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沈阳110016
中图分类号: TG146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3-11-5
修回日期: 2013-11-5
网络出版日期: --
版权声明: 2014 《金属学报》编辑部 版权所有 2014, 金属学报编辑部。使用时,请务必标明出处。
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卢 磊, 女, 1970年生, 研究员, 博士
展开
摘要
本文综述了纳米孪晶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 通过分析纳米孪晶二维结构变形时可启动的滑移位错类型, 揭示纳米孪晶金属塑性变形的3种位错机制, 即位错塞积并穿过孪晶界机制, Shockley不全位错诱导孪晶界迁移机制以及贯穿位错在孪晶片层内受限滑移机制. 通过改变加载方向与孪晶界面的相对取向可实现这3类位错机制的可控转变.
关键词:
Abstract
A brief overview is provided about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nanotwinned metals. The unique two-dementional nanoscale twin lamellae lead to different dislocation slip systems activated during plastic deformation.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there are three distinctly different dislocation-mediate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nanotwinned metals, namely dislocation pile-up against and slip transfer across twin boundaries, Shockley partials gliding on twin boundaries leading to twin boundary migration, and threading dislocations slip confined by neighboring twin boundaries. It i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three dislocation-mediated mechanisms are switchable upon changing in the loading direction with respect to twin boundaries.
Keywords:
近10年来, 低能态共格孪晶界由于其明显优于传统非共格界面的特殊强韧化效应而受到材料学界的广泛关注[
纳米孪晶金属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源于其独特的塑性变形机制. 大量实验测试[
fcc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由位错在12个等效的
fcc金属基体和孪晶的滑移系通常可用Thompson双四面体表示[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 启动的滑移系属于硬模式还是软模式取决于多种因素, 如晶体取向、孪晶界取向、受力状态以及位错滑移临界应力的相对大小. 一般情况下, 塑性变形的主滑移系即为获得最大分切应力的滑移系, 因此, 分析不同晶体取向和受力状态的Schmid因子就可以确定所对应的主滑移及其与孪晶界的位向关系, 进而确定位错滑移模式. 但是, 在纳米孪晶金属中, 由于孪晶界对位错滑移阻力方向性和尺度依赖性同时存在, 还必须考虑各滑移系开动所需临界应力值. 下面, 首先回顾2类分别具有<110>织构的等轴纳米孪晶Cu和<111>织构的柱状纳米孪晶Cu的主导塑性变形机制, 理解晶体学织构、孪晶界取向以及孪晶片层厚度等微观结构参数如何影响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和微观塑性变形机制, 随后探讨利用微观变形机制的可控调节实现宏观力学性能设计的可行性.
利用脉冲电沉积技术, 本文作者前期工作[
式中,
原子尺度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 MD)模拟显示, 当位错穿过孪晶界时, 根据入射位错的性质和类型, 孪生界上可能产生可动Shockley位错、不可动Frank位错或位错锁以及相邻孪晶片层内的层错等. 例如, 在Cu中, 螺位错可交滑移到孪晶片层的滑移面上而不在孪晶界上留下残余位错, 而非螺位错与孪晶界相遇时可分解为进入孪晶片层的位错和留在孪晶界的可动Shockley不全位错[
表1
fcc纳米孪晶金属的滑移系类别
No. | Category | Slip plane | Slip direction | Miller index |
---|---|---|---|---|
1 | Hard mode I | DBC | DB | |
2 | DBC | DC | ||
3 | DAC | DA | ||
4 | DAC | DC | ||
5 | DAB | DA | ||
6 | DAB | DB | ||
7 | Hard mode II | DBC | BC | |
8 | DAC | AC | ||
9 | DAB | AB | ||
10 | Soft mode | ABC | AB | |
11 | ABC | AC | ||
12 | ABC | BC |
为了理解样品中各晶粒的塑性变形, 有必要对< 110 >织构等轴纳米孪晶Cu的滑移系类型进行分析. 选定样品坐标系的z轴为沉积方向, x轴为面内拉伸方向(图2a). 对于理想的
本文作者前期工作[
实验[
等轴纳米孪晶的力学行为研究[
为了进一步理解硬模式II滑移系开动后与孪晶界的交互作用, You等[
式中,
纳米孪晶金属塑性变形具有3种不同的位错机制, 分别为位错滑移并穿过孪晶界, Shockley不全位错形核并沿孪晶界滑移, 以及贯穿位错在纳米孪晶片层内受限运动. 尽管在具有不同孪晶片层厚度和晶体学织构的样品中已观察到这3种位错行为, 但如何选择性控制某类位错机制的启动是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前文分析表明, 在柱状纳米孪晶Cu中, 拉伸方向平行于择优取向孪晶界导致硬模式II滑移系优先启动并主导其拉伸塑性变形. 这里, 进一步考虑其它变形方向对塑性变形过程中启动滑移系类型的影响. 对柱状纳米孪晶金属, 仍然选择如图3a所示的样品坐标系, 则沿-z和-(z+x)方向压缩时变形方向与孪晶界分别呈90°和45°夹角. 图4显示这2个压缩方向下不同取向角b对应的基体各滑移系的Schmid因子. 可以看出, 相对于孪晶界的变形方向可以显著改变起主导滑移系与孪晶界的位向关系. 对于90°压缩, 只有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均倾斜于孪晶界的硬模式I滑移系(表1中1~6滑移系)的Schmid因子均为0.272, 如图4a所示. 因此, 硬模式I的6个滑移系可以等效开动. 而其余的硬模式II和软模式滑移系因分切应力均为0而被完全限制. 对于45°压缩实验, 孪晶面具有最大的分切应力. 图4b显示平行孪晶界的软模式滑移系(表1中10~12滑移系)在45°压缩时获得最大Schmid因子而可能优先开动. 综合这些分析, 柱状纳米孪晶金属相对于孪晶界90°, 0°和45°塑性变形中开动的滑移系分别属于硬模式I, 硬模式II和软模式.
不同方向的压缩实验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不同滑移系类型的开动对纳米孪晶金属的强度、塑性和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
与90°和0°压缩变形导致孪晶界或孪晶片层内部高密度位错聚集的情况明显不同, 45°压缩变形后孪晶片层内部只存在少量位错(图5c[
不同加载方向压缩实验和微观结构观察证明, 改变加载轴与孪晶界的相对方向可以有目的地改变纳米孪晶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 垂直孪晶界时, 位错滑移并穿过孪晶界的过程起主要作用, 滑移系属于硬模式I; 平行孪晶界时, 变形机制转变为孪晶片层内贯穿位错受限滑移, 滑移系属于硬模式II; 与孪晶界呈45°时, Shockley不全位错沿孪晶界滑移及孪晶界迁移开始控制塑性变形, 滑移系属于软模式. 随纳米孪晶金属塑性变形位错机制的改变, 其宏观力学行为, 如屈服强度、加工硬化率及塑性变形能力等均发生明显变化. 孪晶界主导位错行为的取向依赖性是导致择优取向纳米孪晶金属强塑性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利用大量实验测试、微观结构观察, 并结合计算模拟和理论分析可不断加深对纳米孪晶金属塑性变形机制的理解. 纳米孪晶金属的微观结构参数(如孪晶片层厚度、孪晶长度、晶粒取向以及孪晶界取向等)均可影响其塑性变形中的具体位错机制和宏观力学行为. 但是, 如何有目的地设计这些微观结构参数的组合以获得综合力学性能的最优化仍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优化样品制备工艺和完善晶体塑性模型计算.
目前, 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孪晶Cu, 而其它类型纳米孪晶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尚缺乏系统研究[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