~(-τ~(-1))At σ_0+A~(-1)[I-e~(-τ~(-1))At]W~(-1)ΔV 稳态张力公式: σ=A~(-1)m~(-1)q 张力公式反映了连轧过程中张力、厚度,轧辊速度及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证明了连轧工艺过程是渐近稳定的,可控的和可测的动力学系统,并提出张力公式预报钢板厚度的设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镁—镓合金时效过程的晶体学研究
徐景阳;许顺生
金属学报. 1978, 14 (2): 139-229.  
摘要   PDF (4074KB)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结合硬度测量及金相观察等实验工作,对镁-6%镓合金时效过程的晶体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该合金的190℃时效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过渡相析出阶段。发现合金在时效初期析出一种属于正交晶系的过渡相β′,其点阵常数以及和基体(M)的位相关系测定如下:aβ′=9.1埃,bβ′=6.2埃,cβ′=24.6埃。aβ′∥[0001]M,bβ′∥[2(2■0)0]M,cβ′∥[01(01■0)0]M。初步测定了薄片状的过渡相在基体中平行于{10■1}M及{11■}M析出。 2.平衡相沉淀阶段。平衡沉淀相β为Mg_5Ga_2,其点阵常数是:aβ=13.72埃,bβ=7.02埃,cβ=6.02埃。测定了β和基体的位相关系为:aβ∥[0001]M,bβ∥[2■0]M,cβ∥[01■0]M。平衡相以魏氏组织析出,有弥散硬化作用,它在基体中的惯析面经测定为(0001)M。 3.过时效阶段。平衡相在基体中的魏氏组织消失,与基体没有一定的位相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0Cr17Mn14Mo2N不锈钢δ铁素体恒温分解
陈良奭;冯铁英
金属学报. 1978, 14 (2): 153-233.  
摘要   PDF (4883KB)
0Cr17Mn14Mo2N不锈钢在1050—1350℃固溶处理后,具有γ+δ复相组织。金相定量测定了固溶温度下δ铁素体的含量,并用电子探针及电解分离化学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合金元素在γ及δ相间的分配,随固溶温度由1050℃升至1350℃,δ铁素体含量由23%增至42%,合金元素(铬、锰、钼)在γ及δ两相间的浓度渐趋均匀,对固溶处理后,在550—950℃温度范围等温加热时,δ铁素体的分解过程进行了金相研究和磁性测量,发现δ铁素体可以有下列几种转变:δ→γ′,δ→κ(χ)+γ′和δ→δ′+κ(χ)。其转变产物有γ′奥氏体,Cr_2(CN),(CrFe)_7C_3,Cr_(23)C_6,χ及σ相。转变的类型和转变产物随固溶及等温加热温度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钢中大量锰(~14%)的存在加速了χ相的生成并扩大了χ相的形成温度范围。χ相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硬度增高以及冲击韧性明显下降。测得χ相的平均化学式为Fe_(31)Cr_(14)Mn_(8.5)Mo_(4.5),点阵常数α_0~(552)=8.86埃。 δ铁素体恒温转变动力学曲线具有“C”曲线形式,转变有孕育期。δ→κ(χ)+γ′共析转变在850℃最快。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45钢连铸坯和轧材低倍试片上内部裂纹的研究
金属研究所、大连钢厂联合研究组
金属学报. 1978, 14 (2): 165-241.  
摘要   PDF (8841KB)
在工艺条件不适当时,45钢连铸坯在高温下会产生内部裂纹,当压延比近于4时,裂纹即可焊合。而富集在裂纹上的夹杂物和偏析元素,则被变形并沿轧制方向分散。当这种分散程度不太大时,酸洗后会在那里腐蚀出和裂纹形状相似的沟槽。这种缺陷对纵向力学性能没有影响,但使横向的塑性下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关于20Cr2Ni4A钢轴心晶间裂纹本质的研究
田继丰;刘兴志;魏堃
金属学报. 1978, 14 (2): 171-252.  
摘要   PDF (12158KB)
对20Cr2Ni4A钢200毫米方坯的低倍试片所出现的轴心晶间裂纹进行了观察,结果说明:轴心晶间裂纹是一种低倍酸蚀现象。它是由分布于树枝晶间的低熔点夹杂物,在低倍酸蚀过程中优先溶解而引起的。实验室内25公斤感应电炉试验,证实了轴心晶间裂纹和低熔点夹杂物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铝—铜低温摩擦焊
宁斐章
金属学报. 1978, 14 (2): 179-257.  
摘要   PDF (5036KB)
经过分析铝-铜摩擦焊接头脆断特点及其原因,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铝-铜低温摩擦焊工艺。通过降低转速及适当提高摩擦压力,使接头的摩擦加热焊接表面的温度低于铝-铜系统平衡图的共晶点548℃,并保证铝、铜焊接表面金属充分的塑性变形。采用低温摩擦焊消除了铝-铜接头的脆断,提高了接头的强度、塑性、韧性和锻压性能。接头的热稳定性、老化及实际运行试验表明,其质量完全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稀土金属在钢中的应用
陈佩芳
金属学报. 1978, 14 (2): 188-216.  
摘要   PDF (2723KB)
一、稀土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二、稀土在钢中的基本作用 2.1 稀土的净化作用及对夹杂物形态的影响 (1) 稀土的脱氧作用 (2) 稀土金属的脱硫作用及对硫化物形态的控制作用 (3) 稀土的其他净化作用及对其他夹杂物形态的影响 2.2 稀土的合金化作用及其与间隙原子的交互怍用 三、稀土的加入方法 四、关于稀土钢浇注结瘤问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炉煤气干滤法除尘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78, 14 (2): 217-222.  
摘要   PDF (383KB)
<正> 我国地方钢铁工业的小高炉,正以精料及高风温为中心进行技术改造。为使用各种形式的蓄热式热风炉,必须供给经济、高质量而稳定的净煤气。目前普遍使用的湿式洗涤塔文氏管净化系统能量损耗和用水量大,煤气质量受高炉冶炼条件(如冶炼强度等)及风机能力的影响,排出的大量废水易污染环境,无法在缺水地区应用。根据地方小高炉建设条件及生产特点,1974年以来,配合球式热风炉,采用滤袋除尘器进行了煤气干式除尘的工业性试验。两年多的生产实践表明,这种净化系统的生产效果显著,具有以下特点: 1.除尘效率高,净煤气含尘量低于10毫克/标准米~3(表1),最低者仅0.68毫克/标准米~3。热风炉生产八个月后,球床几乎无煤气灰造成的渣化现象。 2.煤气质量稳定,不受煤气量及煤气压力等条件变化的影响,使热风炉工作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木纹状断口的研究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78, 14 (2): 223-262.  
摘要   PDF (5154KB)
<正> 木纹状断口不仅在铬镍钢中出现,而且在铬锰硅、铬钼铝、硼、铬钼钢等亦出现,除合金结构钢外,碳素结构钢,甚至耐热不锈钢也均存在,见图1(图版48)。由此可见木纹状断口(即层状断口之一)是较为常见的缺陷。本文对木纹状断口的本质、成因以及对机械性能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 一、木纹状断口的分布规律及特征 为了观察木纹状断口在钢锭中的分布规律,分别在钢锭的头、中、尾三个部位取样。大量的统计表明木纹状断口多产生在尾部偏析区内,一般可发展到中部,头部很少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全国第一届非晶态物理讨论会于1978年5月4日至11日在无锡召开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78, 14 (2): 226-226.  
摘要   PDF (70KB)
<正>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全国第一届非晶态物理讨论会于1978年5月4日至11日在无锡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研究所、大学、工厂等五十多个单位的一百余人,他们中间有老一辈的科学家,有大量朝气蓬勃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济济一堂,学术讨论气氛热烈,显现出科学春天来到的灿烂景象。 非晶态物质是指其内部原子无长程有序排列的物质。随着氧化物玻璃、玻璃半导体,特别是近年来非晶态金属和合金的发股,非晶态物质已誉为材料科学重要的后备军,进展极为迅速。 讨论会上共宣读了65篇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多采,既有非晶态光学、力学、磁学、超导、半导体、发光、结构模型和分析、结构相变、液晶、液态金属和液相分离等各方面的专题综合评述;也有国内各单位在制备工艺、衍射分析和荧光分析、超导、磁性、半导体、光学、抗腐蚀等非晶态物理特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