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82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82-05-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高炉风口回旋区及高炉下部煤气运动特性及分布的研究
杨永宜;杨天钧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19-526.  
摘要   PDF (658KB)
作者研究了冷态模型中模拟风口回旋区气流的流动结构,由此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影响高炉气流分布的边界条件。发现在风口回旋区有一个由环流包围的限制流动型的中心射流流股。在电子计算机上对流函数的Laplace方程和矢量化的Ergun方程导出的流函数方程进行有限差分解法,得到了一些流线图,从而研究了高炉下部的气流分布及影响因素。计算表明高炉下部气流分布与回旋区的流动结构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结论对研究和控制高炉过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gCl-CeCl_3-KCl和CeCl_3-KCl熔体的热力学性质
彭瑞伍;林洪臻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27-533.  
摘要   PDF (529KB)
本文成功地将Darken法,即从三元系的热力学性质计算二元系活度的方法,应用于熔盐体系,克服了因金属与熔盐发生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困难。作为第一个例子,文中在待测的二元系中加入电位较正和稳定的第三氯化物,利用Ag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若干简单金属与类金属在Ag中固溶度亚稳扩展的研究
周新铭;靳嘉禄;宁远涛;赵钟民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34-539.  
摘要   PDF (512KB)
用点阵参数法研究了在熔体淬火条件下若干简单金属与类金属在Ag中固溶度的亚稳扩展。发现与Ag发生一系列包晶反应的二元合金的固溶度扩展符合电子浓度规律,并结合相图特征讨论了包晶系固溶度扩展的规律。简单共晶合金的固溶度扩展并不满足电子浓度规律,用Miedema理论解释了Si在Ag中固溶度低的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掺杂钨丝熔断过程的研究
钱知强;王素兰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40-636.  
摘要   PDF (2892KB)
用金相观察了掺杂钨丝和纯钨丝在通电加热熔断断口处的孔洞结构。残留在钨丝中的钾对孔洞的生成起主要的作用。孔洞的形成和长大先是钾原子向晶界聚集,然后失去了钾原子的钾泡在高温下分解成空位和空位群,这些空位和空位群在晶体点阵中迁移,并向有钾原子聚集的晶界会合,才形成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孔洞。孔洞的生成导致局部地区的温度过高而熔断。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热循环对Cu-Zn-Al合金热弹性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李健纯;G.S.Ansell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44-639.  
摘要   PDF (4561KB)
本文研究了热循环对Cu-Zn-Al合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其中包括热循环对相变热滞、转变特征温度及马氏体形貌的影响。由电阻-温度曲线表明M_s和A_f温度随热循环次数增加而升高;但M_f和A_s温度则保持不变。还可看到参加热循环的马氏体量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少。在300次左右达到饱和。用金相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马氏体转变形貌的变化。发现淬火后马氏体的生长和收缩以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即连续式和爆发式两种。经过60次热循环后马氏体生长和收缩均以阶梯式分步进行。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中高温区碳素钢的拉伸变形行为
罗锡裕;今村淳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50-642.  
摘要   PDF (4295KB)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起始γ晶粒尺寸约800μm,含碳量分别为0.10,0.25,0.39,0.71%的四种碳素钢在试验温度700—1300℃,变形速率6.7×10~(-4)—6.7×10~(-2)S~(-1)下的拉伸变形行为。着重指明:由热激活过程决定的γ相区的变形方程符合(?)=Aσ_M~nexp(-Q/RT);γ相区最大变形应力随含碳量的增加而下降;在(α+γ)二相区稍低于A_3温度出现脆化;二相区的脆化随含碳量的增加而趋缓和。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冷却过程中硼化物的析出行为
尹士科;小松肇;谷野满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59-644.  
摘要   PDF (3363KB)
采用α粒子径迹法和电子显微镜对含18 ppm B,19 ppm N,0.1%C-Si-Mn钢中硼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试样在固溶处理后水冷甚至冰盐水冷却时都观察到奥氏体晶界有碳硼化物Fe_(23)(C,B)_6析出,快速冷却时沿晶界析出的化合物呈薄板状,易溶于酸。当冷速为20℃/s时,除晶界有Fe_(23)(C,B)_6析出外,晶内也有Fe_(23)(C,B)_6析出。冷却过程中在750℃恒温处理时晶界和晶内的Fe_(23)(C,B)_6都急剧长大;在850℃恒温处理时BN以MrS为结晶核心在其周围析出,呈MnS+BN复合体形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等温处理过程中BN的析出行为
尹士科;小松肇;谷野满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65-646.  
摘要   PDF (2649KB)
BN多以球状的MnS为结晶核心在其周围析出,呈MnS+BN复合体形态。当加热温度超过1150℃时,MnS变成多面体,这种形状的MnS已不能作为BN的结晶核心。初期析出的BN是细小的多晶体,呈球状;当其尺寸成长至约0.6μm以上时,BN以单结晶折出,呈板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i对基体钢回火过程的影响
俞学节;郭继良;朱家华;黄家平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71-648.  
摘要   PDF (1999KB)
通过硬度、强度测定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基体钢中加Ni的回火特征。结果表明,加入1—2%Ni显著提高了合金的二次硬化效应和抗高温软化性。电镜研究指出,加Ni促使M_2C析出,细化V_4C_3和M_2C,并促进(Fe,M)_3C转变。经低温回火,Ni强烈稳定残留奥氏体,高于500℃回火,含Ni钢中残留奥氏体的数量比无Ni钢中高出不多,因此Ni增加残留奥氏体的作用并不掩盖Ni提高合金的二次硬化效应。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iCrWTi铸造高温合金中MC和M_(23)C_6的可逆反应
李玉清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77-651.  
摘要   PDF (3954KB)
采用断口的萃取碳复型等实验技术,发现NiCrWTi铸造高温合金在1030℃就存在着MC向M_(23)C_6的退化反应,而在1180℃出现M_(23)C_6向MC的逆反应。晶界的这种可逆反应十分明显。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l-Si共晶合金变质机理的探讨——添加元素对Al-Ge和Al-Si-Ge共晶合金显微结构的影响
张启运;刘淑祺;樊晓红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81-653.  
摘要   PDF (2226KB)
用金相方法考察了微量添加元素对Al-Ge和Al-Si-Ge共晶合金显微结构的影响。ⅡB,ⅢA,ⅣA和ⅤA族元素对Al-Ge共晶结构并无影响;ⅣB,ⅤB和ⅥB族难熔金属影响较大,共晶Ge聚集为大块的结晶;碱金属,碱土金属和一些VⅢ族金属的加入,使Al-Ge共晶点向富Al方向移动。Al-Ge共晶不出现类似Al-Si共晶的那种变质现象.Al-Si-Ge系变质时,Si以变质的共晶团存在。根据Al-Ge和Al-Si结晶过程的对比,认为Al-Si共晶的变质,主要取决于变质剂原子对(100)_(Al)∥(110)_(Si)外延关系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1Cr18Ni9不锈钢表面阳极氧化膜的AES研究
林荣富;戴道宣;董树忠;邹惠良;罗兴华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86-591.  
摘要   PDF (507KB)
用Auger电子能谱仪(AES)研究1Cr18Ni9不锈钢表面阳极氧化膜的组分分布。用Ar~+溅射剥层所作的剖面分析发现过钝化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层中含有大量的Mo与Cr的离子,中间层基本上是一个富Cr的氧化层,Fe处于中性态;然后逐渐过渡到基体内,在过渡层中氧逐渐减少到零。与硝酸钝化膜和自然钝化膜中元素的剖面分布相比,过钝化阳极氧化膜的富Cr区要比后二种膜宽得多,膜中Cr的氧化程度也比较完全。根据这些特点讨论了过钝化阳极氧化膜抗腐蚀性能比硝酸钝化膜优良的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LaNi_5-LaCu_5相平衡与贮氢机制
梁敬魁;王朝果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92-598.  
摘要   PDF (986KB)
本文用X射线分析和热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LaNi_5-LaCu_5赝二元系的相平衡关系。这一体系属连续固溶体体系。随Cu含量的增加,熔点降低,点阵常数α和c增加,贮氢量下降,氢化物的稳定性随之提高。 论证了LaNi_(5-x)Cu_xH_y是LaNi_(5-x)Cu_x-H_2体系的一个独立化合物,LaNi_(5-x)Cu_x的吸氢机制是合金一部分一部分被氢化形成氢化物的过程,而不是氢均匀地溶解在合金中的连续过程,放氢机制是其逆过程。 在LaNi_(5-x)Cu_x合金中,特别是垂直于主轴的基面,La与Ni(或Cu)的原子半径被分别压缩,但是形成氢化物时,这种压缩现象消失。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贮氢材料LaFe_yNi_(5-y)的研究
戴守愚;王朝果;滕晨明;肖楠;齐上雪
金属学报. 1982, 18 (5): 599-605.  
摘要   PDF (487KB)
本文报道采用不同工艺获得亚稳态氧化物LaFe_yNi_(5-y)H_6,并在室温下对LaFe_yNi_4Hx进行了X射线衍射测量和Mossbauer效应的研究,得到一些有关氢化物相变的信息。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纯Al中出现的二次循环硬化与沿晶开裂
夏月波;王中光;艾素华
金属学报. 1982, 18 (5): 606-655.  
摘要   PDF (2624KB)
对充分退火的、晶粒尺寸超过10 mm的99.999%纯Al试样在Schenck试验机上进行了恒应变幅的对称拉-压疲劳试验。应变幅的范围从2.82×10~(-4)到6.1×10~(-3)。测量了各个循环之后的拉、压半周的峰值应力。在所用应变范围内,都观察到二次循环硬化,并在大约3.0×10~(-3)的应变幅处有一个最大值。 金相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的观察表明,在高应变幅下,在晶界区域内产生不同的塑性应变,导致与穿晶裂纹联接的晶界滑动和迁移。在同一断裂面上存在不同型式的疲劳条纹。 作为简单的讨论。假定二次硬化是二次滑移和晶界滑动过程中局部硬化的结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应力腐蚀开裂所引起的表面形变机制的研究
张百伟;李淑清
金属学报. 1982, 18 (5): 612-658.  
摘要   PDF (2888KB)
对于D_6AC钢(σ_b=203.5kgf/mm~2)和24CrMnSiNi钢(σ_b=161.0kgf/mm~2),在裂纹张口处滴水的条件下进行了应力腐蚀开裂实验。在光学显微镜和干涉显微镜下观察并研究了应力腐蚀开裂所引起的试样表面形变现象。结果表明,表面形变对于不同强度级别的钢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试样表面上所观察到的应力腐蚀裂纹的开裂路径,大多沿着一侧形变带或两形变带的会合处。讨论了产生这种表面形变现象的机制,认为与观察到的应力腐蚀裂纹在试样厚度上呈舌形扩展有关,此时未开裂的薄的试样表面层在外力作用下经受剪切变形,因而造成所观察到的试样表面形变现象。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16Mn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研究
童志深;侯耀永;李明奇;蒋生蕊
金属学报. 1982, 18 (5): 618-626.  
摘要   PDF (543KB)
本文根据三点弯曲试样的J积分计算式及da/dN=C_1(ΔJ)~r的实验事实,导出了三点弯曲试样用ΔJ表征的从线弹性直至全面屈服范围内疲劳裂纹亚临界扩展速率表达式其中高周疲劳近似为它和Paris关系是一致的;而高应变疲劳则为它和Coffin-Manson关系相当。16Mn钢在空气和饱和H_2S水溶液介质中的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公式是正确的,饱和H_2S水溶液明显加速了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二元相图相界的计算方法
王明贤;雷琼芝
金属学报. 1982, 18 (5): 627-630.  
摘要   PDF (285KB)
<正> 一般相图计算方法,例如公切线法靠切点确定相界,误差较大,对有些形状的自由能一成分曲线尚有困难。又如迭代法必须靠计算机计算,要求预先选定一组初始值,只有足够接近方程组的解才能迭代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无预测相平衡条件的意义。我们提出数值方向逼近法,希望克服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 以规则溶液模型为例,在给定温度T时,若i,j二元系中α与β两相平衡,则按某组元在两相中的偏克分子自由能相等,可得到下列方程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钎钢工作载荷谱的研究
赵统武;陈仁福;李泽沛;甘海仁;张保良;洪达灵;黎炳雄;尚惠弟
金属学报. 1982, 18 (5): 631-634.  
摘要   PDF (695KB)
<正> 载荷谱是进行构件疲劳强度试验研究和寿命估测的基础。关于钻进状态下钎钢应力波的传播特性,Hawkes和Charavarty曾有报道。本文根据对实际钻进过程钎钢应力波的大量测定,用随机分析方法给出了凿岩过程中钎钢的工作载荷谱。 一、实验工作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试验钎钢为55SiMnMo,系直径22mm,长1.8m的中空六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