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56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56-04-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中板夹層的研究
李薰;陈继志;李捷报;严铄;韩耀文
金属学报. 1956, 1 (4): 301-415.  
摘要   PDF (3676KB)
本文研究了鞍山钢铁公司生产的沸腾钢中板所含的夹层,发现它们可以按照钢锭的不同部位区分为三种类型。权据夹层的分析结果和生产统计资料,讨论了这三利夹层的生成原因并对它们的防止办法提出了建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电炉冶炼中缩短还原期的研究
方柄;孙以光;胡壮麒;贺潛菊;刘成器;王景唐;邢中枢
金属学报. 1956, 1 (4): 311-324.  
摘要   PDF (959KB)
在装料量为8吨的小型电炉上进行了冶炼各种碳钢的缩短还原期的研究。还原期缩短到70分钟(低碳钢冶炼中还增加矽铁粉加入量和提早加入时间)的结果是:脱氧、脱硫符合要求,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氮的含量显著减少,并提高炉子生产率约7%。从而指出了以电炉冶炼碳钢时还原期的时间和脱氧制度应按钢中碳含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并指出中、高碳钢冶炼中还原期缩短到50分钟左右的可能性。此外还观察到还原期末[S]/[O]=1.2—2.2的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炉炉缸内化学平衡的考察——Ⅰ.锰-硫平衡
邹元爔
金属学报. 1956, 1 (4): 325-335.  
摘要   PDF (835KB)
在本文中,作者研究了我国三个炼铁厂的渣、铁分析数据,发现锰、硫在渣、铁间的分配可能接近平衡,与文献报导相符。根据作者在以前导出的高炉渣内CaO,MnO与CaS的活度或活度系数,初步计算了锰-硫平衡常数与碱度、渣内硫量间的关系,并复算了温度对此常数的影响。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对高炉操作作了一些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18/8/3/1Cr-Ni-Mo-Ti不锈钢中δ-铁素体的恒温分解
庄育智;刘嘉乐
金属学报. 1956, 1 (4): 337-421.  
摘要   PDF (6166KB)
应用金相法研究了18/8/3/1 Cr-Ni-Mo-Ti不锈钢经1300℃固溶处理后在950℃,850℃及750℃恒温分解初期金相组织的变化,并用电解分离及X射线衍射方法鉴定在不同恒温分解阶段δ-铁素体分解的产物。观察到由于提高了固溶处理温度,高温固定下来的铁素体极为不稳定,在分解为奥氏体的同时有TiC的沉淀出现。当δ→γ的转变,由于Cr,Mo等合金元素的偏聚不能继续进行时,才发现残留的δ-铁素体转变为σ-相。过去一般认为18/8型不锈钢在550—1000℃保温后,室温冲击靭性的降低是由于σ-相的沉淀所引起的,试验结果指出在σ-相出现之前,钢的冲击靭性已显著下降,这种现象可能与δ-铁素体分解初期TiC的沉淀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滚珠钢在室温到马氏体点温度范围内等温转变的性质
张沛霖;徐萃章
金属学报. 1956, 1 (4): 347-366.  
摘要   PDF (1909KB)
用电阻法研究了含1.43%Cr,1.02%C的滚珠钢在室温到马氏体点(159℃)温度范围内奥氏体等温转变过程。结果指出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的等温转变是以马氏体转变的形式进行的,而不产生中温转变形式的等温转变。当样品由1100℃淬火至室温后再“上淬”至低于马氏体点的温度进行等温保持时,部分的残留奥氏体即等温转变为马氏体。根据动力学的考虑,这一转变很可能不是通过形成新的晶核,而是已有马氏体晶体的长大过程。同时,这种转变主要受已有马氏体回火过程的控制。在100℃左右长期等温保持时可以得到最大的残留奥氏体转变量。更高或更低的温度,在同一时间内转变量都较100℃左右为小,这可作为精密量具刃具实际热处理的参考。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钒对矽锰钢的性质的影响
马如璋
金属学报. 1956, 1 (4): 367-382.  
摘要   PDF (1156KB)
在此工作中研究了钒对矽锰钢的性质的影响。为了研究这个影响,我们选择了基本成分为~0.25%C,~1%Si,~1%Mn的钢,然后加入0—0.55%V。我们仔细地研究了钢的性质随回火温度的变化。在低温回火后含钒钢的塑性、冲击靭性和靭性储备量都较不合钒钢者为高。钒的正作用在中温(400—500℃)回火后表现特别显著,其中以增加靭性储备量最为明显。在温度400—600℃之间回火次生硬化及回火脆性出现。在文中讨论了它们的作用和它们的差别。次生硬化的作用随含钒量的增加而加强,但钢的回火脆性敏感度的急剧升高仅在含钒量大于0.3%时发现。钒在含量小于0.3%时对回火脆性敏感度影响不大,只使冲击靭性(在靭性断裂下比较)略有降低。在高温回火后钒升高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和疲劳极限。因为在850—950℃奥氏体化时碳化钒并未全部分解,所以钒不增加淬透性,甚至,在含量较高时使淬透性略有降低。在正火后钒略增加钢的强度。认为矽锰钒钢是有希望的钢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强度钢中残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的分解
师昌绪
金属学报. 1956, 1 (4): 383-393.  
摘要   PDF (715KB)
用测量长度的变化,得出残留奥氏体在含硅量不同的Ni(2%)Cr(0.8%)Mo(0.25%)高强度低合金钢中在回火过程的分解曲线,在这些合金钢中,硅的含量为1.5%时,残留奥氏体的分解较慢。由其分解激活能的推论得到:在这个类型的合金钢中,含硅量较低时(0.2—0.3%),残留奥氏体的分解是由于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而含硅量较高时(1.5%),硅的扩散可能成为残留奥氏体分解的控制因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平炉熔炼热工制度对钢液含氢的影响
李薰;杨维琛
金属学报. 1956, 1 (4): 395-400.  
摘要   PDF (416KB)
<正> 在炼钢过程中,炉气中水汽是钢液中含氢的主要来源。就平炉而言,除了空气湿度和炼钢原材料带入炉中的水分以外,还有煤气燃烧生成的水汽。根据过去的研究结果,由于空气湿度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水汽分压,一般波动于0.01—0.08个大气压之间,而煤气燃烧废气中的水汽分压则经常在0.1个大气压以上,有时甚至可以超过0.2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粘土质耐火材料制品中莫来石的定量分析
叶复汗
金属学报. 1956, 1 (4): 401-405.  
摘要   PDF (417KB)
<正> 莫来石(3Al_2O_3·2SiO_2)在粘土质耐火材料及陶瓷等制品中的形成和其晶体的发育,关系着制品的质量.由于莫来石在氢氟酸中的溶解度低,一般定量分析窑业制品中的莫来石含量,均采用氢氟酸处理试料而将残渣看成莫来石的方法.可是根据文献的记载,有关分析方法的条件,多属语焉不详,并且互有出入,兹综合于表1: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金属学报 第一卷 1956 目录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56, 1 (4): 406-409.  
摘要   PDF (263KB)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作者索引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56, 1 (4): 410-411.  
摘要   PDF (125KB)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