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属学报  2003, Vol. 39 Issue (10): 1105-1109     
  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矩形软接触结晶器内磁场分布的实验研究
邓安元; 王恩刚; 赫冀成; 孟广辉; 张永杰; 陈兆平; 周月明
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04
引用本文:

邓安元; 王恩刚; 赫冀成; 孟广辉; 张永杰; 陈兆平; 周月明 . 矩形软接触结晶器内磁场分布的实验研究[J]. 金属学报, 2003, 39(10): 1105-1109 .

全文: PDF(256 KB)  
摘要: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矩形软接触结晶器内的电磁场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矩形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角部存在明显的磁场叠加现象; 沿结晶器窄面的磁场分布比较均匀, 而宽面上的磁场分布均匀性较差. 通过合理布置切缝, 可提高软接触结晶器内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分布的均匀性. 宽面上的切缝应采用不均匀方式布置, 可在宽面中心位置附近布置相对较多的切疑这在矩形软接触结晶器角部不布置切缝. 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线圈中心偏上位置附近, 随感应线圈上升, 该最大值增大, 其位置上移, 将线圈靠近结晶器入口安装, 有助于均匀周向磁场. 在线圈中心位置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较均匀, 实际浇铸过程, 应将液面控制在线圈子高度中心与线圈顶端位置之间.
关键词 连铸软接触结晶器高频电磁场    
Key words
收稿日期: 2002-11-30     
ZTFLH:  TG113.22  
[1] Vives C. Metal Trans, 1989; 20B(10) : 623
[2] Tanaka T, Furuhayhi S, Yoshida 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Processing of Materials, Nagoya, ISIJ, 1994: 203
[3] Yu G W, Jia G L, Wang E G, Hu Y, He J C, Zhang Y J, Chen Z P, Zhou Y M. Iron and Steel, 2002; 37: 19(于光伟,贾光霖,王恩刚,胡赟,赫冀成,张永杰,陈兆平,周月明.钢铁,2002;37:19)
[4] Nakata H, Inoue T, Mori H, Ayata K, Murakami T, Kom-inami T. ISIJ Int, 2002; 42(3) : 264
[5] Tanaka T, Kurita K, Kuroda A. ISIJ Int, 1991; 31(4) : 350
[6] Iwai K, Sassa K, A.sai S. Electromagnetic Forces and Applications, Tani J, Takagi T eds,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1992: 263
[7] Park J, Sim D, Jeong H, Kim H, Kim J. CAMP-ISIJ, 1999; (12) : 57
[8] Cha P R, Hwang Y S, Oh Y J, Chung S H, Yoon J K. ISIJ Int, 1996; 36(9) : 1157
[9] Deng A Y, Jia G L, He J C. Acta Metall Sin (Eng Lett),2001; 14(2) : 137
[10] Lavers J D. ISIJ Int, 1989; 29(12) : 993
[11] Moreau R. Magnetohydrodynamics, Klun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 1990
[1] 彭治强, 柳前, 郭东伟, 曾子航, 曹江海, 侯自兵.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连铸结晶器传热独立变化规律[J]. 金属学报, 2023, 59(10): 1389-1400.
[2] 郭东伟, 郭坤辉, 张福利, 张飞, 曹江海, 侯自兵. 基于二次枝晶间距变化特征的连铸方坯CET位置判断新方法[J]. 金属学报, 2022, 58(6): 827-836.
[3] 李民, 李昊泽, 王继杰, 马颖澈, 刘奎. 稀土Ce对薄带连铸无取向6.5%Si钢组织、高温拉伸性能和断裂模式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22, 58(5): 637-648.
[4] 刘中秋, 李宝宽, 肖丽俊, 干勇. 连铸结晶器内高温熔体多相流模型化研究进展[J]. 金属学报, 2022, 58(10): 1236-1252.
[5] 郭中傲, 彭治强, 柳前, 侯自兵. 高碳钢连铸坯大区域C元素分布不均匀度[J]. 金属学报, 2021, 57(12): 1595-1606.
[6] 唐海燕, 刘锦文, 王凯民, 肖红, 李爱武, 张家泉. 连铸中间包加热技术及其冶金功能研究进展[J]. 金属学报, 2021, 57(10): 1229-1245.
[7] 蔡来强, 王旭东, 姚曼, 刘宇. 连铸圆坯非均匀传热/凝固行为的无网格计算方法[J]. 金属学报, 2020, 56(8): 1165-1174.
[8] 任忠鸣,雷作胜,李传军,玄伟东,钟云波,李喜. 电磁冶金技术研究新进展[J]. 金属学报, 2020, 56(4): 583-600.
[9] 李亚强, 刘建华, 邓振强, 仇圣桃, 张佩, 郑桂芸. 15CrMoG钢包晶凝固特征与机制[J]. 金属学报, 2020, 56(10): 1335-1342.
[10] 吴春雷,李德伟,朱晓伟,王强. 电磁旋流水口连铸技术对小方坯凝固组织形貌和宏观偏析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19, 55(7): 875-884.
[11] 郭军力, 文光华, 符姣姣, 唐萍, 侯自兵, 谷少鹏. 冷却速率对包晶钢凝固过程中包晶转变收缩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19, 55(10): 1311-1318.
[12] 侯自兵, 徐瑞, 常毅, 曹江海, 文光华, 唐萍. 高碳钢连铸方坯拉坯方向偏析C元素分布的时间序列波动特征[J]. 金属学报, 2018, 54(6): 851-858.
[13] 刘新华, 付华栋, 何兴群, 付新彤, 江燕青, 谢建新. Cu-Al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数值模拟研究[J]. 金属学报, 2018, 54(3): 470-484.
[14] 朱苗勇, 娄文涛, 王卫领. 炼钢与连铸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 金属学报, 2018, 54(2): 131-150.
[15] 王强, 何明, 朱晓伟, 李显亮, 吴春雷, 董书琳, 刘铁. 电磁场技术在冶金领域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 金属学报, 2018, 54(2): 22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