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81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1-01-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铁基高温合金中μ相和σ相引起的晶界脆化
陈国良;谢锡善;倪克铨;徐志超;王迪;张明;居玉英
金属学报. 1981, 17 (1): 1-114.  
摘要   PDF (2144KB)
本文研究了15Cr-25Ni和15Cr-40Ni型铁基高温合金中μ和σ相引起的晶界脆化。在铁基高温合金中当晶界存在少量的μ和σ相时(甚至其含量在0.01—1%间),就会引起合金脆化,其脆化程度与晶界存在的μ和σ相的密集系数成正比关系。冲击试验时的脆化导致沿晶断裂,μ和σ相所引起的断裂机构是完全不同的。减小晶粒尺寸或控制合金化学成分使晶界上的μ和σ相减少或根本不生成,则可以控制或消除合金的脆化效应。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钢中氢致裂纹机构研究
褚武扬;肖纪美;李世琼
金属学报. 1981, 17 (1): 10-119.  
摘要   PDF (5111KB)
用抛光的恒位移试样对不同强度(σ_b=900—1800MPa)的四种低合金钢在各种致氢环境(电解充氢、氢气、H_2S气体、水介质、H_2S水溶液、缓蚀剂水溶液、丙酮、酒精等有机溶液)下跟踪观察了氢致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过程.与此同时也测量了在这些致氢环境中的K_(ISCC)(或K_(IH))和da/dt,并研究了它们随强度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当加载裂纹前端的K_I>K_(ISCC)(K_(IH))后,在上面所说的任何一种致氢环境都能产生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并由此导致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即随着氢的扩散进入,原裂纹前端塑性区及其变形量逐渐增大。对超高强度钢,在滞后塑性区端点形成不连续的氢致裂纹,它们随滞后塑性变形的发展逐渐长大以致互相连接。当强度降低时,氢致裂纹沿滞后塑性区边界连续地向前扩展。这就表明,在Ⅰ型裂纹条件下,氢致滞后塑性是产生氢致滞后裂纹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在所有的致氢环境中,止裂的K_(ISCC)(K_(IH))均随钢的强度下降而升高,da/dt均随钢的强度下降而降低。强度相同时,水中加缓蚀剂和阳极极化使K_(ISCC)升高,da/dt下降,与此相反,阴极极化使K_(ISCC)下降,da/dt升高。而在饱和H_2S溶液以及加载下电解充氢时K_(ISCC)(K_(IH))最低,da/dt最高。 实验也表明,在电解充氢条件下还能以另一种机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应力腐蚀开裂过程中的表面形变
张百伟;杜家驹
金属学报. 1981, 17 (1): 18-120.  
摘要   PDF (1146KB)
<正> 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现象,不仅与裂纹尖端的力学状态有关,而且与裂纹尖端附近的腐蚀介质条件及受应力腐蚀的材料的性质和状态有关。按照断裂力学的观点,即使对于厚度满足平面应变条件的试样,在受载后,试样表面层也并不处于平面应变状态,而是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对于这种试样进行应力腐蚀试验,单从力学因素来说,裂纹应优先在试样厚度中心部位(处于三轴应力状态)处扩展,在试样表面层,由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钢中白点断口的晶体取向与元素偏析
陈廉;刘民治
金属学报. 1981, 17 (1): 20-122.  
摘要   PDF (2657KB)
利用电子光学仪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和Auger能谱仪)对钢中白点的晶体取向和元素偏析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白点断口以晶内的准解理和沿晶的波状撕裂条纹的混合断裂形态为特征;白点断裂面的晶体学取向主要是沿铁素体{112}晶面的准解理断裂,显徽空隙内枝晶表面为{111}自由面;白点断口上有P和Cr,Mo,Mn的正偏析,其中以P最为明显。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固溶处理对提高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蠕变强度的作用
林栋樑
金属学报. 1981, 17 (1): 26-124.  
摘要   PDF (3521KB)
本文研究高温固溶处理对一种定向凝固高强度镍基高温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小γ′尺寸(α)和体积分数(ν_f)都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持久寿命延长,而第二阶段蠕变速率降低。经1210—1250℃高温固溶并900℃,16h时效处理(空冷)后,合金可成倍延长760℃,66kgf/mm~2的持久寿命(τ_f),而第二阶段蠕变速率((?))却随之降低,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m·τ_f=c,其中m≈1,c=8.0.第二阶段蠕变速率((?))是细小γ′尺寸(α)和体积分数(ν_f)综合作用的结果,且εαα/ν_f~(2/3)。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第二阶段蠕变过程位错亚结构的变化。在中温第二阶段蠕变下,在γ基体上存在高密度的不规则的三维位错网络,而在γ′粒子中,只发现少数位错对;在高温第二阶段蠕变下,在γ/γ′界面上形成规则的二维位错网络。按照位错攀移模型,提出一种第二阶段蠕变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氢对高比重合金(95%W-3.5%Ni-1.5%Fe)力学性能的影响
朱桂森;刘铭成;林忠杰;俞淑延
金属学报. 1981, 17 (1): 39-126.  
摘要   PDF (1837KB)
研究了液相烧结钨基高比重合金(95W-3.5Nj-1.5Fe)烧结后热处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经过1200℃真空热处理,合金中氢含量降低了70%,强度提高约30%,延性显著增加,同时断裂韧性值也有提高。通过扫描电镜断口金相观察,发现氢含量高的试样显示了基体-钨颗粒相界面断裂,对氢含量低的试样,断口微观形态由沿相界面断裂方式过渡到相界面断裂和部分钨颗粒解理断裂方式,说明削弱了氢脆,加强了相界面结合力,从而改善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对氢含量高的试样,作了离子探针分析,其结果指出钨颗粒周围含氢最较高,相界面有氢的富集,它是导致相界面断裂的根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W和Co对Ni-20Cr基合金高温蠕变行为的影响
杨枏森;魏育环;傅宏镇;李文高;唐荣德
金属学报. 1981, 17 (1): 44-49.  
摘要   PDF (371KB)
本文研究了不同W和Co含量的Ni-20Cr基合金的高温稳态蠕变行为。结果表明,W和Co均可提高合金的蠕变激活能Q_c,它服从Q_c=Ae~(kx/lge的关系.Ni-Cr-Co-W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_s也服从(?)_s=Cσ~mexp(-Q_c/RT)的关系。还指出,Ni-Cr-Co-W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_s与堆垛层错能γ之间,有(?)_s ∝γ~(1.4)的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钛低铝高温合金电渣重熔中钛烧损的研究
陈崇禧;王涌;傅杰;陈恩普
金属学报. 1981, 17 (1): 50-57.  
摘要   PDF (580KB)
研究A286和V57合金电渣重熔过程中钛烧损时,发现渣中TiO_2浓度较高时,TiO_2是钛烧损的主要氧化剂。与合金中的钛相平衡的渣中低价钛氧化物主要是Ti_3O_5.决定钛烧损速率的主要因素是Ti~(4+)在钢/渣界面层的传质速度。传质速度随渣中TiO_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降低Ti~(3+)向渣/气界面的扩散速度是减少合金中钛烧损的关键。研究了CaF_2-Al_2O_3-TiO_2渣系中Ti~(4+)在电极/熔渣和金属熔池/熔渣界面在1700±10℃的传质系数与渣中TiO_2含量的关系,测定了Ti~(3+)向渣/气界面的传质系数为2.2×10~(-1)cm/s(1500℃)。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磁感取向硅钢轧制和再结晶织构的研究
吕其春;帅仁杰;周秀媛;赵锡珍
金属学报. 1981, 17 (1): 58-127.  
摘要   PDF (2025KB)
本文介绍了用X射线和蚀坑方法研究含MnS-AlN为抑制相的3%Si-Fe合金形变和初次再结晶织构。与MaS为抑制相的3%Si-Fe不同,含MnS-AlN的3%Si-Fe的热轧织构主要是由{112}<110>,{111}<110>,{100}<110>和{111}<112>组分构成。研究中曾发现在80—87%冷轧压下率范围内冷轧织构同热轧织构具有“继承性”联系。冷轧时超过87%压下后织构将向(100)[011]稳定位向转变,后者显然对磁性不利。文中还对热轧、冷轧和初次再结晶织构的转变关系作了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RECo_5热膨胀反常研究
杨应昌;何文望;林勤
金属学报. 1981, 17 (1): 67-72.  
摘要   PDF (439KB)
本文研究了RECo_5在居里温度附近热膨胀反常的特点。利用高温X射线衍射方法从室温到600℃测定了CeCo_5,Ce(Co_(0.6)Cu_(0.2))_5和Ce(Co_(0.9)Fe_(0.1))_5晶格常数α和c随温度的变化。在居里点附近,CeCo_5的晶格常数c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拐折,在磁有序区域内具有因瓦反常,而晶格常数α随温度基本保持连续线性的变化,没有反常效应.用Cu原子部分取代Co原子以后,Ce(Co_(0.3)Cu_(0.2))_5沿c轴的热膨胀反常显著减弱。利用中子衍射研究了RE(Co,Cu)_5结构的有序性,从中子衍射的谱线分析表明,在CaCu_5型结构的RE(Co,Cu)_5金属间化合物中,Cu原子优先占据2c位置,由此解释了RECo_5热膨胀反常的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线弹性破断时复合型裂纹顶端塑性区的研究
高桦;张晓堤
金属学报. 1981, 17 (1): 73-82.  
摘要   PDF (747KB)
本文基于超高强度钢复合型脆断的实验结果,利用线弹性近似分析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对不同的K_(Ⅱ)/K_Ⅰ值脆断的试样,在临界状态时裂纹顶端的塑性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裂纹起始扩展时塑性区的形状和尺寸、裂纹顶端周围应力、应变以及应变能密度的分布情况。根据这些结果,对复合型裂纹扩展阻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看法,对现有的复合型断裂准则做了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温形变热处理对一种铁镍基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张永昌;杨奇斌
金属学报. 1981, 17 (1): 83-128.  
摘要   PDF (1534KB)
高温形变热处理使一种铁镍基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屈服强度、抗张强度、塑性和室温冲击韧性大幅度提高,且经1100℃形变热处理的合金于650℃的持久性能亦不低于正常热处理的合金。本文着重研究了形变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不同温度下的形变热处理具有不同的强化机理,它们分别为晶粒细化、晶内交叉滑移、位错亚结构、锯齿状晶界和晶界析出物的增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Mssbauer谱线测定富Fe的Fe-Al合金系的长程有序参数
常汝勤;卢兆钧;金慧娟
金属学报. 1981, 17 (1): 88-93.  
摘要   PDF (463KB)
本文首先计算出Fe-Al合金中在任一给定的浓度下,各种有序度所对应的原子在晶格上的分布情况。然后对测量的Mossbauer谱线进行分解,得出合金中原子配位状况。将实验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最后测定出合金的长程有序参数,并对实验及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稀土对Cr18Ni18Si2奥氏体钢热强性的影响
邱巨峰;程万荣;游俊富
金属学报. 1981, 17 (1): 94-129.  
摘要   PDF (1353KB)
<正> 稀土金属对高合金奥氏体钢的热强性,有着良好的作用。但对低合金耐热钢高温强度的影响尚不一致,如15X1M1钢,加入Ce与否,其持久强度均在同一水平;Cr-Mo-V钢中添加0.05%Ce,可使580℃,20kgf/mm~2应力下的断裂时间大大延长,而加入量增至0.10和0.20%时反而减少到与不加Ce的差不多,稀土对其热强性的影响,似无定论。 本文研究了用稀土改善Cr18Ni18Si2钢高温持久强度的问题。对持久试验后的试样进行了金相观察,并对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鉴定和离子探针分析,以期能对阐明稀土的作用有所助益。 实验用材料为Cr18Ni18Si2奥氏体不锈钢。用高频感应炉冶炼,浇铸两支钢锭,其一于出钢前2min加入0.15%混合稀土金属,锭重20kg。试验钢的化学成分列于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对PtW和PtWReNi合金反常热电性的探讨
何华春
金属学报. 1981, 17 (1): 97-100.  
摘要   PDF (288KB)
<正> PtW_(8.5)和PtW_(8.5)Re_5Ni_2两种合金(以下简称PtW和PtWRe_5Ni_2)经过再结晶或稳定化处理后出现热电性能的反常现象,即所谓的K状态。这一反常现象的出现表明与一般固溶体不同,当合金在高温下长期退火或缓慢冷却时电阻增加,冷加工时则又减少。合金经冷加工(以下称硬态)和再结晶处理后其室温和高温电阻的变化亦不同,说明与合金的组织状态有关,为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金属材料形变与断裂过程的动态观察——Ⅱ.Nb-W-zr金属的解理过程
徐永波;刘民治;于章;朱桂秋
金属学报. 1981, 17 (1): 101-130.  
摘要   PDF (1080KB)
<正>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拉伸装置对Nb-W-Zr金属的解理过程进行了观察。 研究用的金属采用200kW电子束炉二次熔炼成合金锭,先后经挤压、锻造、热轧、温轧最后精轧成厚度为0.5mm的板材。从合金板材上截取并经机加工成动态拉伸试样,放在真空炉中经1700℃,1h退火。金相抛光腐刻,腐刻剂为氢氟酸+硝酸+乳酸,比例为1:3:2,保证晶界清晰可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10MoWVNb钢中相间沉淀碳化物的电镜观察
陈梦谪;李华瑞;程桂娟;葛默辉
金属学报. 1981, 17 (1): 103-132.  
摘要   PDF (1601KB)
<正> 在含强烈形成碳化物元素的低碳钢的γ→α转变过程中,合金碳化物常常呈现线列状形态。Honeycombe及其合作者研究了一系列三元合金钢,提出了这类碳化物“相间沉淀”机制,并运用薄晶体透射电镜法,采取具有大倾转角的试样台将渐次分布在二维界面上的碳化物相对于入射电子束倾斜,使碳化物表现出二维带状特征。Purdy在超高压透射电镜中,对1%Mo,0.4%C钢进行了原位动态观察,进一步证实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非晶Sm-Co磁性薄膜晶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
张传历;刘壬宝;冯国华
金属学报. 1981, 17 (1): 105-107.  
摘要   PDF (696KB)
<正> 稀土过渡族金属合金采用溅射方法容易制得非晶态材料,经晶化处理后得到的矫顽力要比一般制造的晶体永磁材料为高,例如等离子喷镀的非晶SmCo_5磁体经晶化处理后内禀矫顽力_iH_c由小于3000 Oe变成67500 Oe,远比一般烧结SmCo_5磁体_iH_c=10000—30000Oe的高。至于稀土过渡族金属薄膜在晶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由于薄膜质量很小,且易氧化,因此文献中很少报道。本文研究了SmCo_5非晶薄膜晶化过程中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铸铁磷共晶中的Fe_2P
刘森
金属学报. 1981, 17 (1): 108-109.  
摘要   PDF (766KB)
<正> 磷共晶是铸铁金相组织中的重要组成相之一,通常可分为二元和三元以及复合磷共晶。一般均认为磷共晶中的磷化物都是Fe_3P,即二元磷共晶是由Fe_3P+A组成;三元磷共晶是由Fe_3P_Fe_3C+A组成。 本文介绍在用热染法显示冷硬球铁轧辊的铸态组织时,发现二元磷共晶中的磷化铁呈白色,而三元磷共晶中的磷化铁呈紫色。这一差异表明,在两种共晶中磷化铁的组成是有区别的,为此有必要予以分析鉴定。 热染用样品的典型成分(%)如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对“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微裂纹的研究”一文的意见的讨论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81, 17 (1): 110-111.  
摘要   PDF (183KB)
<正> 编者: 本刊第16卷(1980年)第1期第118—119页在“读者·作者·编者”栏内刊载《对“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微裂纹的研究”一文的意见和讨论》,其中作者回答是从作者之一致王者昌信中摘录的,未经作者复核。1980年6月5日作者来信撤换以前刊载的作者回答,声明公开学术讨论,以下列意见为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中国金属学会金属学及金属物理学术会议在沈阳召开
No Author
金属学报. 1981, 17 (1): 112-112.  
摘要   PDF (101KB)
<正> 中国金属学会金属学及金属物理学术会议已于1980年10月7日至12日在沈阳召开,第二届全国金相图片展览也同时举行。来自16个省、市、自治区的27所高等院校、18所科研机构和11个企业以及机械、航空、铁道、兵工、造船等兄弟学会与10个省金属学会的科技人员共170人参加了会议。这是“十年浩劫”后我国金属学及金属物理界一次规模较大的盛会。 会上分三小组共宣读论文102篇,这些论文,经过层层选拔,反映出我国近年来在金属学及金属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