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属学报  1973, Vol. 试刊号 Issue (0): 63-75    
  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一种铁基高温合金的喷丸强化
No Author
金属研究所疲劳研究组;金属研究所X光实验室
No Author
引用本文:

No Author. 一种铁基高温合金的喷丸强化[J]. 金属学报, 1973, 试刊号(0): 63-75.
. [J]. Acta Metall Sin, 1973, 试刊号(0): 63-75.

全文: PDF(1738 KB)  
摘要: 本文研究了喷丸强化对提高一种铁基高温合金疲劳性能的作用,并着重考虑了在温度和交变应力的长期作用下由于应力弛豫而引起的强化效果的改变。 实验中发现,喷丸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这种铁基高温合金的疲劳强度,当存在应力集中时效果更为明显。但高温和交变应力的长期作用能够造成残余压应力的弛豫,导致强化效果的逐渐降低。用X-射线衍射仪和“弧高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400°、600°、700℃)的应力弛豫过程。 断口分析指出喷丸处理显著地增加了试样的表面强度,延缓了裂纹沿表面的扩展速度。 工作中还对喷丸后试样的高温持久强度及喷丸与未喷丸区域界面的作用进行了少量的实验。 综合这些结果,作者认为当零件以疲劳为主要破坏形式时,这种合金喷丸强化的有效上限温度可达700℃;如果零件主要受到静态应力的作用,蠕变断裂是主要破坏形式时,在650℃以上就不宜采用喷丸处理。至于中温和常温区,喷丸强化对改善这种合金的疲劳性能,降低合金的缺口敏感程度,提高零件工作的可靠性都是十分有利的。
    
[1] 萨威林,M.M.,喷弹硬化,(1960) ,机械工业出版社,277.
[2] 日本材料学会,金属疲劳,233(1964) ,457.
[3] Forrest, P. G., Fatigue of Metals., (1962) , 176, 185.
[4] #12.
[5] Jones, W. and Wilkes, G. B., ASTM Proc., 50(1950) , 744.
[6] --,内部资料,(1970) .
[7] 金属研究所资料,(1970) .
[8] Burck, L. H. et al, Met. Trans., 1(1910) , 1595.
[9] 柯列廸,B.D.,X射线金属学,(1965) ,296.
[10] 日本材料学会,X线应力测定法,(1966) ,170.
[11] Kennedy, A. J., Processes of Creep and Fatigue in Metals, (1962) , 283.
[12] Thompson, N. and Wadsworth, N. J., Metal Fatigue, Advanced Phys., 7(1958) , 72.
[13] Plumbridge, W. J. and Ryder, D. A., Met. Reviews, 3(1969) , No. 8.
[14] 基什金等,冷作硬化时ЭИ437A合金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影响的研究,(1965) ,74.
[15] Niemi, R. M. and Johnson, R. E., ASTM STP495, (1971) .W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