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TG172
文章编号: 1002-6495(2014)01-0001-07
接受日期: 2013-05-13
网络出版日期: --
版权声明: 2014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编辑部 版权所有 2014,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编辑部。使用时,请务必标明出处。
作者简介:
李江,男,1987年生,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国产压力容器材料高温高压水腐蚀疲劳行为
展开
摘要
综述了轻水堆 (LWR) 核电站焊接结构材料环境促进开裂 (EAC) 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环境、材料、应力等相关影响因素,讨论了几种主要高温高压水EAC机理及考虑EAC效应的设计模型,最后指出了核电焊接结构材料EAC研究面临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Abstract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ally assisted cracking (EAC) of the welded structural metallic materials for light water reactor (LWR) nuclear power plants was reviewed. Thre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AC of the welded metallic material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cluding corrosive environments, susceptible materials and stresses. Several EAC mechanisms and EAC involved design models are discussed. The coming possible research topics and directions in this area are also proposed.
Keywords:
焊接是轻水堆 (LWR) 核电站设备制造、安装及检修广泛应用的材料连接技术。由于LWR的服役环境苛刻 (具有特定水化学的高温高压水、辐照等),加上焊接结构材料复杂的显微组织及局部存在焊接缺陷、残余应力和冷加工等的特点,导致焊接结构材料成为LWR核电站服役构件中的薄弱环节。运行经验和研究均表明,LWR核电站的焊接构件的环境促进开裂 (EAC) 是影响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表1列出了过去几十年全球LWR核电站焊接结构材料EAC的典型案例。可见,焊接结构材料在核电环境中的腐蚀损伤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威胁LWR压力边界的服役安全。因此,研究LWR核电站焊接结构材料的EAC行为与机理,发展考虑EAC效应的寿命设计模型,对保障现役LWR核电站安全运行及新电站的安全设计,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LWR核电站结构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同种金属焊接和异种金属焊接。表2列出了LWR核电站涉及的主要焊接结构材料及其在核电站中的应用部位。
过去的几十年,在压水堆 (PWR) 核电站一回路系统中,600合金与其焊材82/182合金同种金属焊接构件曾发生过多起开裂和泄露事故,主要是焊接热影响区 (HAZ) 具有较高的EAC敏感性[
表1 核电环境中焊接件EAC案例
| 年代 | 发生部位 | 焊接结构材料 | 失效方式 | 参考文献 |
|---|---|---|---|---|
| 1969 | La Cross沸水堆安全端 | 304 | 沿晶应力腐蚀 (IGSCC) | McMinn等[ |
| 2000 | Ringhals Unit核电站压力容器安全端 | 600/182 | 应力腐蚀 (SCC) | Jenssen等[ |
| 1991 | Bugey 核电站压力容器顶部控制棒驱动机 | 600/182 | 穿晶应力腐蚀 (PWSCC) | Bamford等[ |
| 构(CRDM)喷嘴 | ||||
| 2000 | V.C.Summer核电站压力容器安全端 | A508/182/304 | SCC | Bamford等[ |
| 2002 | Davis-Besse核电站CRDM喷嘴 | 600 | SCC | Park等[ |
表2 LWR核电站涉及的主要焊接结构材料及其应用部位
| 分类 | 焊接结构材料 | 应用部位 |
|---|---|---|
| 同种金属焊接 | 镍基合金600/82或182 | 蒸汽发生器管、压力容器、稳压器、小口径管道 |
| 镍基合金690/52或152 | ||
| 低合金钢对焊 | 压力容器 | |
| 异种金属焊接 | 不锈钢/低合金钢 | 压力容器、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内耐蚀性堆焊层 |
| 不锈钢/镍基合金 | 主回路循环系统管道、堆内构件 | |
| 不锈钢/镍基合金/低合金钢 | 压力容器、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安全端 |
异种金属焊接也是LWR核电站中常见的焊接形式,如不锈钢与低合金钢、不锈钢与镍基合金等的焊接。近些年核电站异种金属焊接构件的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其腐蚀开裂问题也成为重要的安全隐患[
研究表明[
LWR焊接结构的应力来源主要是残余应力和外加应力。首先,残余应力主要集中于焊接构件的HAZ内。焊接过程中,由于HAZ拥有最高温度和较快的升温和冷却速度,造成HAZ内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
镍基合金、低合金钢和不锈钢是LWR核电站的主要结构材料。核电焊接结构材料本身的特点使其EAC行为有自己的特点。首先,焊接构件过渡区的FB区域存在成分不均匀性,成分梯度变化导致材料耐蚀性发生变化[
LWR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 (25~360℃)、压力 (0~16 MPa)、pH值、溶解氧含量 (DO)、溶解氢含量 (DH)、冷却剂中特殊的离子 (如Zn2+,SO-,Cl-) 的种类和浓度、辐照等。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核电设备的本体材料上,但上述环境因素同样会影响核电焊接结构材料的EAC性能。研究表明,DO影响焊接结构材料的裂纹扩展,高DO有利于裂纹的生长。Paraventi等[
对于核电结构材料的EAC机理,典型的模型如下:
氢致开裂模型[
膜破裂/滑移溶解模型[
环境耦合断裂模型[
以上模型主要用于解释本体材料高温高压水EAC现象,对于焊接结构材料EAC现象的解释,Hanninen等[
以上总结了LWR核电站焊接结构材料EAC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虽然实际服役过程中核电焊接结构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表现为SCC,前人的研究工作也大多集中在这一方面,但考虑到实际服役时焊接构件难免会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加上复杂环境的交互作用,CF也是核电焊接构件EAC的潜在形式之一。而且,从EAC角度出发,SCC与CF机理有很多类似之处,因此核电服役环境中易发生SCC的焊接构件,在载荷条件满足时也必然容易发生CF。此外,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核电焊接结构材料是薄弱环节,有必要建立考虑EAC效应的焊接结构材料的疲劳设计模型,因此研究核电焊接结构材料在高温高压水中的CF行为与机理,有重要意义。关于考虑EAC效应的疲劳设计模型,前人在研究了温度、DO、硫含量、应变速率、动态应变时效 (DSA) 等因素对核电结构材料CF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
要开展核电焊接结构材料EAC行为与机理的研究,首先要从高温高压水模拟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方面着手。以高温高压水CF测试装置为例,如何实现精确水化学 (如DO、DH、pH值、电导率、离子浓度等) 调整和控制、如何精确测量疲劳试样标距段应变并实现应变反馈控制、如何减少加载轴与密封系统之间的摩擦力以避免实验误差以及如何提高实验效率等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影响核电焊接结构材料在服役高温高压水环境中EAC的因素众多,要建立考虑EAC效应的疲劳设计模型,需要将各影响因子植入到疲劳设计模型中,而这是以大量的高温高压水CF实验数据为基础的。高温高压水CF实验的特点是加载频率低,实验周期长。目前国外提出的环境疲劳设计模型是在积累了20~40 a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要建立国产核电焊接结构材料的环境疲劳设计模型,积累大量的高温高压水CF实验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从设计模型的角度,ASME法规给出的疲劳设计曲线虽然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核电站压力边界的设计,但没有充分考虑EAC效应,即疲劳寿命的环境影响因子。而2007年美国核管会颁布的RG 1.207导则明确要求新建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的疲劳设计与安全评估分析必须考虑环境损伤因素,这也是目前LWR核电站压力边界结构材料设计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
近些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统计模型[
对于核电焊接结构材料,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
(1) 目前同种金属焊接构件HAZ的组织性能及其对焊接结构材料EAC行为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SCC,鲜有考虑焊接结构材料因实际服役环境中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产生的CF行为,因此需要研究残余应变、微观结构、冷加工等对核电焊接结构材料高温高压水CF行为的影响规律与机理,尤其是外加应力和焊接残余应力如何交互作用导致或促进焊接结构材料的EAC。
(2) 对于异种金属焊接FB附近区域的碳扩散、微观结构变化和晶格结构差异与EAC之间的关系目前仍存在广泛争议,尤其是改变环境因素是否可以使裂纹穿过FB进入母材、异种金属焊接构件中type-II界线怎样影响裂纹的生长等问题仍有待澄清。
(3) 模拟核电高温高压循环水实验设备的控制精度和测试效率仍有待提高。
(4) 现有的高温高压水EAC模型是否能解释核电焊接结构材料的EAC行为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验证。选择性溶解-空位蠕变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镍基焊接结构材料EAC行为,但其普适性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5) 目前国产核电焊接结构材料的高温高压水EAC实验数据几乎为空白,积累国产核电焊接结构材料的EAC基础数据迫在眉睫。
(6) 如何考虑核电焊接结构材料复杂的成分、组织结构、应变分布和机械性能等特点及其与服役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定量评价EAC效应,建立核电焊接结构材料的疲劳寿命设计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难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