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TG111.2, TG113.25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4-01-8
修回日期: 2014-01-8
网络出版日期: --
版权声明: 2014 《金属学报》编辑部 版权所有 2014, 金属学报编辑部。使用时,请务必标明出处。
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黄晓旭, 男, 1963年生, 资深研究员
展开
摘要
简要综述了金属强度的晶粒尺寸效应和样品尺寸效应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揭示了它们的基本强化机制分别是增加位错运动的阻力和增加位错产生的难度. 在一些纳米金属中发现这2种机制同时起作用, 从而指出利用这2种机制调控纳米金属强塑性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在纳米纯Al中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
Abstract
The grain size effect and the specimen size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metals are briefly review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fundamental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se two types of size effect are to increase the resistance to dislocation motion and to dislocation generation, respectively. It is shown that both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take place in some nanostructured metals, which leads to a suggestion to use these two mechanisms for optimizing th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nanostructured metals. This suggestion is verified by some results obtained in nanostructured pure aluminum.
Keywords:
金属的强度从本质上讲取决于金属晶体内位错的产生与运动这2个因素. 完整金属晶体因为位错密度为零而具有理论强度, 一旦引入位错, 其强度将快速降低. 金属在制备过程中, 位错的引入通常难以避免, 实际上金属即使在缓冷凝固后或在充分再结晶退火后, 其位错密度往往高达1010 m-2的量级. 对于一个晶粒直径为10 μm的多晶体样品, 这一位错密度相当于每个晶粒有一根长度约为晶粒直径的位错线. 如此高密度位错的存在, 意味着金属中存在着大量非常容易开动的位错源, 开动这些位错源所需要的力比理论强度小几个数量级, 开动这些位错源所造成的位错增殖及其运动将导致样品的宏观塑性变形. 因此, 实现金属强化的基本途径通常有2种: 一是通过充分降低样品内的初始位错密度, 使位错产生成为主要的强化机制(下面简称为位错源强化); 二是通过增加位错运动的障碍, 从而提高塑性流变需要的应力而实现强化. 这2种强化机制将分别导致金属强度的2种尺寸效应, 即样品尺寸效应和晶粒尺寸效应. 本文对这2种尺寸效应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做简要综述, 并进一步讨论如何利用这2种强化机制来实现纳米金属的强塑化.
传统的晶粒尺寸效应是在晶粒尺寸为微米以上的金属材料中发现的,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 Hall[
式中,
在过去的20年中, 亚微米晶和纳米晶材料的制备和力学行为得到了大量研究, 一方面正如Hall-Petch关系预期的那样, 晶粒细化导致了金属强度的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 也为进一步理解和研究金属强度的晶粒尺寸效应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些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
样品的几何尺寸对金属的强度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最初的研究也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 Brenner[
式中,
在过去的10年间, 随着小尺寸样品制备方法的改进和对微电子器件力学行为认识的需求, 样品尺寸对力学行为的影响又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研究的最小样品尺寸已降低到100 nm左右, 甚至比传统的晶须研究还小了一个数量级. 新的实验结果也基本验证了早期晶须研究的发现, 即当样品的尺寸小于大约20 μm时, 其强度随样品的几何尺寸的降低而提高, 同时伴随着数据分散性的增大. Uchic等[
与早期晶须的研究相比, 最近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力学曲线的精确记录揭示了小尺寸样品变形力学特征的离散性, 表现为重复的瞬间屈服、应变突变和锯齿状力学曲线等[
如上所述, 金属强度的2种尺寸效应对应着2种不同的强化机制: 一种是依赖阻碍位错运动的细晶强化; 一种是依赖增加位错产生难度的位错源强化. 最新的纳米金属强化机理的研究[
集中讨论了金属强度的2种尺寸效应, 即晶粒尺寸和样品尺寸对金属强度的影响. 简述了这2种尺寸效应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并分析讨论了它们的基本强化机制. 晶粒尺寸效应来自于增加位错运动的阻力, 而样品尺寸效应与增加位错产生的难度有关. 在一些纳米金属中发现, 这2种强化机制同时起作用, 从而探索了利用调控纳米金属Al内部的位错结构来实现优化其强度与塑性的新途径. 初步结果表明, 在纳米晶内部引入适量的位错, 可在保证高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样品的塑性变形稳定性.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