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16 , 52 (10): 1279-1296 https://doi.org/10.11900/0412.1961.2016.00323

Orginal Article

镁合金凝固过程三维枝晶形貌和生长取向研究进展:三维实验表征和相场模拟*

荆涛1, 帅三三1, 汪明月2, 郑启威1

1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成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交叉研究中心, 北京 100191

RESEARCH PROGRESS ON 3D DENDRITE MORPHO-LOGY AND ORIENTATION SELECTION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OF Mg ALLOYS: 3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HASE FIELD MODELING

JING Tao1, SHUAI Sansan1, WANG Mingyue2, ZHENG Qiwei1

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通讯作者:  Correspondent: JING Tao, professor, Tel: (010)62785854, E-mail: jingtao@mail.tsinghua.edu.cn

责任编辑:  JING TaoSHUAI SansanWANG MingyueZHENG Qiwei

收稿日期: 2016-07-22

网络出版日期:  2016-10-27

版权声明:  2016 《金属学报》编辑部 《金属学报》编辑部

基金资助: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5292和先进成形制造全流程建模与仿真创新平台项目2012ZX04012-011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荆 涛, 男, 1965年生, 教授

展开

摘要

Mg作为一种典型的hcp结构金属, 其枝晶形貌和生长取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针对镁合金中α-Mg 枝晶生长模型的描述以及多样性的起源等问题的研究都比较缺乏, 基于此, 本文综述了本课题组在镁合金凝固微观组织结构三维表征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借助同步辐射X射线微观断层扫描技术以及相场数值模型, 研究了镁合金凝固过程中α-Mg (X)枝晶生长选择多样性的形成机理以及固溶合金元素(Al, Ca, Zn 和Sn 等)、固溶元素含量(溶质浓度)等因素对α-Mg 枝晶生长选择和演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固溶元素、固溶元素含量等因素都会对镁合金中α-Mg三维枝晶形貌和择优取向产生重要影响. 在Mg-Ca和Mg-Al (hcp-fcc)合金中, 枝晶倾向于以<112̅0>或<224̅5>为择优方向生长. 在Mg-Sn (hcp-bct)合金中, 等轴生长的枝晶沿着基面上<112̅0>和偏离基面的<112̅X> (X2)方向形成一种18次分支的结构, 在Mg-Zn (hcp-hcp)合金中, α-Mg枝晶的择优取向会随着Zn含量的增加, 从<112̅0>方向朝偏离基面的<112̅1>方向发生连续转变, 并在转变的过渡区, 发现了超支化的藻状枝晶结构, 其原因可能是高各向异性Zn元素的引入带来的固/液界面自由能各向异性的变化. 研究结果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镁合金凝固过程中α-Mg枝晶生长形貌和分支结构选择多样性的规律. 同时基于快速X射线成像技术率先开展了镁合金凝固过程三维微观结构演化原位表征研究, 获得了镁合金凝固过程三维枝晶的生长演化过程.

关键词: 镁合金 ; 凝固 ; 三维枝晶形貌 ; 相场模拟 ; X射线微观断层扫描

Abstract

As a typical hexagonal close-packed structure metal, the dendritic morphology and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 of Mg would b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Current investigations still fall short on the thorough description of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dendrites growth patterns and their origin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re viewed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is group on 3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tructure in solidified magnesium alloys. Using synchrotron X-ray tomography and phase-field model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diverse α-Mg (X) dendrites and the affections of alloying element (such as Al, Ca, Zn, and Sn), solute concentration on the growth selection and evolution of α-Mg dendrites during solidifica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loying elements and solute concentration would impos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orphology and orientation selection of the primary α-Mg dendrites. In Mg-Ca and Mg-Al (hcp-fcc) alloys, dendrites tend to grow with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112̅0> or <224̅5>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expected direction. The equiaxed growth dendrites in Mg-Sn (hcp-bct) alloys evolve as a structure with 18 branches, six of which grow on the basal plane along <112̅0> and the remaining 12 along <112̅X> (X≈2) off the basal plane. For the case in Mg-Zn alloys, an orientation transition from <112̅0> on the basal plane to <112̅1> off the basal plane are observed with the increasing addition of Zn alloying element, a hyperbranched seaweed structure is also revealed with an interim composition. A probable explanation is that the addition of high anisotropy Zn would slightly alter the anisotropy of interfacial free energy in front of the growth interface which results in a dendrite orientation transition (DOT). These findings partially reveal the underlying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origination of the diversity dendritic morphologies and branching structures of α-Mg dendrites in Mg alloys. Furthermore, with the fast X-ray imaging facility, in situ observations of the 3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Mg alloys during solidification are also carried out and the evolution of α-Mg dendrites are obtained for further analysis.

Keywords: Mg alloy ; solidification ; 3D dendritic morphology ; phase-field simulation ; X-ray tomography

0

PDF (14657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荆涛, 帅三三, 汪明月, 郑启威. 镁合金凝固过程三维枝晶形貌和生长取向研究进展:三维实验表征和相场模拟*[J]. , 2016, 52(10): 1279-1296 https://doi.org/10.11900/0412.1961.2016.00323

JING Tao, SHUAI Sansan, WANG Mingyue, ZHENG Qiwei. RESEARCH PROGRESS ON 3D DENDRITE MORPHO-LOGY AND ORIENTATION SELECTION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OF Mg ALLOYS: 3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HASE FIELD MODELING[J].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16, 52(10): 1279-1296 https://doi.org/10.11900/0412.1961.2016.00323

镁合金由于质量轻, 除了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比强度高, 导热性、成型加工性好等)外, 还易于回收, 被誉为“21世纪的一种绿色工程材料”,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和电子产品等领域. 近年来, 随着对汽车轻量化、节能减排、能源高效、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工程系统等方面的需要, 以镁合金为代表的轻质合金在动力运输、电力储能以及3C产业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3].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商用镁合金基本都是以Mg-Al和Mg-Zn等为基的合金系, 如AZ和AM系列合金. 这些合金系大都属于亚共晶成分的合金系[2], 在凝固过程中均以α-Mg作为初生相, 共晶相以及其它少量的二次析出相是在初生基体相或者它们的间隙中形成的, 因而先凝固基体相的三维形貌、体积分数、晶粒分布及形成的初始网状互联枝晶结构对凝固合金的性能至关重要, 不仅决定了合金的成分偏析、晶内偏析、孔洞及夹杂的形成及分布, 还进一步影响后续的加工过程[4-6]. 如何在材料成型过程中控制或改变初生枝晶相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能够反映力学性能的组织-性能关系模型, 是实现控制组织、控制性能、研发新材料的关键.

工程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表现为典型的三维多晶结构, 且与材料的宏观性能紧密相关, 全面、准确地认识材料的组织特征尤其是三维微观结构, 对于深入研究材料性能及实际工况下的服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微观结构三维表征是当今国际公认的制造科学、物理科学、成像科学、材料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等交叉的重要学科前沿领域之一. 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采用序列层切[7-9]、扫描电镜中嵌套双光束聚焦离子束(FIB-SEM/EBSD)[10-16]、X射线微观断层扫描[17-25]等三维表征技术, 对合金材料、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多孔材料、生物材料等多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已获得了诸多材料的三维微观组织特征, 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微观结构演化数值模型.

由于X射线微观断层扫描技术具有非破坏性(no-destructive)和高分辨率, 也可以对跨尺度(毫米级到纳米级)的材料进行三维微观结构定性和定量化表征, 目前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生物、机械、地理、能源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的表征技术. 另一方面, 镁合金具有典型的hcp结构, 在枝晶形貌和生长选择多样性方面极具代表性[23,24,26-33]. 不过, 目前针对富Mg的铸造二元合金微观组织结构三维表征实验研究较少, 基于镁合金三维凝固微观组织的数值模拟研究也不多见, 所以, 人们对以hcp结构为基的镁合金的三维微观结构以及演化信息的理解尚不深入, 特别是对产生这些多样性组织结构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亟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综述了本课题组在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微观断层扫描技术和相场模拟对镁合金中α-Mg三维枝晶形貌和生长取向研究工作的进展[23,24,28-33], 通过研究确立了镁合金枝晶的生长模型并阐述了其演化规律, 基于实验获得的镁合金微观组织结构, 建立了完善的镁合金微观组织结构模拟的相场模型, 通过实验方法和相场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对铸造镁合金的三维组织形貌、枝晶特征、组织演化机理等进行了描述和预测, 以期完善枝晶理论并为控制凝固组织提供可靠的参考.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样制备

研究对象以二元镁合金为主, 围绕镁合金中α-Mg初生相枝晶的三维枝晶形貌和生长取向信息开展研究, 在合金成分的选择方面主要以亚共晶合金为主. 在亚共晶合金中, 初生α-Mg作为先析出相, 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最先形成, 构成了镁合金凝固微观结构的主要特征. 在镁合金母材试样的制备过程中, 选取商用的纯Mg, 纯Al, 纯Zn, 纯Sn以及Mg-20%Ca (质量分数, 下同)中间合金作为原始材料, 在传统的井式炉中进行熔炼, 分别制备了Mg-9%Al, Mg-Zn, Mg-9%Ca和Mg-15%Sn等二元合金.

在试样制备过程中, 从熔炼的母材合金中切取小块试样, 分别封装在带有螺纹密封的不锈钢管和石英管中, 将试样密封后置于可以精确控温的小型加热炉中, 加热到液相线以上20 ℃左右保温, 确保试样完全熔化, 然后以5 ℃/min左右的冷却速率在炉内冷却到液相线以下, 共晶线以上一确定温度, 然后, 快速放入冰水中进行淬火, 以保留一定温度条件下的枝晶凝固组织.

由于等轴凝固枝晶在生长过程中熔体周围的温度相对均匀, 降温速率较低, 枝晶的生长不会受到周围温度梯度差异的影响, 所以, 影响枝晶生长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枝晶的本征特征, 即金属的晶体学本征结构和枝晶周围熔体的特性, 如熔体的表面张力及其各向异性等因素. 晶体学结构对枝晶的生长形貌和取向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如表1[34]所示, 在立方结构(bcc或fcc)金属中, 主干枝晶倾向于沿着<001>方向进行生长, 而在hcp结构金属材料中, 枝晶通常以<11 2̅0>或者<10 1̅0>为择优生长方向[34-36].

表1   不同金属材料枝晶生长晶体学择优取向[34]

Table 1   Preferential growth orientations in metals with different crystal structures[34]

Crystal structurePreferred orientationExample
fcc<100>Al, Cu, Ni, γ-Fe
bcc<100>δ-Fe, succinonitrile, NH4Cl
bct<110>Sn
hcp<101̅0>H2O, Zn
<112̅0>Mg

新窗口打开

通过淬火获得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初生α-Mg枝晶组织后, 选择淬火效果较好的试样, 用线切割加工成同步辐射实验规定的尺寸(直径1~2 mm)后, 进行X射线成像实验, 以获取α-Mg三维枝晶形貌. 图1是镁合金淬火前后的金相组织特征.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普通铸态条件下镁合金组织细小, 从中难分辨出α-Mg枝晶组织, 淬火后的组织α-Mg枝晶明显地分散在基体中, 易于辨别和提取.

图1   Mg-9Al-0.7Zn合金普通铸态和淬火组织的OM像

Fig.1   OM images of Mg-9Al-0.7Zn (mass fraction, %) alloy
(a) normal casting (b) quenched

1.2 X射线微观断层扫描技术

由于X射线具有波长短和穿透性强2个显著特点, 是用于高分辨三维成像的最佳手段. 近年来随着高能X射线的普及和应用, 高分辨率的X射线微观断层扫描技术(high resolution X-ray computed microtomography, 简称XMT)已经广泛应用于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岩石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的三维微观结构的表征[18,25,37,38]. XMT的主要原理(如图2[39]所示)是通过探测器收集不同角度位置(通常是180°范围内)的二维投影图, 然后利用数学处理, 如通过滤反向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对系列投影图进行重构, 以获得层状切片[40], 切片图片的灰度值大小主要反映材料微观结构的信息. 再通过图片处理和三维显示软件, 对材料的不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最终获得材料的三维微观结构信息. 在实验过程中, 本工作主要利用单色X射线进行成像, 能量大小以及分辨率的选择根据试样的合金成分以及尺寸来决定, 能量通常选择在20~30 keV之间, 分辨率在1 μm左右, 视场大小为2048×2048, 在-90°~90°范围内一共拍摄了1200张投影, 每张投影的曝光时间为2~4 s.

图2   X射线微观断层扫描成像原理[39]

Fig.2   Schematic of X-ray tomography[39] (CCD—charge-coupled device )

本论文中关于同步辐射X射线微观断层扫描的实验工作, 是在国家大科学实验平台上海光源(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图3a) X射线成像及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BL13W1)完成的. 其基本的实验设备构造如图3b所示, 由光源、样品旋转台以及信号接收器三大部分组成.

图3   上海光源和BL13W1 X射线成像线站设备图

Fig.3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SSRF) (a) and experimental set-up in BL13W1, SSRF (b)

上海光源BL13W1线站主要性能指标[41]: 不聚焦单色光束; 成像方式: 同轴相衬, 显微CT; 光子能量范围: 8~72.5 keV; 能量分辨率(ΔE/E, 其中, ΔE为探测能量间隔, E为能量峰值): <5×10-3 ; 最大束斑尺寸: 45 mm (height)×5 mm (width) @30 m (X射线传最大传播距离) @20 keV (射线能量大小); 光子通量密度: 6×1010 phs/s/mm2@20keV@Si111(理论计算值); 成像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设计目标: 1.0 ms/frame; 空间分辨率: 1.0 μm.

在获得了带有材料微观结构信息的二维切片以后, 将其叠加, 再根据图像灰度值大小进行分割, 以提取特征信息进行定量化分析. 图片的处理过程如图4所示, 整个过程主要利用2种图片处理软件: Image J[42]和Avizo[43]. 在Image J中主要对图片进行一些预处理, 包括将32位图片转成16位图片, 裁剪边界冗余信息以及初步去除噪点等. 再将图片导入Avizo软件中进行过滤、二值化、去噪、分割、提取、三维显示以及定量化信息的获取等操作, 对于部分两相之间衬度不好的图片, 在软件中进行枝晶相的提取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适当采用手动分割来提取感兴趣的特征结构.

图4   实验图片处理过程及操作功能选择

Fig.4   Selecting different functions for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processing experimental images

1.3 相场模型

1.3.1 枝晶生长相场模型建立 相场方法是用于研究凝固过程枝晶微观组织结构演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引入一个相场变量, 避免了相变过程中需要跟踪两相界面而带来的复杂计算, 从而, 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计算过程. 本工作在研究枝晶生长选择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场模型主要基于Karma等[44-47]提出并不断完善的一个模型. 在该模型中, 考虑了界面能的各向异性, 温度场和溶质场的扩散作用, 因此适用于对二元合金的枝晶生长过程的模拟. 相场控制方程和温度场方程如式(1)和(2)[44-47]所示:

τnϕt=ϕ-λu1-ϕ21-ϕ2+wn2ϕ+

xϕ2wnwnϕx+yϕ2wnwnϕy+zϕ2wnwnϕz(1)

ut=Du2u+ϕt(2)

式中, ϕ[-1,1], 是相场变量, 其中 ϕ=-1表示液相, ϕ=1表示固相, 在 -1<ϕ<1的区域, 就是固/液两相的界面; τ用于表示界面处原子附着的特征时间, 对于金属系统一般为10-13; u代表无量纲过冷度, 当 u>0时, 固相自由能高于液相自由能, 发生固相向液相转变, 反之当 u<0时, 液相向固相转变, 即发生凝固过程; λ为相场和扩散场的耦合系数; w表示固/液界面的尺度; Du为热扩散系数; t为时间.

在二元合金的枝晶生长过程中, 溶质场是影响枝晶生长的重要因素. 因为溶质场的扩散系数远小于热扩散系数, 因此溶质扩散层的厚度远小于热扩散层, 在枝晶生长界面前沿位置溶质的梯度要远大于温度梯度. 在这种情况下, 枝晶生长的驱动力不再是简单地由热过冷度决定, 而是由成分过冷来取代. 据此, 溶质场的扩散方程如下[47]:

1+k-ϕ(1-k)2Ut=D1-ϕ2U+Jat+

12ϕt1+(1-k)U)(3)

其中, k表示溶质分配系数; U为无量纲溶质浓度; D是液相中的溶质扩散系数; Jat是溶质反截流项, 可以表示为 Jat=122[1+(1-k)U]ϕtϕϕ.

1.3.2 各向异性函数模型的建立 晶体内部的原子呈周期性排列, 使得晶体在不同晶向上的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异, 这就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各向异性是晶体生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特征, 因此在相场模拟中必须充分考虑各向异性对枝晶生长的影响. 在相场模型中, 反映枝晶形貌和分支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各向异性函数, 各向异性函数的选择决定了计算过程中枝晶生长的择优取向, 从而决定可以反映真实枝晶形貌的生长模式. 在相场模拟枝晶生长过程中, 各向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方向上的枝晶生长速率不同. 式(4)是最早用于描述二维条件下的六次对称生长模型的各向异性函数[46]:

γθ=γ0(1+ecos(6θ))(4)

式中, θ为界面法向与晶格坐标之间的夹角, γθ表示不同晶体取向的界面能大小, γ0为平均界面能大小, e为控制界面能各向异性大小的参数.

而在三维条件下, 镁合金等hcp结构的枝晶各向异性函数通常利用谐波函数组合而成[48], 其基本形式如下:

γθ,φ=γ01ε20y20θ,φ+ε40y40θ,φ+ε60y60θ,φ+ε66y66θ,φ+](5)

式中, θφ表示球坐标系数; ε20, ε40,ε60ε66分别为各向异性因子; y20,y40,y60y66分别为标准化的真实谐波函数, 可表达为: y20θ,φ=516π[3cos2θ-1]y40θ,φ=3/(16π)[35cos4θ-30cos2θ+3]y60θ,φ=13/(32π)[231cos6θ-315cos4θ+105cos2θ-5]y66θ,φ=6006/64π[sin6cos(6φ)](6)

基于式(5)和(6), 可推导出描述hcp结构基面上的六次对称方向以及偏离基面的生长方向的各向异性函数模型, 如式(7)所示:

γn=γ01e1nx6-15nx4ny2+15nx2ny4-ny61-1e2nz2+1e3nz4)](7)

其中, e1,e2e3的是用于调节沿着基面生长和偏离基面生长的方向强弱各向异性参数; ni是单位向量, 表示为 ni=ϕi(ϕx)2+(ϕy)2+(ϕz)2, 其中 i分别表示 x,yz. 由于目前无法通过实验获得镁合金界面能的数量级大小, 因此这些参数的选择大多是依据以往的数值模拟结果的经验值来确定[23,29,30].

2 实验结果

在制备了具有不同合金元素的等轴凝固的镁合金试样后, 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微观断层扫描技术, 分别表征初生相α-Mg的三维枝晶形貌, 以获得不同固溶元素条件下形貌多样的α-Mg枝晶生长形貌. 结合枝晶分支结构、镁合金晶体学特征以及EBSD实验结果(设备参数详见参考文献[33]), 对枝晶的择优生长方向进行表征, 以揭示不同镁合金系中α-Mg枝晶生长模型.

2.1 Mg-Al合金中 α-Mg三维枝晶形貌和枝晶分支结构

图5所示, 从图中可以发现, 在Mg-9%Al合金中, α-Mg以一种六次对称的板状结构生长, 在第三维c轴的方向并不体现明显的<0001>择优生长, 只是沿着厚度方向堆垛. 基于前人对Mg枝晶生长取向的实验[26,27]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48], 可以认为Mg-Al合金中α-Mg枝晶在基面(0001)以<11 2̅0>为择优生长方向, 形成一种雪花形的板状[23,29]. 这种枝晶生长形貌和分支结构与传统预期的六次对称的枝晶生长模型是一致的.

图5   通过2Dlivewire算法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术重构的三维α-Mg树枝晶形貌[23,29]

Fig.5   Reconstructured 3D α-Mg dendrite morphology with 2Dlivewire algorithm from a X-ray tomography[23,29]
(a) 2D slice (b) reconstructed 3D result

2.2 Mg-Ca合金中 α-Mg三维枝晶形貌和分支结构

图6是重构的等轴生长α-Mg 三维枝晶形貌. 从图6a中可以看出, 由于凝固过程冷却速率较低, 产生的过冷度不足以克服形核的能量壁垒, 所以难以在基体中形核, 因此, 观察到的晶粒大都是从试样的表面开始形核生长. 值得指出的是图中白色的结构为MgO团簇, 由于Mg/MgO之间的界面自由能较低[49], 所以MgO 能有效地作为α-Mg 枝晶的非均质形核基底. 在图6b所示的等轴生长的α-Mg(Ca)枝晶中, 观察到了6个主干枝晶臂, 通过对枝晶臂的形貌和分支结构进行分析发现, 在6个主干枝晶臂中并没有发现传统的六次对称生长模型, 反而发现了3种类型的围绕主干枝晶生长形貌: 分别对应5个二次枝晶(图6c), 4个二次枝晶臂(图6d)以及3个二次枝晶臂(图6e)枝晶生长模型.

图6   Mg-Ca 合金中α-Mg 枝晶形核基底选择和三维枝晶形貌

Fig.6   Nucleation selection and 3D dendritic morphology of α-Mg in Mg-Ca alloy
(a) 2D dendritic morphology (b) 3D dendritic morphology (c) 5 arms evolving around the trunk (d) 4 arms evolving around the trunk (e) 3 arms evolving around the trunk

为了更加彻底地分析枝晶的形貌和生长选择, 在三维可视化软件中选择以图7中枝晶臂1 (A1, 图7 中黑色虚线表示)为中心轴进行旋转, 发现了2个带有明显枝晶主干的晶体学平面: 截面1和截面2. 截面1上包含了4个明显的主干枝晶臂, 分别是枝晶臂A1, A2, A3和A6, 其中A2 与A1 之间的夹角约为72°, A3 与A2 以及A3 与A6 枝晶臂之间的夹角分别约为35°和72°. 在hcp结构镁合金中, 尤其是以fcc 结构的Al 为固溶元素的Mg-Al合金中, <11 2̅0>和<22 4̅5>已经在实验和理论上被证实为镁合金枝晶的择优生长取向. 据此, 结合hcp-Mg的晶体学结构, 通过理论计算, 可以毫无疑义地证实72°和35°的角度是普遍存在于hcp-Mg晶体中的<11 2̅0>和<22 4̅5>方向的夹角, 这与前人[26,27]观察到的镁合金枝晶的生长取向是基本一致的. 也就是说在Mg-Ca合金中, α-Mg枝晶倾向于沿<11 2̅0>和<22 4̅5>择优方向生长.

图7   等轴生长α-Mg(Ca)合金枝晶微观结构

Fig.7   Microstructures of equiaxed growth α-Mg(Ca) dendrites
(a) dendritic morphology and angles between arms in different first sections of Mg-Ca alloy
(b) dendritic morphology and angles between arms in different second sections of Mg-Ca alloy
(c) skeleton of α-Mg(Ca)
(d) angles between plane 1 and plane 2
(e) dendrite growth pattern of α-Mg(Ca)

为了进一步验证枝晶生长方向的准确性, 对截面2上的4个枝晶之间的夹角进行分析发现, A1, A4, A5以及A6之间的夹角分别约为52°, 75°和52°. 可以推测这些角度其实就是了Mg hcp结构中的<11 2̅0>, <22 4̅5>, < 2̅2̅45>和< 1̅1̅20>生长方向之间的角度. 这些结果充分佐证了对Mg-Ca合金等轴生长的α-Mg枝晶生长方向的确定是正确的.

此外, 在前面提到以A1为中心转轴旋转的过程中, 只发现了2个分布中有明显主干枝晶的截面, 通过在三维可视化软件标定了这2个截面之间的夹角(如图7d所示)约为32°, 结合前文截面1和截面2分析中获得的枝晶生长方向和hcp晶体结构特征, 截面1上的< 1̅1̅20>, <11 2̅0>, <4 2̅2̅5>和<2 4̅25>枝晶生长方向位于(1 1̅01)平面上, 而截面2上的< 1̅1̅20>, <11 2̅0>, <22 4̅5>以及< 2̅2̅45>枝晶生长方向位于(1 1̅00)晶体平面上. 通过计算(1 1̅01)与(1 1̅00)平面之间的夹角, 可以确认它与实验中获得的测量结果相吻合. 这无疑更加明确地证明了前文对枝晶生长方向的判断是正确的. 再将这些枝晶生长方向和枝晶所在的平面表示在hcp晶体结构中, 如图7e所示, 就获得了Mg-Ca合金中等轴生长α-Mg枝晶生长模型.

2.3 Mg-Zn合金中 α-Mg三维枝晶形貌和分支结构研究

除Mg-Al合金以外, Mg-Zn合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镁合金系, Zn元素的加入有效地提高镁合金熔体在铸造过程中的流动性, 改善了镁合金的铸造性能. Zn也是构成商用镁合金系AZ91的重要合金元素之一. 另外, Mg-Zn合金由于其共晶组织的多样性, 在不同的共晶组织发生转变时会释放或者吸收大量的热量, 因此还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储能材料[50].

Zn和Mg一样, 具有典型的hcp结构, 其枝晶生长也具有六次对称形状. 然而, 不同的是在Mg中, 通常枝晶的择优生长取向沿着<11 2̅0>方向[29], 而在Zn中, 枝晶的择优生长方向是另外一组六次对称的<10 1̅0>方向[36], 如表1所示. 另外,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48]发现, Mg晶体中不同对称方向之间的表面自由能各向异性值大概为1%, 而Zn晶体沿基面方向和垂直基面方向的界面能各向异性可以高达30%[51]. Friedli等[51,52]研究发现, 在Al-Zn合金中, 由于Al本身的各向异性较小(不到1%), 随着合金元素Zn含量的增加(5%~90%), 初生相α-Al枝晶的生长取向会发生连续转变, 枝晶主干和二次枝晶臂的择优生长方向会从传统的<100>方向逐步转变成<110>方向, 这称之为枝晶取向转变(dendrite orientation transition, 简称DOT)[35].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高各向异性元素的引入带来的熔体特性的改变会对枝晶的生长方向和形貌产生重要的影响.

与Al相似, Mg也具有相对较小的各向异性, 不同对称结构方向的各向异性值约为1%[48]. 基于此, 可以提出猜想: 是否在Mg-Zn合金中随着Zn元素含量的逐渐增加, 初生相α-Mg枝晶的形貌以及生长取向是否也会发生类似Al-Zn合金中的转变现象. Zn和Mg一样都属于hcp结构, 是否在Mg中固溶不同含量的Zn会更加容易引起枝晶取向转变. 根据这个猜想, 本工作制备了不同Zn含量的Mg-Zn合金: Mg-10%Zn, Mg-25%Zn, Mg-38%Zn以及Mg-50%Zn. 将合金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淬火, 获得低固相率生长完全的初生相α-Mg枝晶结构后, 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对其三维形貌和分支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 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 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 随着Zn含量的增加, α-Mg枝晶形貌和分支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直观上看, 除了Mg-38%Zn合金中的α-Mg枝晶表现为藻状结构(seaweed structure)或者超支化结构(hyperbranch)以外, 其它的枝晶都有明显的对称性分支结构. 为了更加清晰地显示枝晶的对称性和分支结构, 在4个不同的对称截面(S1, S2, S3和S4)上截取枝晶结构以获得不同对称面上的枝晶分支结构. 在S1截面上, 除了Mg-38%Zn以外, 其余的枝晶都表现为完美的六次对称结构, 根据hcp晶体结构特性, 可以粗略地认为S1为hcp结构中的基面, 也就是(0001)面, 6个分支沿着对称的6个方向进行生长. 其它2个对称截面S3和S4上的枝晶分支结构与截面S2 (图8a2~d2)是相同或者相似的.

图8   不同Zn含量的Mg-Zn合金中α-Mg三维枝晶形貌和枝晶分支结构

Fig.8   3D α-Mg dendritic morphologies (a~d) and branching structures (a1~d1, a2~d2) in Mg-Zn alloys with different Zn contents (S1 is the basal plane, and S2, S3 and S4 indicate the cylindrical plane)
(a, a1, a2) Mg-10%Zn (b, b1, b2) Mg-25%Zn (c, c1, c2) Mg-38%Zn (d, d1, d2) Mg-50%Zn

首先, 在Mg-10%Zn中, 观察到一种六次对称的雪花状结构, 这种枝晶形貌与Mg-9%Al[23,29,30]合金中发现的α-Mg的生长形貌是十分相似的. 鉴于<11 2̅0>是镁合金中常见的择优取向并且被广泛认可, 那么在这种六次对称的板状结构中, 假定6个枝晶臂沿着<11 2̅0>方向生长是相对合理的. 基于这个合理假设, 再来讨论Mg-25%Zn中观察到的枝晶形貌和分支结构, 从基面角度观察, 枝晶仍然是完美的六次对称结构, 而在垂直于基面的柱面方向, 原来沿着<11 2̅0>方向生长的枝晶开始产生分叉, 沿着逐渐远离基面的方向生长, 而且偏离的枝晶还会在其尖端产生分叉, 形成更多偏离基面的生长方向. 在Mg-38%Zn合金中, 虽然从基面角度可以观察到微弱的六次对称结构, 但是从整体来看, 枝晶表现为藻状生长的形貌, 很难从中找到hcp晶体对称的结构. 最后, 随着Zn元素的含量增加到50% (接近共晶成分), 基面六次对称结构依然清晰可见, 然而在垂直于基面的截面上(S2), 原本<11 2̅0>的择优方向消失了, 剩下的只有偏离基面的方向. 通过EBSD对其枝晶的生长方向进行表征, 如图9所示, 可以发现, 在Mg-50%Zn合金中, 12个枝晶沿着<11 2̅1>的方向生长.

为了更好地表征在发生连续转变过程中α-Mg枝晶与基面之间的偏差, 粗略地测量了偏离基面的枝晶臂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图10所示为随着Zn元素含量增加偏离角度的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见, 随着Zn含量的提高, 偏离角度逐渐增加, 这与Haxhimali等[35]利用相场方法通过控制各向异性参数获得的Al-Zn合金中α-Al枝晶臂分支产生的取向差(如图10b所示, ε1表示各向异性强度因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Al-Zn合金中, α-Al沿着<100>方向生长的枝晶产生分叉, 分叉的枝晶臂朝着逐渐偏离<100>的方向生长, 最终转变为以<110>为择优生长取向的枝晶结构. 相应地, 在α-Mg枝晶中, 在基面上沿着<11 2̅0>方向生长的枝晶以基面为对称面产生分叉结构, 沿着逐渐偏离基面的方向生长, 最后获得了沿着<11 2̅1>方向生长的枝晶分支结构.

图9   Mg-50%Zn合金中α-Mg枝晶生长方向

Fig.9   α-Mg dendrite growth orientation of Mg-50%Zn
(a) SEM image (b) EBSD image (Inset show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ndrite) (c) pole and inverse pole figures

图10   Mg-Zn合金枝晶臂偏离基面的取向差以及Al-Zn合金中枝晶臂偏离<100>方向的取向差[35]

Fig.10   Misorientation angles (φ) between the split dendrite arms and the basal plane in Mg-Zn alloys (a) and <100> in Al-Zn alloys (b)[35] as a function of Zn concentration (a1, a2, a3, c—axises of a hcp crystal structure, ε1—anisotropic parameter)

纵观在Mg-Zn合金中4种不同成分的Zn含量中发现的α-Mg三维枝晶形貌, 随着Zn含量的增加, 枝晶的形貌和分支结构发生了连续的转变, 从板状的六次对称结构到位于基面的生长方向的枝晶臂发生分叉并偏离原有择优取向的分支结构, 再到藻状的超支化结构, 最后变成以<11 2̅1>为择优取向的12次分支结构. 枝晶的生长形貌和取向经历了从各向异性到接近于各向同性, 然后又回到各向异性的转变过程. 由于枝晶是以等轴的方式进行生长, 且枝晶在生长过程中温度梯度相对较小, 周围的温度场比较均匀, 因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排除温度的因素影响枝晶形貌和分支结构的可能性. 实验的结果也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之前的猜想, 也就是说Zn元素含量的增加也会对镁合金枝晶形貌造成影响, 从而导致枝晶形貌和分支结构发生转变. 引起这种枝晶形貌转变的原因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合Al-Zn合金中观察到的枝晶取向转变, 值得指出的是, Haxhimali等[35]和Friedli等[51,52]提出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源于Zn元素的添加对α-Al枝晶生长前沿固/液界面自由能各向异性的影响. 由于Al的固/液界面自由能各向异性较小(约为1%), 当一些不同晶格类型的金属(hcp结构的Zn)作为固溶元素添加到铝合金中很容易对其界面能的各向异性产生扰动, 从而影响枝晶的生长方向. 考虑到Mg和Al表面自由能各向异性大小的相似性, 本工作观察到的Mg-Zn合金中的枝晶形貌和取向转变, 这初步解释了高各向异性的Zn对Mg枝晶生长界面能各向异性影响的原因.

2.4 Mg-Sn合金中α-Mg三维枝晶形貌和枝晶分支结构

Sn是一种典型的bct结构的金属, 它的择优取向是<110>方向, 作为固溶合金元素加入到镁合金中可以显著提高镁合金的延展性.

图11是在等轴生长的Mg-Sn合金中观察到的α-Mg(Sn)的三维枝晶形貌. 选择4个截面对枝晶的结构进行分析, 在S1截面上, 枝晶分支是一种完美的六次对称结构, 根据Mg-Zn和Mg-Al中获得的枝晶形貌和取向信息, 作者认为S1是与hcp结构中的基面是重合的, 也就是6个完美对称的分支是在基面上沿着<11 2̅0>方向生长的. 而从S3和S4截面获得枝晶分支都与S2截面(图11c)相类似, 虽然也具有明显的6个分支结构, 但是它们不属于相同的择优生长方向, 除了中间2个<11 2̅0>生长方向的分支以外, 其它4个分支均以基面为对称面, 是沿着偏离基面的<11 2̅X>方向生长的枝晶. 综合起来, 就可以获得图11d中显示的18次分支的枝晶生长模型, 即6个分支在(0001)面上沿着<11 2̅0>方向生长, 另外12个分支以基面为对称面沿着偏离基面的<11 2̅X>方向生长. 也就是说在以Sn为固溶元素的Mg-Sn合金中, α-Mg枝晶在生长时存在2个择优取向: <11 2̅0>和<11 2̅X>. 通过测量偏离基面的分支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结合Mg晶体结构, 推导出X≈2, 也就是枝晶生长的择优取向为<11 2̅0>和<11 2̅2>. <11 2̅2>方向是一个与<22 4̅5>方向非常接近的方向, 两者之间的角度约为6°. 当然, 目前这只是一种假设, 尽管测量误差会造成计算结果出现一些偏差, 但是实验已观察到的这种枝晶生长模型至少可以表示这一类镁合金初生α-Mg枝晶的生长选择.

图11   Mg-Sn合金等轴生长α-Mg枝晶形貌、分支结构和生长模型

Fig.11   Morphology (a), branching structures (b, c) and growth pattern (d) of an α-Mg dendrite in Mg-Sn alloy

3. 镁合金枝晶生长模型和相场模拟

3.1 镁合金枝晶生长模型和相场模型各向异性函数

通过对Mg-Al (hcp-fcc), Mg-Ca (hcp-fcc), Mg-Zn (hcp-hcp)以及Mg-Sn (hcp-bct)合金三维枝晶形貌进行表征分析, 可以获得多种不同的枝晶分支结构和生长模型. 图12所示是在不同等轴生长的镁合金中观察到的枝晶生长模型: Mg-9%Al和Mg-10%合金中的六次对称板状结构(图12a), Mg-25%Zn合金中的沿基面对称分叉的六次对称枝晶生长模型(图12b), Mg-15%Sn合金中的六次对称的18次分支结构(图12c)以及Mg-50%Zn中获得的六次对称的12次分支结构(图12d). 此外, 在Mg-38%Zn合金还发现了无定形的藻状结构.

图12   实验观察到的等轴生长的镁合金枝晶生长模型

Fig.12   Diverse growth patterns observed in Mg alloy
(a) Mg-9%Al and Mg-10%Zn, 6-fold plate like structure
(b) Mg-25%Zn, 6-fold structure with dendrite tip split from the basal plane
(c) Mg-15%Sn, 6-fold structure with 18 branch arms
(d) Mg-50%Zn, 6-fold structure with 12 branch arms

基于在1.3节中提出的各向异性函数模型, 根据实验获得的镁合金真实三维枝晶形貌和分支结构, 分别提出了可以反映枝晶生长模型的各向异性函数模型. 图13a~d所示分别表示在镁合金中观察到的多种典型枝晶生长模型所对应的各向异性函数, 图中红色的区域代表函数值极大的区域, 对应着枝晶生长过程中的择优取向, 而蓝色区域表示极小值, 对应枝晶不会沿着该方向生长. 从图13a中可以看出, 当 e1=0.05,1e2=0.2,e3=0.2时, 位于基面的生长方向为枝晶的择优取向, 形成一种六次对称的板状结构, 这与在Mg-9%Al和Mg-10%Zn合金中观察到的枝晶生长模型(图12a)基本一致. 在图13b中, 当 e1=0.05,1e2=0,e3=0.04时, 可以发现橙色的区域在靠近基面的方向趋于均匀分布, 表明在靠近基面的方向附近都有可能存在极大值. 在凝固过程中, 当位于基面的枝晶生长方向各向异性较小或者趋近于零的时候, 由于温度或者其它扰动的存在, 可能引起枝晶在基面上发生分叉, 从而形成类似在Mg-25%Zn合金中所观察到的枝晶生长模型(图12b), 这说明图13b所示的各向异性函数模型很好地描述了本工作在Mg-25%Zn合金中观察到的枝晶生长模式. 如图13c, 当 e1=0.05,e2=0.08,e3=0.02时, 各向异性函数在18个区域中存在极大值, 对应着Mg-15%Sn合金中α-Mg的生长形貌和择优方向的18次分支模型(图12c). 最后, 在 e1=0.05,e2=0.2,e3=0.07的条件下, 可以获得如图13d所示的枝晶生长模型, 原来位于基面的择优生长方向被弱化了, 而偏离基面的生长方向成为枝晶生长的择优取向, 这种情况对应在Mg-50%Zn合金中观察到的12次分支的枝晶生长模式(图12d).

图13   基于枝晶生长模型提出的相场模拟各向异性函数模型

Fig.13   Graphics of different anisotropic functions for corresponding dendrite growth patterns (e1, e2 and e3 indicate the anisotropic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growth directions)
(a) Mg-9%Al and Mg-10%Zn (e1=0.05, e2=0.2, e3=0.2) (b) Mg-25%Zn (e1=0.05, 1/e2=0, e3=0.04 ) (c) Mg-15%Sn/Mg-9%Ca (e1=0.05, e2=0.08, e3=0.02) (d) Mg-50%Zn (e1=0.05, e2=0.2, e3=0.07)

由此可知, 本工作中使用的各向异性的函数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的枝晶生长模式以及其择优方向, 并且, 可以通过调整各向异性函数中的强度因子, 该模型可适用于不同的镁合金枝晶生长方式, 这说明应用相场方法模拟镁合金中α-Mg枝晶形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3.2 镁合金枝晶生长相场模拟

在3.1节中建立的相场模拟各向异性函数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枝晶生长模式, 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镁合金枝晶生长进行了初步的相场模拟, 所使用的相场模型为1.3节中提到的Karma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模型[42-45]. 以Mg-25%Zn中观察到的等轴生长的α-Mg枝晶为例, 枝晶在生长过程中基面上的分支会倾向于产生分叉, 从而沿着偏离基面的方向生长, 也就是说在靠近基面的区域, 各向异性函数的极大值是沿着垂直于基面的方向分布的, 然而, 在附近区域极值相差很小, 因而枝晶容易产生分叉. 将图13b中所示的各向异性函数代入到相场模型中进行计算, 模拟结果如图14所示. 计算的区域为400 ×400 ×400, 每个网格的尺寸大小为Δxyz=0.2 μm, 计算初始时刻放置一个半径为10Δx大小的球形核心, 计算过程中熔体的无量纲过冷度为-0.45. 图14a~e和f~j分别是不同计算时刻的俯视图和纵截面, 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 计算结果与实验观察到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同时也可以观察到位于基面的枝晶臂发生分叉, 转而沿着偏离基面的方向生长的过程. 从金相图中截取了2个近似平行于基面和垂直柱面的枝晶平面, 如图15所示, 模拟获得的枝晶分支模型与实验获得的枝晶分支模型极其相似, 这足以说明本工作构造的各向异性函数可以十分准确地反映实际枝晶生长模型.

图14   相场模拟Mg-25%Zn枝晶生长结果

Fig.14   Phase field modeling for an α-Mg dendrites in Mg-25%Zn alloy
(a~e) top views for different time steps (dt) (f~j) sections of front view for different time steps

图15   金相实验结果与相场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

Fig.15   Comparison of metallographic (a, b) with results from phase field modeling (c, d)
(a, c) sections on the prismatic plane (b, d) perspective from the basal plane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工作提出的各向异性函数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基于图13c中的各向异性函数模型对实验观察到的Mg-15%Sn合金中α-Mg枝晶生长模型进行了相场模拟, 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对比如图16所示, 其中图16a和d分别表示实验和模拟获得枝晶的整体形貌, 图16b, e和c, f分别表示2种实验结果的横截面和纵截面枝晶分支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在枝晶的整体外观还是不同截面的枝晶分支结构, 两者都是近乎一致的.

图16   Mg-15%Sn合金中α-Mg枝晶的真实三维组织和相场模拟结果对比

Fig.16   Comparison of real dendritic morphologies (a~c) of α-Mg in Mg-15%Sn alloy with phase field simulation (d~f)
(a, d) 3D rendering of the whole dendrite (b, e) sections on the basal plane (c, f) sections on the prismatic center plane

4 未来工作展望: 镁合金凝固过程微观结构演化三维原位表征研究

金属(合金)材料凝固过程各析出相的演化以及后来的粗化和孔洞、裂纹等缺陷的形成过程一直都是材料科学研究者十分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这些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金属凝固理论, 预测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形成, 从而在实际工艺中控制凝固微观结构, 改善铸件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前面几部分内容中, 讨论了利用同步辐射X 射线微观断层扫描获得的镁合金三维枝晶形貌, 以及基于真实的三维形貌提出的枝晶生长取向和分支结构模型. 这些实验结果都是基于已经凝固的组织(postmorten)或者通过淬火保留一定温度条件下的组织进行表征的. 相比于这些静态的三维微观组织, 研究者们更感兴趣的还是这些微观组织结构的起源, 以及它们在凝固时的演化过程, 更重要的是影响这些微观结构演化的因素.

随着快速同步辐射X 射线成像技术的发展, 对材料微观结构演化的4D (3D+时间)表征已经开始广泛用于对外加场(如温度场、应力场、电流场以及磁场等)作用下的微观结构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快速成像的条件下, 连续扫描(完成一个三维CT)的时间已经小于10 s, 对于凝固过程来说, 如果凝固速率不是非常快的条件下,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微观结构不会因为发生太大的变化而导致无法成像, 与传统的利用快速淬火获得一定温度条件下的凝固组织相比, 可以有效地避免淬火效应带来的微观结构的假象. 因此借助这一手段开展金属材料凝固过程中三维微观结构演化的研究, 对于探索凝固过程中枝晶形貌的起源多样性以及影响它们演化的因素是大有裨益的.

本课题组在这一领域率先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利用英国钻石光源, 借助快速X射线成像技术, 对镁合金凝固过程三维微观结构的演化进行了原位表征. 图17~20 所示为Mg-15%Sn合金在2种冷却速率下(3和12 ℃/min)枝晶二维和三维的演化过程, 它们分别代表不同温度和不同固相率条件下的枝晶生长形貌. 如图17和18所示, 从二维的切片来看, 不同冷却速率条件下枝晶的形貌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低冷却速率条件下, 枝晶基本以一种类似球状的结构生长, 而在高冷却速率条件, 枝晶生长更迅速, 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主干枝晶、二次枝晶臂甚至三次枝晶臂结构. 实际上, 通过对三维的枝晶形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图19和20), 在三维空间中, 2种冷却速率条件下的初生相都是以枝晶状的结构生长的,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枝晶的生长形貌和对称性也是十分相似的. 这也说明仅从二维角度认识材料微观结构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判, 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准确表征离不开三维表征技术.

图17   冷却速率为3 ℃/min时Mg-15%Sn合金凝固过程不同时刻和温度的二维枝晶形貌

Fig.17   α-Mg dendrite evolutions in Mg-15%Sn alloy with different times and temperatures as shown by a series of 2D slices under a cooling rate of 3 ℃/min (T0—temperature when dendritic structure is first observed)
(a) 0 s, T0 (b) 195 s, T0-9.3 ℃ (c) 289 s, T0-14.5 ℃ (d) 469 s, T0-23.2 ℃ (e) 850 s, T0-50.5 ℃

图18   冷却速率为12 ℃/min时 Mg-15%Sn合金凝固过程不同时刻和温度的二维枝晶形貌

Fig.18   α-Mg dendrite evolutions in Mg-15%Sn alloy with different times and temperatures as shown by a series of 2D slices under a cooling rate of 12 ℃/min
(a) 0 s, T0 (b) 36 s, T0-6.6 ℃ (c) 72 s, T0-13.2 ℃ (d) 146 s, T0-27.6 ℃ (e) 452 s, T0-111.8 ℃

图19   冷却速率为3 ℃/min时Mg-15%Sn合金凝固过程中单个枝晶三维形貌演化

Fig.19   3D surface rendering of an isolated dendrite evolution with solid fraction during solidification (fs) of Mg-15%Sn alloy for the cooling rate of 3 ℃/min
(a) fs= 0.07 (b) fs= 0.30 (c) fs= 0.39 (d) fs= 0.50 (e) fs= 0.79

图20   冷却速率为12 ℃/min时Mg-15%Sn合金凝固过程中单个枝晶三维形貌演化

Fig.20   3D surface rendering of an isolated dendrite evolution with solid fraction during solidification of Mg-15%Sn alloy for the cooling rate of 12 ℃/min
(a) fs=0.23 (b) fs=0.39 (c) fs=0.54 (d) fs=0.74

通过对镁合金凝固过程三维微观结构演化过程进行表征, 可以获得凝固过程固相率、固/液界面形貌、析出相比表面积以及表面曲率分布等随温度和凝固时间的演化规律, 这些实验结果一方面可以用来检验和修正传统的凝固理论模型, 丰富凝固学理论, 另一方面也为模拟凝固过程微观结构演化的数值模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开展镁合金凝固过程三维原位表征对于探索枝晶形貌的多样性以及各种枝晶生长模型的起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未来研究镁合金凝固过程微观组织结构演化规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快速X射线成像技术, 已经广泛用于开展金属或合金材料三维微观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表征研究, 极大拓宽了人们对材料三维微观结构以及其在服役过程中材料响应机制的认识.

5 结论

(1) 固溶合金元素晶体结构在决定α-Mg枝晶生长选择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不同的合金系中, 分别发现了形态各异的枝晶形貌和生长模型: 在以fcc 结构金属为合金元素的Mg-Ca和Mg-Al合金中, α-Mg枝晶都倾向于以传统的<11 2̅0>或<22 4̅5>为择优取向; 在Mg-Sn (hcp-bct)合金中, 等轴生长的枝晶沿着位于基面的<1120>和偏离基面的<11 2̅X> (X≈2)方向形成一种18 次分支的结构.

(2) 在Mg-Zn (hcp-hcp)合金中, 随着Zn 含量的增加α-Mg枝晶的生长形貌和择优生长方向会发生连续的转变. 具体来说, 随着Zn 溶质浓度的升高, 枝晶生长方向将会从<11 2̅0>方向朝偏离基面的<11 2̅1>方向转变(X 随Zn 含量变化而增大); 此外, 在枝晶转变的过渡区域和部分定向生长Mg-Zn 合金中, 还发现了超支化的藻状枝晶结构; 导致枝晶生长形貌和择优取向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高各向异性的Zn 元素的引入造成的固/液界面自由能各向异性的变化的差异.

(3) 根据实验获得的枝晶生长取向和分支结构构建了可适用于相场模拟的各向异性函数模型, 并基于此进行了初步的相场模拟, 模拟结果很好地描述了实验获得的α-Mg枝晶生长形貌. 结果表明, 本工作提出的相场模型与实验手段相结合可用来有效地探究镁合金枝晶生长形貌多样性以及其起源问题.

(4) 借助快速X射线成像技术, 首次针对镁合金凝固过程三维枝晶形貌的演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初步获得了Mg-Sn合金凝固过程中三维微观结构的演化结果, 这些实验结果不仅可以为数值模型提供参考, 而且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镁合金凝固过程中三维微观结构演化过程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