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2003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3-05-11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金属氚化物的时效和时效效应
王隆保; 吕曼祺; 李依依
金属学报. 2003, 39 (5): 449-469 .  
摘要   PDF (829KB)
结合贮氚材料在核技术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目前关于3He 在氚化物中的存在和演化行为、延缓3He从材料中析出的可能途径以及氚化物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几种单质氚化物的固He性能进行了比较。为了对照理解,好简要介绍了高能辐照产生的He在材料中的存在行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预热处理对FGH95高温合金粉末中碳化物的影响
胡本芙; 陈焕铭; 宋铎; 李慧英
金属学报. 2003, 39 (5): 470-475 .  
摘要   PDF (319KB)
对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FGH95高温合金粉末颗粒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预热处理, 并对热处理粉末中碳化物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半固态Al-6.5Si合金的流变特性
陈金玉; 鞠丽平; 李亮
金属学报. 2003, 39 (5): 476-481 .  
摘要   PDF (168KB)
用半固态金属流变模型研究了Al-6.5Si(质量分数,%)体系的稳态和暂态流变行为.分析表明,半固态金属的流变行为与其微结构有很强的关联,在固相体积分数一定的情况下,体系的表观粘度完全由其微结构所决定,而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对表观粘度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体系的微结构来实现的.稳态粘度随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现时增加\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这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相符合;体系的解聚过程比聚集过程快两个数量级.在各种形变条件下所出现的滞后环的大小由上升时间、静置时间、原初剪切速率、最大剪切速率等因素决定。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频电磁场参数对Al-10Zn-2.5Mg-2.5Cu-0.15Zr合金铸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董杰; 崔建忠; 刘晓涛
金属学报. 2003, 39 (5): 482-485 .  
摘要   PDF (208KB)
采用低频电磁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了一种新的超高强高韧10Zn-2.5Mg-2.5Cu-0.15Zr 铝合金锭坯,考察了电磁场参数频率和强度对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电磁铸造组织均匀、细小、等轴,呈蔷薇形和球形,平均晶粒尺寸为20-40μm;适当增加电磁场频率和安匝数有利于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组织的获得;最佳的电磁场参数为:电磁场频率为25-35Hz,这匝数为12800-16000AT。相对于常规直接水冷铸造,低频电磁铸造提高铸态拉伸强度极限和延伸率。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速冲击下钢板的微观组织及绝热剪切带
段占强; 程国强; 李守新
金属学报. 2003, 39 (5): 486-491 .  
摘要   PDF (279KB)
用烧结的钨合金弹丸垂直冲击45钢与30CrMnMO钢两种钢板,45钢钢板穿孔周围的微观组织沿径向可分为熔化快凝层、再结晶细晶层,形变层及正常基体组织,该材料中没有发现绝热剪切带。30CrMnMo钢板穿孔周围的微观组织表面是熔化快凝层,其地下是扩散层、形变层和基体组织,钢中形成了几类绝热剪切带,由于冲击波和反射波的作用、复杂的塑性变形及侵彻过程本身的原因,它们具有不同的方向和宽度。冲击45钢钢板和30CrMnMO钢钢板的弹丸的变形形式相差很大,冲击45钢钢板的弹丸被墩粗且损耗较慢,冲击30CrMnMo钢钢板的弹丸为剪切变形,损耗速度快,分析表明。绝热剪切带的发生与材料的强度、冲击下材料的应变量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Mg-5.6Zn-0.7Zr-0.8Nd 合金高温塑性变形的热/力模拟研究
余琨; 黎文献; 王日初
金属学报. 2003, 39 (5): 492-498 .  
摘要   PDF (270KB)
采用Gleebe-1500热/力模拟机研究了Mg-5.6Zn-0.7Zr-0.8Nd 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1, 0.01, 和0.002s-1 、变形温度为373-673K、最大变形程度60%条件下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分析了合金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计算了高温变形时变形激活能力和应力指数,并观察了合金变形过程中显微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g-5.6Zn-0.7Zr-0.8Nd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不同温度下流变应力呈现不同形式,分析可知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在不同应变速率下各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金变形激活能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升高.在473K温度以上变形,合金发生明显动态再结晶且动态再结晶晶粒非常细小,晶粒尺寸为5-10μm,从而可明显提高合金的塑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等离子与钨极双面电弧焊接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孙俊生
金属学报. 2003, 39 (5): 499-504 .  
摘要   PDF (184KB)
利用由等离子电弧(PAW)与钨极电弧(TIG)构成的单电源双面电弧焊接(DSAW)工艺可以获得深宽比较大的焊缝,该工艺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是一种先进焊接技术。本文综合考虑影响等离子弧小孔形成的等离子流力、重力、表面张力等力学因素,建立了小孔形成过程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DSAW电流密度分布和焊接传热的控制方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上述方程进行耦合求解,定量分析了双面电弧焊接条件下的传热规律及热影响区性能,同时作为对比也模拟了PAW 焊接的传热现象,揭示了DSAW大幅度增加熔深、改善热影响区性能的机理,为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超极钢焊接接头粗晶区的精细结构
赵玉珍; 李擘; 史耀武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05-509 .  
摘要   PDF (208KB)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超极钢的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脉冲焊三种焊接接头粗晶区的精细结构,并测量了显微沿焊缝的分布.结果表明:三种焊接参数下的热影响区中均未出现软化现象;随着热输入线能量的升高,粗晶区中的铁素体形态和碳化物的形态、分布和取向也变得复杂多样。在线能量的接头粗晶区中,铁素体以块状为主,碳化物数量较少,呈粒状;在线能量较高的接头粗晶区中,铁素体为板条状、块状,碳化物呈粒状,棒状等平行地分布在铁素上,并与板条长轴呈不同的夹角。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偏压对电弧离子镀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机理
黄美东; 林国强; 董闯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10-515 .  
摘要   PDF (200KB)
在不同偏压下用电弧离子镀沉积TiM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薄膜表面大颗粒污染情况,并分析偏压对大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压对大颗粒的影响主要来自电场的排斥作用。直流偏压下,等离子体鞘层基本稳定,电子对大颗粒表面充电能力很弱,而脉冲偏压下,由于鞘层厚度不断变化,大颗粒不断进出于鞘层,电子对大颗粒表面的充电能力强,使其所带负电荷明显增多,受到基体的排斥力变大,大颗粒不易沉积到基体而使薄膜形貌得到有效改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脉冲偏压电弧离子低温沉积TiN 硬质薄膜的力学性能
黄美东; 孙超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16-520 .  
摘要   PDF (163KB)
利用直流和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技术沉积TiN 硬质薄膜,研究了不同偏压下基体的沉积温度、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直流偏压相比,脉冲偏压可以明显降低基体的沉积温度,大大减少薄膜表面的大颗粒污染,改善表面形貌,而薄膜的综合力学性能仍保持良好,说明利用脉冲偏压技术是实现电弧离子镀低温沉积的有效途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激光多层涂敷过程中的温度场测量与数值模拟
李延民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21-525 .  
摘要   PDF (165KB)
用多路热电偶对激光多层涂敷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实时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在激光多层涂敷过程中,工件的温度呈现近似周期性的变化;在最初的两层时,基材内部的温度变化很剧烈,随着涂敷层数的增加,基材内部的温度逐渐上升,同时温度变化趋于平缓。采用测量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对工件的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激光多层涂敷过程中熔池内的温度梯度在105—106 K/m 数量级,在工艺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激光熔池的尺寸随着涂敷层数增加而增大,而温度梯度则随之减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10Mo双相全金的吸氢性能
郑华; 刘实; 赵越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26-529 .  
摘要   PDF (128KB)
研究了低温(90℃以下)和高温(400-500℃)吸氢循环两种活化方法对Ti-10Mo双相合金吸氢动力学特性及吸氢后抗粉碎能力的影响.发现高温活化样品的抗破裂能力优于低温活化样品,但低温活化样品的吸氢动力学性能明显优于高温活化样品,这一现象可用样品具有不同的吸氢受控机制和相变过程来解释.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M963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液态结构分析
殷凤仕; 孙晓峰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30-532 .  
摘要   PDF (106KB)
利用高温液态金属X射线,研究了M963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熔体结构及其与熔体热历史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较低温度(1793 K) 过热的熔体,1773 K衍射强度曲线的小角部分出现两个明显的预峰,其相应的结构单元尺寸分别与固态合金中γ’相的100晶面间距和MC 碳化物的110晶面间距相对应,说明熔体中存在NiAl 型和MC 碳化物型两种有序原子团簇;经较高温度(1873 K)过热的熔体,在1853K 衍射时,衍射强度曲线的小角部分不出现任何预峰,随着温度的降低,只有与γ’ 相的100超结构对应的预峰重新出现,说明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熔体结构与熔体的热历史密切相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老化化温度和老化时间对环氧酯漆涂层性能的影响
方丙炎; 韩恩厚; 王俭秋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33-540 .  
摘要   PDF (252KB)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Fourier 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经过不同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处理的含锌铬黄防锈颜料的环氧酯漆在3.5%NaCl溶液中的阻抗谱特征,根据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和电化学阻抗谱中第二个时间常数出现的快慢及高频收缩情况来判断涂层的耐蚀性能,进而筛选老化工艺.结果表明,当老化温度为80℃和140℃,老化时间为3周,涂层耐蚀性较好.其老化过程实际是有机高分子进一步发生交联反应和分子键破坏相互竞争的过程.同时提出了锌铬黄防锈颜料的作用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2.25CrMo 钢在还原性含氯气氛中的高温腐蚀行为
张轲; 牛焱; 吴维tao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41-543 .  
摘要   PDF (128KB)
采用热重法及SEM/EDX,XRD 研究了2.25CrMo钢在500和600℃下含氯还原性气氛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实验材料在两种温度下均发生了加速腐蚀,并且在外氧化膜/基体界面检测到了氯的存在.合金腐蚀动力学从500℃ 时的近似抛物线向600℃时的直线转变与氯化物在该温度下的蒸汽压有关.讨论了材料发生加速腐蚀的机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铝合金表面环氧涂层中水传输行为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胡吉明; 张鉴清; 曹楚南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44-549 .  
摘要   PDF (183KB)
研究了LY12铝合金/环氧涂层电极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EIS),提出了涂层电极在浸泡过程中的不同阻抗模型。通过涂层电容值的变化得出环氧涂层在NaCl 溶液中浸泡初期主要发生Fick扩散,中后期发生非Fick 扩散。Cl- 离子的存在使水的扩散系数增大,但却抑制了水与涂层组元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水的非Fick 扩散过程。阻抗参数解析表明。金属/溶液界面的电化学反应阻抗主要决定于涂层中的吸水过程,后者直接决定基体/溶液界面的电化学反应面积。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滑动速度对团球共晶体增强奥氏钢基自生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梁高飞; 许振明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50-554 .  
摘要   PDF (158KB)
利用MPX-2000型主轴盘销式磨损实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相对滑动速度对团球γ+(Fe, Mn)3C 共晶体增强奥氏体钢基自生复合材料(EAMC) 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干摩擦磨损工况下,EAMC 对G 45钢摩擦系统的摩擦系数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而磨损率呈递增趋势,但始终远低于奥氏体中锰钢(单一奥氏体相); 并且,随着相对滑动速度的提高, EAMC 与中锰钢磨损量的差值呈递增趋势.通过对磨损表面和磨屑形貌的分析,发现EAMC 在低载下主要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与剥层磨损;高载下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剥层磨损与氧化磨损.对偶件之间的粘着作用随相对滑动速度的提高而增加.运用临界转变温度理论与Archard 磨损理论分析了相对滑动速度对EAMC 摩擦学性能影响的机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原位合成ZrC颗粒增强锆基非晶复合材料及力学性能
武晓峰; 张海峰; 邱克强
金属学报. 2003, 39 (5): 555-560 .  
摘要   PDF (236KB)
利用Zr与TiC粉末之间的原位反应经铜模铸造方法制备了ZrC颗粒增强Zr41Ti14Cu12.5Ni10Be22.5 块状非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ZrC颗粒尺寸细小、形状规整并均匀地分布在非晶体上。与锆非晶合金相比,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得到提高,塑性得到改善。对ZrC颗粒原位合成及强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