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66年, 第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66-01-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
陆达
金属学报. 1966, 9 (1): 1-3.  
摘要   PDF (219KB)
<正> 中国的钢铁冶炼具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后十余年来,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各种建设工程的过程中,出土了大批的古代铁器,陆续发现了重要的冶铁遗址。这些都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提供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资料。近年来对出土的古代铁器进行了一些金相检验和分析,对中国古代史籍有关冶铁技术的文献也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样,关于中国古代冶铁技术达到的水平,人们已经得到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它的发展途径,也可以作出一些推断。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氧化鈷氯化反应平衡研究
陈新民;黄健康;鲍超;魏兆熊
金属学报. 1966, 9 (1): 4-12.  
摘要   PDF (741KB)
报道了用循环法研究氧化钴氯化反应平衡的结果。在673—923°K之间,测得反应: Co_3O_4(固)+3Cl_2(气)=3CoCl_2(固)+2O_2(气)的平衡常数及标准自由能对温度的关系式为:两项式:logK_p-(404/T)-0.304, ΔG_T~O=-1850+1.39T。或者,三项式:logK_p=(4509/T)+12.28logT-41.13, ΔG_T~O=-20630-56.2TlogT+188.2T。 对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进行了评述比较,说明了本文作者数据的准确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氧化鎳氯化反应平衡研究
鲍超;黄健康;魏兆熊;陈新民
金属学报. 1966, 9 (1): 13-17.  
摘要   PDF (375KB)
用循环法在666—928°K范围内,从两个方向研究了氧化亚镍的氯化反应平衡。确定其反应方程式为: NiO(固)+Cl_2(气)=NiCl_2(固)+1/2O_2(气)。所得数据可用下式表示: logK_p=(2720/T)-2.312, △G_T~O=-12,450+10.58T。 本工作所得数据与文献热力学数据计算结果基本接近。△G~o的最大绝对误差估计为±300卡左右。但随着温度的降低的实验结果与本工作数据有所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前者的实验未达到平衡所致。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氧化銅氯化反应平衡研究
黄健康;鲍超;魏兆熊;朱浩锡;靳元富;陈新民
金属学报. 1966, 9 (1): 18-24.  
摘要   PDF (497KB)
用循环法研究了氧化铜氯化反应平衡.在300—450℃范围内,发现该反应分两个阶段进行,得到如下结果: 2CuO(固)+C1_2(气)=Cu_2OCl_2(固)+1/2O_2(气) logK_p~Ⅰ=(3061/T)-2.228, ΔG_Ⅰ~O=-14010+10.20T。 Cu_2OCl_2(固)+Cl_2(气)=2CuCl_2(固)+1/2O_2(气), logK_p~Ⅱ=(2370/T)-1.90, ΔG_Ⅱ~O=-10850+8.69T。 对中间化合物(Cu_2OCl_2)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某些探讨,并计算了中间化合物卽氯氧化铜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的平均生成焓约为-84,900卡/克分子;平均生成熵约为-51.23卡/度·克分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浓度含銅溶液的流态化床置換
刘锡洹;郑建生;郭慕孙
金属学报. 1966, 9 (1): 25-117.  
摘要   PDF (1323KB)
提出了金属铁自水溶液中置換铜离子的反应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能够强化置换生产过程的液体流态化床法,并通过实验测得流态化置換的反应速率。 实验数据表明:在反应初期,金属铁自溶液中置換铜离子的速度符合于铁铜界面由铜离子浓度控制的一级反应;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表面铜层增厚,反应转变为铜离子通过铜层的扩散控制过程。 采用锥形流态化床进行置換的实验表明:在铁珠表面生成的铜粉随着流态化床的激烈湍动能够连续剝落、被上升液流带出。部分反应后的铁珠具有不同的粒度,在锥形床中能够获得全部流态化。液体流态化床置换法的操作简单、便于自动化,以铸铁铁珠作为置換剂吋,在75℃温度下、于20秒钟的溶液平均停留时间內可将含Cu~(2+)0.1%溶液中铜的90%进行置換。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鉻-錳-氮奥氏体耐热鋼的研究
李有柯;谢仰华;郭蕴宜;师昌绪
金属学报. 1966, 9 (1): 33-41.  
摘要   PDF (917KB)
研究了钼、钨、钒和硼诸元素对Fe-Cr-Mn-N合金系各种性能的影响,发展出一种完全不含镍的臭氏体钢种。用电弧炉进行了生产试制。新钢种的冶炼、锻轧性能均良好。系统的试验结果指出:与动力工业上常用的铬镍奥氏体钢257T(Cr14 Ni14 W2 MoTi)相比较,新钢种除了长期时效韧性较逊外,其他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与之相当,或者较优,因而新钢种有可能用作动力工业上的耐热材料。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冷加工对奥氏体耐热鋼时效的影响
朱日彰
金属学报. 1966, 9 (1): 42-120.  
摘要   PDF (3622KB)
研究了冷加工对奥氏体耐热钢时效过程的影响。采用了冷轧和冷拔两种冷加工方法,变形率为25%,50%及75%。 冷加工显著地改变了395及69钢的组织结构,改善了嵌镶块的细化,提高了硬度,降低了电阻率及减少了固溶体的点阵常数。当变形率大时(75%),在冷加工过程中卽产生过饱和固溶体的部分分解。 冷加工加速了奥氏体耐热钢过饱和固溶体中一切相变过程,并使时效吋分解出的强化相分布在晶內的滑移线上,从而充分地发挥了强化作用。在奥氏体耐热钢的时效初期,曾发现形成了固溶体的不均匀状态(K状态),因而使电阻率升高。冷加工加速了固溶体不均匀状的形成及消失。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液体金属对鋼的强度及塑性的影响
涂铭旌
金属学报. 1966, 9 (1): 50-121.  
摘要   PDF (1911KB)
研究了钢在某些液体金属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在具有表面活性的液体金属作用下可能出现表面吸附效应,亦即在一般的情况下使金属的强度及塑性下降,从而造成脆性断裂。这一表面吸附效应的出现条件和程度与金属材料、液体金属的本性及其相互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形变速度、温度、缺口、尺寸大小等因素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液体金属对鋼及耐热合金的高溫持久强度的影响
涂铭旌
金属学报. 1966, 9 (1): 56-62.  
摘要   PDF (960KB)
研究了在液体金属作用下钢及耐热合金的高温断裂规律及提高合金的长期腐蚀强度的途径。 高温持久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液体金属使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早期脆性断裂的原因,看来与表面吸附效应使表面能下降,或者与固体金属同液体金属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表面组织变化以及晶界应力腐蚀等因素有关。当上述因素同时起作用时,将加速使金属早期断裂。当采用适当的缓蚀剂或合金化方法减弱或消除上述因素的危害作用时,合金的高温长期腐蚀强度将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钼-钛-锆与钼-铌-锆两三元系平衡图中1200℃恒溫截面的研究
庄育智;唐全红;庄祥麟
金属学报. 1966, 9 (1): 63-124.  
摘要   PDF (3301KB)
应用金相及X射线衍射方法,并辅之以硬度测量研究了Mo-Ti-Zr,Mo-Nb-Zr两三元系的1200℃恒温截面。两合金系统的1200℃恒温截面很相似,包括一个单相区α及一个两相区(α+ε)。在Mo-Ti-Zr系中α为体心立方Mo-Ti-Zr三元固溶体,其点阵常数随固溶体中钛、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大,ε为三元Laves相(Ti,Zr)Mo_2,其结构与ZrMo_2相同。在Mo-Nb-Zr系中α为体心立方Mo-Nb-Zr三元固溶体,其点阵常数也随固溶体中铌、锆含量增加而增加,ε为具有MgCu_2型结构的三元Laves相Zr(Mo,Nb)_2。在Mo-Ti-Zr三元系中,随着钛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等硬度曲线呈半环状向钛角扩展,在Mo-Nb-Zr三元系中,随着铌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等硬度曲线也呈半环状向铌角扩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毛细管直径对硫在鉄-碳(飽和)熔体中扩散系数测定值的影响
韩其勇;王觉;李福燊
金属学报. 1966, 9 (1): 72-79.  
摘要   PDF (582KB)
通过实验比较,初步确定了毛细管直径对扩散系数测定值的影响:直径为1—1.6毫米的毛细管对扩散系数的测定没有影响;当管径大于2毫米时,由于不能很好限制对流的作用,测得的扩散系数偏大,并且数据重复性不好。 借助于放射性同位素S~(35)在1370—1550℃之间,用毛细管-熔池法测定了硫在铁碳(饱和)熔体中的扩散系数 D_S=1.6×10~(-4)exp(-3800/T),并且用数学方法补正了实验中由于毛细管内带出少量熔体所引起的偏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毛細管材料及直径对测定鉄-碳(飽和)熔体中磷扩散系数的影响
韩其勇;过家驹;周胜宏;黄志静;楼翰一;高淑芬
金属学报. 1966, 9 (1): 80-89.  
摘要   PDF (912KB)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P~(32)并采用瞬时平面源毛细管法和毛细管-熔池法测定了磷在Fe-C(饱和)熔体中的扩散系数D值,并研究了毛细管管径、材料对D测定值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直径为1—2毫米时,D值与管径无关。当管径大于2毫米时,则因对流逐渐增加而使所得扩散系数偏高。用高铝质和氧化铝毛细管比用石墨管所得扩散系数约大一个数量级。自射线照相的结果表明,磷在氧化铝管内的熔体中有表面扩散。在1223—1480℃间用石墨毛细管测定了磷在Fe-C(饱和)熔体中的扩散系数和激活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含氟化氫高炉煤气对三号結构鋼的高溫腐蝕
金大康;沈邦儒;黄永书
金属学报. 1966, 9 (1): 90-97.  
摘要   PDF (694KB)
合氟铁矿在高炉中冶炼时,炉顶煤气中含有微量的氟化氢(6—14 p.p.m.);本研究观察了含氟模拟煤气对三号结构钢的腐蚀情况。所用合成煤气的成分为:0.05—5%HF,1.5—2.5%H_2,0—1%H_2O,6—8%CO_2,19—23%CO,余为N_2;实验的温度范围为250—530℃。在~390℃以下,腐蚀产物为FeF_2,有保护作用。煤气中氢的存在,能阻止FeF_2的生成。在~390℃以上,所生成的FeF_2即被水蒸气转化为Fe_3O_4;即使在原先干燥的合成煤气中,组份中的CO_2和H_2作用所生成的水蒸气,已足够推动此转化反应到完毕。所以在~390℃以上,腐蚀产物都为Fe_3O_4。以上所得的各实验结果,都与热力学计算的结果相符。将氟化氢浓度自0.05%提高到5%,在390℃以下,腐蚀作用并不显著地增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一种鎳基合金中微量有害杂貭(鉛、鉍、鍚、銻、砷)的化学-光譜联合测定
王桢枢;胡鑫惠;于波
金属学报. 1966, 9 (1): 98-106.  
摘要   PDF (765KB)
采用硫化氢分离、深孔电极直流电弧粉末法进行了一种镍基合金中微量有害杂质(Pb,Bi,Sn,Sb,As)的分析。 由于操作流程较长,试剂用量亦较大,即使采用分析纯级试剂实验空白(主要为Pb,Sn,As)也很高。为此系统地分析了空白的来源,并寻找了降低的办法,最后使Pb,Sn的空自值降低至1—2微克。满足了分析的要求。 试样中,As的蒸发很不完全。加入P_2O_5后,使As的蒸发大大加速。由于有效地利用了样品,因而使As的灵敏度提高了4—5倍。实验中发现在As 2349埃处有碳电极在空气中燃弧所产生的带状光谱。 系统实验的结果表明,可以用经过硫化氢沉淀后的纯溶液来配制标准样品,避免了采用一般增量法制定定标曲线,保证了结果的准确度。 通过系统实验,确定了操作条件。对于三个实际试样进行了多次分析。结果说明,本法的分析下限分别为:Pb:0.0001%,Sn,Sb:0.0002%,As:0.0003%,Bi:0.00002%。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钇对钼高温氧化的影响
郑逸蘋;银耀德;李薰
金属学报. 1966, 9 (1): 107-125.  
摘要   PDF (1004KB)
<正> 关于钼合金的高温氧化虽已有不少报道,但钇对钼高温氧化的影响还很少有人研究过。 本实验采用纯度为99.9%以上的垂熔钼条,主要杂质(%)为: Ni Mn Mg Ti Al Fe Cu W 0.0015 <0.0001 <0.003 <0.0003 0.0007 0.0015 0.0009 0.023 熔化是在非自耗钨电极电弧炉氩气保护气氛中进行,氩气预先经加热钙和熔融锆锭进行纯化。为使成分均匀,每一试样都反复熔化6次。配制的五种成分和相应的铸态试样,室温硬度如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钼-钆系相图的研究
庄育智;李朝武;庄祥麟;高莲梅
金属学报. 1966, 9 (1): 110-126.  
摘要   PDF (1092KB)
<正> 稀土金属在改善钼的低温塑性及抗氧化性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钆、镧及钕能够降低钼的脆性转变温度,在钼中加入微量铈,对降低钼的脆性转变温度也有好处。在Ce-Mo,La-Mo,Gd-Mo及Dy-Mo系中均未发现中间相。据本文作者所知,有关钼-稀土相图除Mo-Y系外,文献上还缺少这方面的资料。本文介绍我们研究Mo-Gd相图的初步结果。 配制样品所用原料为纯度99.95%的钼条及纯度为99.9%的金属钆。富钼部分每个样品重15克,高于25%钆,每个样品重5克。样品在非自耗炉钨极水冶钢坩埚内在纯化过的氩气氛下熔化。每个样品重复熔化6—8次。铸态样品在1000℃均匀化50小时。 Mo-Gd合金金相样品的磨制在煤油中进行。煤油具有较小的粘度,能很好湿润金属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液态镓-銻系合金中组分銻的蒸气压”一文的討論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66, 9 (1): 113-116.  
摘要   PDF (328KB)
<正> 朱锡熊:由赵彭年和莫金璣同志所作“液态鎵-锑系合金中组分锑的蒸气压”一文的突验数据,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有关Ga-Sb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赵、莫在720°,750°和780℃测定了x_(Sb)=0.30-1.00成分范围的Ga-Sb溶液中组元Sb的蒸气压,因原数据比较散乱,欲根据其原始数据进行分析,需要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先按原始数据画出三个温度的lg P_(Sb_4)-x_(Sb)的光滑曲线,由曲线读出不同x_(Sb)成分时的lg P_(Sb_4)值。固定溶液的成分,再以lg P_(Sb_4)对1/T作直线,由直线读出该成分对应于上述三个温度的1g P_(Sb_4),也即组元Sb的蒸气压。两次处理的曲线示于图1,取出的组元Sb的蒸气压(毫米汞柱)列于表1。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