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7年, 第3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1997-07-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亚快速凝固中枝晶→细胞晶转变的理论研究
耿兴国;傅恒志
金属学报. 1997, 33 (7): 673-676.  
摘要   PDF (366KB)
从柱形界面稳定性出发,考察近端部界面失稳的充分条件,并将其失稳与枝晶向细胞晶转变相对应,从而建立了亚快速凝固过程中枝晶、细胞晶转变的判据该判据所得Al-Mn合金枝→胞转变临界值与实验结果吻合。关键词##4亚快速凝固;;枝晶→细胞晶转变;;柱形界面稳定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Al金属间化合物中(Al,Ag)_3Ti,Ti_3AlC的析出形态
田文怀;杨海春;根本■
金属学报. 1997, 33 (7): 677-682.  
摘要   PDF (1630KB)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时效时Ll0-TiAl金属间化合物中形成的Ll2-(Al,Ag)3Ti,Ti3AlC析出相的形态以及与基体之间的位向关系,讨论了析出相的形态与TiAl基体间的错配度的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延性TiAl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
陈小群;黄伯云;贺跃辉;曲选辉;雷昶辉
金属学报. 1997, 33 (7): 683-689.  
摘要   PDF (3220KB)
研究了Ti-33Al-3Cr-0、5Mo合金经包套锻复合热机械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经1250℃,4h及控制冷却的最终热处理,可获得以均匀细小等轴γ晶粒为主,含少量β2相和少量α2相的亚双态组织由于晶粒细化和晶界结构改善,该合金室温拉伸延性达到5.07%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双相TiAl基合金中,层片间的塑性变形协调机制
梁伟;杨德庄
金属学报. 1997, 33 (7): 690-696.  
摘要   PDF (2120KB)
研究并讨论了以三类不同孪晶关系存在的,层片间的塑性变形协调机制.结果表明,120°旋转孪晶层片间存在穿越和不穿越层片界面的塑性变形协调机制;两真李晶层片间可协调的塑性变形不穿越层片界面;而两伪孪晶层片间的塑性变形则是不协调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钢中贝氏体形核初期微观形貌及精细结构的TEM观察
武晓雷;陈光南;马朝利;康沫狂
金属学报. 1997, 33 (7): 697-701.  
摘要   PDF (2166KB)
利用TEM研究了8Mn8SiMo钢贝氏体晶核初期长大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及精细结构实验观察到初期贝氏体具有应力应变促发亚单元形核特征,相变单元的三维形貌呈薄片状;贝氏体/奥氏体相界面可形成(111)f缺陷面,为母相奥氏体塑性协调变形亚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贝氏体的初期形成具有切变特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8090Al-Li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
吴细毛;艾素华;张匀;王中光;韩行霖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02-708.  
摘要   PDF (3251KB)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8090Al-Li合金的循环疲劳与断裂行为.结果表明,相同时效状态合金的循环应力随应变幅的增加而提高.低应变幅下时效状态影响较小;随应变幅的提高,时效状态的影响增强合金表现出的循环硬化、软化以及低周疲劳性能与位错组态、沉淀相的尺寸、晶界PFZ的形成和断口形貌密切相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_3Al氢致开裂和应力腐蚀的TEM原位观察
谷飚;聂一凡;高克玮;褚武扬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09-717.  
摘要   PDF (4151KB)
利用恒位移加载台,在TEM中原位观察了Fe3Al薄膜试样充氢和应力腐蚀前后裂尖位错组态的变化,以及位错对裂纹形核的影响.结果表明,氢能促进裂尖发射位错,促进位错的增殖和运动,并使无位错区增大.当位错发射、运动发展到临界状态时,就会导致氢致裂纹的形核与扩展.对氢促进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含碳球团—铁浴熔融还原法关键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杜挺;杜昆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18-728.  
摘要   PDF (1046KB)
系统研究了以非焦煤粉和铁精矿粉为基础的含碳球团—铁浴熔融还原新流程的关键技术解决了冷团结合碳球团高温强度问题,提出了含碳球团自还原动力学模型、再氧化机理和提高球团预还原速度、抗氧化能力的技术措施和参数,研制出了具有高配碳量、高强度、高自还原速度、高预还原速度、高抗氧化能力的新型含碳球团.同时,研究了合碳球团在铁浴中熔化还原动力学参数,优化得到了控制还原速度、终还原率、熔渣中最低FeO含量、泡沫渣、铁浴碳含量及脱硫的工艺参数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贮氢电极合金电化学容量的评价方法
江建军;雷永泉;孙大林;吴京;王启东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29-736.  
摘要   PDF (1275KB)
设计了三种电化学测试系统并进行金属氢化物电极电化学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开口式三电极系统测出的放电容量明显高于夹片式和模拟电池系统所测出的放电容量,夹片式电极系统测试的结果和模拟电池系统测试的结果比较一致.作者认为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容量不仅与贮氢合金的本征因素有关,且与电极制备工艺和电极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Mo/SiO_2软X射线多层膜反射镜的界面分析
王凤平;王佩璇;方正知;崔明启;姜晓明;马宏骥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37-741.  
摘要   PDF (457KB)
用X射线衍射的动力学理论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Mo/SiO2多层膜低角X射线衍射谱进行拟合,定量分析了膜层的周期结构和界面粗糙度.同时,用Auger电子能谱证实了多层膜成分的周期性以及比较明晰的层界面随样品厚度的增加,界面粗糙度增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Pd/Ag双层膜系统扩散过程的XRD结构深度分布分析
陶琨;李彬;骆建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42-748.  
摘要   PDF (622KB)
研究了X射线衍射的结构深度分布分析新方法该方法以不同的入射角入射,测量各物相的衍射谱,进而解出各确定深度处薄层的X射线衍射谱,从而可无损和定量地得到各深度处的衍射线的角度位置、强度和线型等全部结构信息此方法可得到各确定深度处的结构信息,而不是由表面到某深度处的平均结构信息;并且适用于具有择优取向的样品和吸收系数随深度而变化的样品.用此方法研究了Pd/Ag双层膜的退火过程,发现在互扩散的过程中,平行于初始界面的薄层中的结构不是微观均匀的,而是由两种具有不同点阵参数的固溶体构成的.结果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有利于研究Pd/Ag系统以及相关系统的扩散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b/Co成分调制膜的磁、磁光性能和热稳定性
邹志强;李明;蒋志红;罗才卿;沈德芳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49-755.  
摘要   PDF (661KB)
用直流磁控溅射制备了Tb/Co成分调制膜膜调制结构的形成与靶的溅射速率和衬底转速密切相关对不同周期的Tb/Co膜的极向Kerr磁滞回线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当Tb/Co膜的周期较小时,薄膜具有垂直方向的磁各向异性、较大的矫顽力和较大的磁光效应;当Tb/Co膜的周期较大时,上述性能变差。其机制可以用界面处Tb原子的单离子各向异性和Tb,Co原子间的的铁磁耦合来解释.当300℃真空等温退火时,Tb/Co成分调制膜的热稳定性较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钛箔活性金属法连接氧化锆陶瓷和不锈钢时ZrO_2/Ti结合界面的反应行为
王立铎;王英华;李文治;李恒德;沖猛雄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56-762.  
摘要   PDF (1351KB)
用XRD、EPMA,IMA,XPS,AES等测试手段,对使用钛箔活性金属法连接氧化锆陶瓷和不锈钢时结合界面的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O2中的O同界面附近的Ti发生反应生成TiO反应相。同时,结合界面附近的ZrO2引起变质现象,其变质层中O的含量降低,部分Zr的化学结合状态从Zr4+向Zr2+变化ZrO2/Ti界面附近短距离的范围内(亚微米数量级)存在Ti和Zr的相互扩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Vogel—Fulcher定律与玻璃转变温度的关系
蒋青;徐晓亚;赵明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63-768.  
摘要   PDF (524KB)
通过在不同加热速度、不同坩埚材料和不同样品质量条件下测定In,Zn,Sn,Pb等元素的熔点,校正了加热速度对差示扫描量热仪显示温度的影响.根据对仪器温度校正的结果,研究了Ni33Zr67,Zr65Al7.5Ni10Cu15Co2.5,Pt69.0Ni9.6P21.4,聚醚砜(PES)和聚苯乙烯(PS)等材料的玻璃转变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玻璃转变温度与加热速度对数成正比,且这种关系并不违反Vogel-Fulcher定律.根据测量的玻璃转变温度和Vogtl-Fulcher定律计算了材料的理想玻璃转变温度和玻璃转变激活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压力与温度对α-Fe_2O_3纳米晶体结构的影响
李海波;陈岗;宫杰;洪军;余瑞璜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69-773.  
摘要   PDF (434KB)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α-Fe2O3超微粒,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对超微粒粉末进行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和M5ssbauer谱对高压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压力主要对微晶的表面或纳米晶体的界面结构产生影响,使晶格畸变或无序程度增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熔滴冲击力对MIG焊接熔池表面形状的影响
武传松;L.Dorn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74-780.  
摘要   PDF (1125KB)
建立了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MIG)焊接熔地流场与热场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熔滴冲击力对MIG焊接熔池表面形状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计算焊缝余高部分和熔池几何参数的算法定量分析了熔滴到达熔池表面时,其冲击力对焊缝和熔地形状的影响.低碳钢平板MIG堆焊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计算值与测试值吻合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界面性能对哑铃状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强效果的影响
孙雪坤;秦荣山;刘东民;周本濂
金属学报. 1997, 33 (7): 781-784.  
摘要   PDF (356KB)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哑铃状短纤维及平直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重点探讨界面剪切强度对两种材料模型增强效果的影响,对哑铃状材料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中将材料看作理想弹塑性体,沿界面划出一薄层界面单元,从而引入了界面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钢丝/锡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界面剪切性能对两种材料模型的增强效果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弱界面情况下采用哑铃状短纤维模型可大大提高增强效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