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报  2017 , 53 (12): 1603-1610 https://doi.org/10.11900/0412.1961.2017.00110

Orginal Article

CM247LC单晶高温合金中MC碳化物对γ/γ′共晶反应的影响

马德新1, 王富2, 温序晖3, 孙德建4, 刘林4

1 深圳万泽中南研究院 深圳 518045
2 Foundry Institute, RWTH Aachen University, Aachen 52072, Germany
3 东方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能量转换技术研发中心 成都 611731
4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72

Influence of MC Carbides on the Formation of γ/γ′ Eutectics i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CM247LC

MA Dexin1, WANG Fu2, WEN Xuhui3, SUN Dejian4, LIU Lin4

1 Wedge Central South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518045, China
2 Foundry Institute, RWTH Aachen University, Aachen 52072, Germany
3 Energy Conversion R&D Center, Central Academy, Dongfang Electric Co., Chengdu 611731, China
4 State Key Laborotory of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中图分类号:  TG21

文章编号:  0412-1961(2017)12-1603-08

通讯作者:  Correspondent: LIU Lin, professor, Tel: (029)88492227, E-mail: linliu@nwpu.edu.cn

收稿日期: 2017-04-5

网络出版日期:  2017-12-10

版权声明:  2017 《金属学报》编辑部 《金属学报》编辑部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51331005、51690163和5163100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No.2016YFB0701405,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项目No.JSGG20150731142227736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德新,男,1955年生,教授

展开

摘要

在0.2 mm/min的抽拉速率下对高温合金CM247LC进行了单晶定向凝固实验,观察分析了水淬的糊状区内的组织。结果显示,合金凝固时首先形成γ枝晶,然后初生MC碳化物在γ枝晶尖端稍后的位置开始形成,γ/γ′共晶在凝固最后阶段析出。值得注意的是,γ/γ′共晶反应是以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都完全不同的MC碳化物作为异质形核核心,而不是依附在形核条件更好的γ相上。检测结果表明,在MC碳化物基底上形成的γ/γ′共晶体具有杂乱的晶体取向,与单晶γ相基体的取向完全不同,说明宏观上为单晶体的高温合金铸件实际上可能含有许多微小杂晶晶粒,使得铸件的单晶性受到影响。

关键词: 高温合金 ; 单晶 ; 定向凝固 ; MC碳化物 ; γ/γ′共晶

Abstract

The structure formation of superalloys is very complicated because of their multicomponent composition and multiphase transition processing. Duo to the limitation of some pre-conditions, the structure formation can not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by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method. Knowledge about the structure is critical for the design of the following heat treatment process. In this work, a single crystal (SC) sample of superalloy CM247LC was directional solidified in a labor Bridgman furnace with a pulling rate of 0.2 mm/min and then water quenched, to investigate the solidification sequence including MC carbide and γ/γ′-eutectic.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γ-phase is firstly formed in the form of dendrites; it is then followed by the homogeneously precipitation of MC carbides from the liquid behind dendrite tips. Near the end of solidification the interdendritic residual liquid transits into γ/γ′-eutectics. It is interesting to found that the γ/γ′ eutectics do not nucleate on the existing γ -phase, but preferably on the MC carbides which have completely different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The result of EBSD examin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γ/γ′ eutectics formed on the MC substrates have random crystal orientations compared to the SC γ -matrix, exhibiting the misoriented multi-crystal microstructure in the so called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casting.

Keywords: superalloy ; single crystal ;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 MC carbide ; γ/γ′ eutectic

0

PDF (477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马德新, 王富, 温序晖, 孙德建, 刘林. CM247LC单晶高温合金中MC碳化物对γ/γ′共晶反应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17, 53(12): 1603-1610 https://doi.org/10.11900/0412.1961.2017.00110

MA Dexin, WANG Fu, WEN Xuhui, SUN Dejian, LIU Lin. Influence of MC Carbides on the Formation of γ/γ′ Eutectics i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CM247LC[J].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17, 53(12): 1603-1610 https://doi.org/10.11900/0412.1961.2017.00110

镍基高温合金作为复杂的多元体系,其凝固过程中先后有多种相变发生。Yukawa等[1]以合金IN-100为例进行研究,认为一般条件下高温合金的凝固过程有以下几种相变特征:在合金熔体冷却到熔点之下后,γ-固溶体作为领先相以枝晶的形态从熔体中生成;紧接着是初生MC碳化物在熔体中析出;然后是γ-枝晶迅速粗化和MC碳化物相应生长的过程;直到凝固的最后阶段,γ/γ′-共晶团从枝晶间的残余液体析出,同时,在领先相γ-枝晶的基体上,出现细小的γ′颗粒的固态析出。所以一般的镍基高温合金铸态组织主要由大量的γ-枝晶和少量的MC碳化物及γ/γ′-共晶团还有固态析出γ′颗粒组成。

在用于等轴晶和定向凝固铸件的高温合金中,一般会加入一定量的C元素,通过碳化物的形成来强化晶界[2,3]。在单晶合金的发展中,由于晶界的消失,晶界强化元素如C、Hf、B和Zr被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去掉,以提高热处理中合金的初熔温度。但最近以来,少量C元素又被加入一些商用单晶高温合金中,目的是用来净化合金、减轻难熔元素的偏析和强化那些难以避免的小角度晶界[4~6]。研究[7,8]表明,在加了0.1%C (质量分数)的单晶合金中,会在合金的熔点附近形成富Ta的MC碳化物。这些MC碳化物的形成虽然对其它元素的偏析行为有所改变,也能阻止枝晶间的对流,因而能减轻雀斑等缺陷的产生[9],但对整体枝晶组织的形成影响不大,与合金基体组织也无共格关系[10,11]

作为铸造高温合金中的重要组成相,MC碳化物的形成主要受合金成分和铸造工艺影响。人们过去的大量工作[12~18]主要是研究初生MC本身在各种凝固条件下的形态、尺寸和体积分数的变化。对于凝固过程中先后出现的MC碳化物析出和γ/γ′共晶反应,人们一般作为2个相互独立的相变过程来研究,即稍低于合金液相线的L→L+MC以及更低温度的共晶反应L→γ/γ′ [1]。但也有近期研究[19~21]认为,在含C高温合金低速凝固条件下,L→γ/γ′共晶反应前会发生包晶反应L+MC→γ/γ′。研究者[22~25]对铸造高温合金的凝固过程和相析出进行了大量研究,一般认为共晶的领先相会在γ初生相上优先形核,尚未注意到另一个初生相MC型碳化物与共晶形成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相应实验来考察初生MC碳化物对高温合金凝固过程特别是后续的γ/γ′共晶反应及最终铸态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本实验所用高温合金是含低C的CM247LC,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 0.094, Al 5.49, Ti 0.74, Cr 8.03, Mo 0.50, Co 9.41, W 9.87, Ta 2.9, Hf 1.36, Ni 余量。首先在VIM-IC 5S大型真空定向凝固炉中将合金CM247LC铸成直径为20 mm的单晶试棒,再用带液淬装置的小型定向凝固炉对试棒进行重熔和定向凝固实验。为了清楚地观察凝固过程中的组织演化,需要采用较低的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目的是建立一个较宽大的固/液共存区即糊状区,形成较长时间的凝固过程。为此将炉子底部的隔热板进行了加厚,并去掉了隔热板下面的冷却水套。

实验前先将小型定向凝固炉预热到1500 ℃,将装入陶瓷保护管中的单晶试棒在Ar保护下从底部通过隔热板升入炉中,使试棒上半部熔化。再将试棒以0.2 mm/min的速率向下抽拉,使试棒的被熔化部分保持原有晶向进行单晶定向凝固。经测定,凝固过程中糊状区的平均温度梯度约为5.1 K/mm。等试棒抽拉到设定距离后打开夹持装置,试棒落入炉下的水箱得到液淬,从而使糊状区中凝固过程的状态得到冻结保存。

除了对试棒进行纵向切片,还在水淬的糊状区内截取了20个横截面,用来考察凝固过程中的相变过程和组织变化。将样品研磨和抛光后用1.5 g CuSO4+40 mL HCL+20 mL C2H5OH溶液进行腐蚀,用Axioplan 2型光学显微镜(OM)进行组织观察,并计算出不同截面位置处的固相分数。并采用Ultra-55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必要的样品进行观察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取向成像。利用SEM附带的能谱分析仪(EDS)分析形成的碳化物成分。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γ相枝晶的形成

图1a中的试棒纵截面为水淬的糊状区上部,显示出典型的γ相柱状树枝晶生长形貌。图1b中的横截面位于枝晶尖端后3.25 mm,比起枝晶尖端温度降低了约16.6 K,此时γ-枝晶的固相体积分数约为0.52,枝晶间还有大量的液体。图1c中的横截面位于固/液共存区底部,在枝晶尖端后约20.00 mm,比枝晶尖的温度低约102.0 K,此时凝固过程基本结束,在粗化的枝晶间能看到少量的γ/γ′共晶和初生MC碳化物。总的固相体积分数约为0.97,绝大部分为γ-枝晶。可见合金的凝固过程主要是γ相枝晶的长大过程。

图1   水淬试棒上部的纵截面和糊状区不同深度的横截面

Fig.1   OM images of longitudinal section in the quenched sample (a), and transverse sections in depths of 3.25 mm (b) and 20.00 mm (c) in the mushy zone

不论从试棒的纵截面还是横截面,都可看到所有树枝晶的取向完全一致。由于没有发现任何大小角度的晶界,可认为试棒为质量很好的单晶铸件。

2.2 MC碳化物的析出

图2a中的横截面位于枝晶尖端后1.15 mm,比凝固前沿温度降低了5.9 K,固相分数约为0.28。在γ-枝晶旁边的水淬液体中,可见一个尺寸约10 μm的粒状初生MC碳化物。由于在更前位置没有发现MC的存在,说明初生MC碳化物开始形成的部位是在γ-枝晶尖端稍后约1 mm的深度。图2b中的横截面位于枝晶尖端后约1.75 mm处,相应的温度下降8.9 K,固相分数约为0.42,粒状MC碳化物尺寸明显增大。由于γ-枝晶的横向长大,初生MC碳化物已经被部分裹陷。图2c中的横截面位于枝晶尖端后约19 mm处,相应温度下降了97 K,已经处于凝固末期,枝晶间液体很少,但γ/γ′共晶反应即将但还未开始。MC碳化物已长成更大尺寸的块状或锚状。值得注意的是,碳化物块一端裹在γ-枝晶内,另一端则伸到枝晶间的残余液体中。由于凝固速率较慢,液体中元素扩散比较充分,MC碳化物能从液体中得到足够的形成元素,从而长成粗大的块状或锚状形状。

图2   糊状区中不同深度横截面的MC碳化物形貌

Fig.2   Transverse section morphologies of MC carbides in depths of 1.15 mm (a), 1.75 mm (b) and 19.00 mm (c) in the mushy zone

2.3 γ/γ′共晶反应

图3a和b的横截面处于γ/γ′共晶反应刚开始的位置,显示了γ/γ′共晶团的形核状态。由于形核是在瞬间发生,紧接着是γ/γ′的快速生长,所以核心部位的共晶组织非常细密。图3a和b上显示的核心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生长。快速生长的γ/γ′共晶前沿会产生一个溶质扩散边界层,在水淬时形成一层浅亮色包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γ/γ′共晶团的核心不是依附在γ-枝晶上,也不是从枝晶间的液体中产生,而是以初生MC碳化物为基底形成。

图3   水淬糊状区中γ /γ'共晶以MC碳化物为基底的形核和长大过程

Fig.3   Transverse sections of the water quenched mushy zone showing the nucleation (a, b) and growth process (c, d) of γ /γ' eutectic islands based on the existing MC carbides

在更深一点位置的截面显示了γ/γ′共晶在枝晶间液体中的继续长大(图3c)。由于生长速率的降低,共晶片层变得越来越粗大,形成花瓣状的组织。需要注意的是,图3c中γ/γ′共晶团的形核也是以初生MC为基底,核心处于锚状MC 2个晶面的夹角处。

图3d中的横截面接近试棒糊状区的最低端部位,凝固过程接近完成。图中的3个γ/γ′共晶团都是以初生MC为基底形成。这并非偶然现象,因为在对本试棒的OM观察中发现,几乎所有的γ/γ′共晶团的核心部位都存在初生MC。这说明在凝固过程中2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相依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在共晶反应基本完成后,由于低熔点元素的富集,仍会有极少量的残余液体存在于枝晶间,使得凝固过程并没有完全结束。一般还需延续一些时间,才会使这些微小熔池完全消失。

2.4 MC碳化物成分

用EDS对铸态组织中的6个初生MC碳化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各元素i的平均含量列于表1,并与母合金中相应元素含量 C0i做了对比,用比值ki= CMCi/ C0i表示元素iMC碳化物和合金基体中的分配比,显示其对初生MC形成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元素C、Ta、Hf和Ti的k远高于1,为典型的MC形成元素。而元素Al、Ni、Co和Cr的k远小于1,几乎不存在于MC中,当初生MC从合金熔体中形成时将这些元素排出,从而在MC的生长前沿发生富集。相比之下,Mo和W的k只是分别大于和略小于1,对MC形成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远没有其它元素那样明显。

表1   初生MC碳化物中各元素i的平均含量(CMCi)及与母合金相应成分(C0i)的比值ki

Table 1   The mean compositions of element i in MC carbide (CMCi) and in alloy (C0i) and ki

ElementAverageC0iki =CMCi/C0iMC element
C3.380.0937.56Yes
Al0.125.490.02No
Ti7.170.749.69Yes
Cr0.338.030.04No
Mo0.630.501.26N.D.
Co0.289.410.03No
W6.439.870.65N.D.
Ta58.602.9020.20Yes
Hf21.101.3615.52Yes
Ni1.9561.610.03No

Note: N.D.—non dertermined

新窗口打开

2.5 MC碳化物和γ/γ′共晶与γ相之间的取向关系

图4a为试棒某横截面轻微腐蚀后的OM像,显示了包括γ相、MC碳化物和γ/γ′共晶团的典型铸态组织。其中MC处于γ/γ′的核心位置,为后者形核结的基底。图4b为相应的EBSD取向图。其中γ相、MC和γ/γ′分别呈红、深蓝和黄色,说明它们具有明显不同的取向。初生MC是从液体中自由析出,具有随机的晶体取向,不受初生γ相取向的影响。而γ/γ′是在初生MC的某个晶面上形核长大,其取向由MC相应晶面所决定,也与初生相γ的取向无关,因而在EBSD取向图中呈现明显不同的颜色。

图4   水淬糊状区横截面的OM像和EBSD取向成像图

Fig.4   OM image (a) and EBSD orientation map (b) showing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MC carbide, γ /γ' eutectic and γ dendrite

图5a为试棒另一截面的SEM像,显示γ相、MC和γ/γ′的典型组织,由于没有进行腐蚀,γ/γ′共晶的片状组织没有显示出来。图5b为相应的EBSD取向成像图,其中γ相与图4b中的一样也呈红色,这是因为2个截面来自同一单晶试棒,其基体γ相的取向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MC碳化物和γ/γ′共晶体都是蓝色,显示了在此切面上,MC与γ /γ′有着相同的取向,但它们与基体γ相的取向则无关系。这再次证明了是MC碳化物而不是γ相在γ /γ′形核结晶时起了基底作用,从而决定了γ /γ′的取向。这也说明在单晶试棒的γ相基体上有着许多杂乱取向的微小晶粒,影响了铸件单晶的完整性。

图5   水淬糊状区横截面的SEM像和EBSD取向成像图

Fig.5   SEM image (a) and EBSD orientation map (b) of another section showing the structure and crystal orientations of γ-dendrite, MC carbide and γ /γ' eutectic

3 讨论

3.1 凝固过程

图6为合金在本实验条件下的定向凝固过程示意图。随着凝固前沿的推进,合金熔体由于温度降至熔点以下而进入糊状区。糊状区可分为几个部分,作为凝固过程的相应阶段:(1)首先是在糊状区的顶端液相中,γ相作为领先相以枝晶形貌长出,表现为L→γ的单相凝固。从本实验结果看,此过程比较短暂,仅达枝晶尖端后约1.15 mm,相应的温度下降约为5.9 K,固相分数约为0.28;(2) 在随后的第二阶段除了继续进行L→γ,还发生了初生MC碳化物从液体中析出长大(L→MC)。这个阶段占了整个凝固过程的绝大部分,主要表现为γ枝晶的持续长大和粗化,MC碳化物只占很小的分量。此阶段长度达约20 mm,相应的温度下降约为92 K,固相分数最后达到约0.95;(3) 凝固的最后阶段,以γ /γ′共晶组织的析出(L→γ /γ′)为特征。其特点是γ /γ′依附在MC碳化物上而不是γ相上形核长大,因而其取向由MC决定而与γ相无关。此阶段的γ /γ′共晶反应比较快,在糊状区中所占长度约为2 mm。但由于低熔点元素的富集,仍会有极少量的残余液体以微小熔池的方式存在于枝晶间,延迟了凝固过程的完全结束。

图6   糊状区内凝固过程示意图

Fig.6   Schematic of solidification sequence in the investigated mushy zone

3.2 MC碳化物作为γ /γ′共晶的形核核心

固相的结晶都以形核开始,而且尽可能以已存在的固相质点作为异质核心,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形核阻力。在γ /γ′共晶团结晶开始前,固/液相区中已存在γ相枝晶和初生MC 2种先行相,其中γ相占了绝大多数的体积和表面积分量。更为重要的是,γ /γ′共晶团中的γγ′相与γ-枝晶完全或几乎完全同质同构。所以先行相γ-基体应该是γ /γ′共晶形核的最佳基底。相比之下,MC不但数量少,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都与γ /γ′显著不同。但事实上,如图3所示,在本实验条件下,γ /γ′在固液相区中的析出却是选择MC而不是γ-枝晶作为结晶形核核心。

对于这种异常现象,可以推测为:在初生MC碳化物长大时,由于元素Al、Ni、Co和Cr不被容纳(表1),被排除在MC周围形成富集。其中Al和Ni为γ′相形成元素,Ni、Co和Cr为γ相形成元素,造成了γ′γ两相共生的良好条件。特别是当凝固速率低时,MC呈大尺寸块状,排出大量的γ′γ形成元素,且不易扩散,容易使MC周围的液体成分超过饱和度而发生γ /γ′共晶反应。这种化学势的优势在先行相γ枝晶的界面上并不具有,因其自身消耗了γ相形成元素,使得液体成分难以达到γ /γ′共晶反应所需要的饱和度。当然,上述解释只是一种推测,还需进一步验证。总之,对MC碳化物优先成为γ /γ′共晶反应核心并引起共晶团杂乱取向这一现象,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3.3 一般铸件中的MC碳化物和γ /γ′共晶

本实验中使用了较低的凝固速率,以实现较缓慢的凝固过程和得到较粗大的铸态组织,从而能够观察到MC碳化物对共晶体析出的显著影响。可以想象,在较高的凝固速率条件下,细小的MC碳化物排出的γ′γ形成元素的总量会减少,富集程度不高,MC周围γ′γ两相共生的化学势优势将减弱,因而对γ /γ′共晶反应的促进作用将减小。另一方面,由于MC的尺寸很小,很难切到其正好处在γ /γ′共晶体核心位置,这也是长期以来MC对γ /γ′共晶体的形核激发作用一直没有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图7为合金在抽拉速率为3 mm/min下铸成的单晶铸件中的一个切面。由于凝固速率较快,MC碳化物比较细小。某些MC碳化物处在γ /γ′共晶体的形核位置(如图7箭头所指),这说明,MC碳化物对γ /γ′共晶体形核结晶的影响仍然存在。

图7   CM247LC铸件的铸态组织

Fig.7   As-cast structure of a CM247LC casing, showing the γ /γ'-eutectics nucleated on the small MC carbides

3.4 γ /γ′′共晶与γ相之间的取向关系

在本实验中,所谓的单晶凝固只保证了基体γ相的单晶性。从图4和5可以看出,铸态组织中的MC和γ /γ′共晶体与基体γ相的取向并不一致。特别是γ /γ′共晶在整个组织中具有不小的体积分量,这就严重影响了铸件单晶的完整性。在抽拉速率较高时,以MC为基底形核的γ /γ′会减少,但却不会消失,即使在生产条件下也会出现(图7)。也就是说,所谓的“单晶”铸件虽然在宏观上并无杂晶和雀斑等晶粒缺陷及其形成的晶界,所有枝晶的生长方向都是一致的,但在微观上却并不是单晶组织,因为枝晶间存在着杂乱取向的γ /γ′共晶体,成为微小的杂晶晶粒。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铸件进行固溶热处理时γ /γ′共晶一般不会全部溶掉,而是有相当部分的残留。这些晶向杂乱的残余γ /γ′共晶体会给“单晶”部件的高温性能带来隐患;它们也可能作为再结晶的核心,长大成较大的杂晶晶粒。因此对于γ /γ′共晶基础上形成的杂晶在热处理中的行为,也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总之,如何使高温部件的晶体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单晶,从而实现高温性能的最佳化,应引起注意。

4 结论

(1) 初生MC碳化物在γ枝晶尖端稍后的液体中析出,并受到逐渐粗化的γ枝晶的裹陷,依靠与枝晶间液体的接触,能够连续生长为较粗大的块状或锚状。

(2) 凝固过程最后阶段中γ /γ′共晶体的形核核心是与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显著不同的初生MC碳化物,而不是几乎完全同质同构的初生γ相。推测其原因是,MC周围同时富集Al、Ni、Co和Cr等γ′γ相形成元素,造成了γ′γ两相共生的良好条件。

(3) 在生产条件下定向凝固的铸件中,也能发现以MC为核心的γ /γ′共晶体组织。说明随着凝固速率提高,MC尺寸变小,但对γ /γ′共晶体的形核激发作用却不会消失。

(4) 由于初生MC碳化物是从液体自由析出,依附在MC上形核长大的γ /γ′共晶体的取向也是杂乱的,与γ相基体并不一致,这使得宏观上为单晶组织的高温合金铸件在微观尺度上却是多晶体。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