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89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9-04-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马氏体状态形变对Cu-Zn-Al记忆合金形状回复的影响
李兵;江伯鸿;徐祖耀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9.  
摘要   PDF (1597KB)
本文系统研究了Cu-Zn-Al形状记忆合金中形变度对形状回复的影响。从马氏体变态再取向的微观模型出发,阐明了预变形度ε对形状回复率η的影响规律及其本质。存在一个临界变形度ε_L(~2%),当ε<ε_L时,η随ε呈线性地增加(η=K_1ε-K_2d~(-1/2)),当ε>ε_L时,η随ε的增大而下降。同时讨论了拉伸变形与弯曲变形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弯曲变形时欲获最佳回复率的临界曲率半径R_L≈12mm。从热力学出发导出形状开始回复温度与变形度的关系T_s=A_s+(-1/2E_1ε~2+E_2ε)/ΔS_Tβ_1→M。所导出的定量规律,均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晶粒尺寸与锯齿式屈服的激活能
肖林钢;钱匡武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0-15.  
摘要   PDF (893KB)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测定工业用黄铜H68锯齿屈服的表观激活能。结果表明,用涉及(m+β)值的方法测出的锯齿屈服表现激活能随晶粒增大而增大;而另一种方法避开了(m+β)值,所测得激活能不随晶粒大小而改变。结合显微组织的观察,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解释,并确定了测定锯齿屈服真正激活能的方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Mn-C及Fe-Ni-C合金马氏体相变热力学
徐祖耀;潘牧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6-22.  
摘要   PDF (447KB)
引入CAM模型,并根据改进了的LFG和Hsu模型,对Fe-Mn-C及Fe-Ni-C合金马氏体相变驱动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符合徐祖耀的计算式2.1σ_(0.2)~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C合金贝氏体相变热力学研究
王世道;俞德刚
金属学报. 1989, 25 (4): 23-29.  
摘要   PDF (580KB)
贝氏体的长大是铁原子切变和碳原子扩散两个过程的耦合。贝氏体相变的驱动力来源于碳在相界上的类平衡,当773K时,Δμ_(Fe, Ch)~(γ→α)=800J/mol。低于400℃贝氏体铁素体实际长大所对应的相界扩散迁动阻力高于最大相变驱动力,故在此温度以下,铁素体不能扩散长大。而在550℃以下贝氏体以类平衡切变长大在热力学上是可能的。类平衡切变模型能在热力学上解释在400—550℃温区内两种长大机制的贝氏体的重迭;它又可说明贝氏体切变长大特征,而且还能定量的给出受碳扩散控制的长大动力学,并与多方面实验结果很好地相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C-Mn合金贝氏体相变驱动力
杨柳;方鸿生;陈南平
金属学报. 1989, 25 (4): 30-35.  
摘要   PDF (455KB)
本文应用三元合金的规则溶液模型计算了Fe-C-Mn三元合金在贝氏体相变温区内以不同方式等温转变的相变驱动力,从热力学上论述了以不同的微观机制进行等温贝氏体转变的可能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摩擦马氏体及其回火转变特征
刘正义;符坚;庄育智
金属学报. 1989, 25 (4): 36-40.  
摘要   PDF (1381KB)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了钢在滑动摩擦过程中,摩擦表面所产生的“白层”是一种特殊的马氏体和少量的奥氏体混合组织,其厚度可达25-50μm。其主要特征为晶粒超细,直径只有30nm左右。显微硬度高达1500,可以刻划玻璃。抗腐蚀性强,抗回火,回火温度在500℃时才有明显的金相组织和硬度的变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溶质原子向晶界的非平衡偏聚机制
褚幼义;章三红;贺信莱;柯俊
金属学报. 1989, 25 (4): 41-47.  
摘要   PDF (539KB)
本文以空位-溶质原子拖曳机制为基础,并考虑了空位、溶质原子和复合体三者的反应平衡及晶界平衡偏聚的作用,得到了溶质原子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动力学方程。对硼在奥氏体中等温及连续冷却时所产生的非平衡晶界偏聚现象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与实验较为一致的结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温合金中碳化物的初生形貌与晶体结构的关系
刘林;傅恒志;史正兴
金属学报. 1989, 25 (4): 48-53.  
摘要   PDF (1416KB)
镍基高温合金中的碳化物(MC),其初始形态和在接近平衡条件下生长的形态均为八面体。应用PBC(Periodic Bond Chains)理论对MC的界面分类表明,{100},{110}和{111}面为F面,{212}面为S面。对各F面的附着能计算表明,{111}面是MC最易显露的晶面。从而证实了MC从高温合金熔体中生长的理想形貌是以{111}面为外表面的八面体。文章认为MC的一种生长基元为由中心金属原子和6个碳原子组成的八面体配位体,其生长机制为沿{111}面层状堆积。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Mn-Ni-Cr钢亚平衡组织及合金元素的作用
谢长生;孙培祯;陈钰秋;赵建生
金属学报. 1989, 25 (4): 54-59.  
摘要   PDF (455KB)
本文利用X射线定量相分析及金相观察和硬度测试,考察了中碳Fe-Mn-Ni-Cr钢的组织及合金元素的作用。建立了经1100℃淬火后的马氏体体积分数与合金成分的定量关系式; f_M~(1100)=162.643-15.482Mn-7.36Ni-4.286(Cr+Mo+V)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亚平衡组织图。结果表明,Mn稳定奥氏体的作用大于Ni的作用。Ni和Cr当量分别以[Ni]=2.104Mn+Ni,[Cr]=Cr+Mo+V表示。计算了M_S点处的马氏体相变驱动力,指出Mn具有强烈降低相变驱动力的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淬火高碳马氏体沿晶断裂机制
刘宗昌
金属学报. 1989, 25 (4): 60-66.  
摘要   PDF (2519KB)
提出马氏体沿晶断裂机制:粗大奥氏体晶粒转变为马氏体时,以晶粒为体积膨胀单元,必然产生不均匀应变,在晶界区形成显微局部应力,甚至产生应力集中,削弱晶界结合,有时出现微裂缝,在淬火第一类应力(或外力)作用下,形成沿原奥氏体晶界扩展的沿晶裂纹和冰糖状断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近门槛值疲劳裂纹扩展微观断口形貌的研究
杨京俊;柯伟
金属学报. 1989, 25 (4): 67-72.  
摘要   PDF (2181KB)
本文研究了LD10铝合金和Ti-6Al-4V合金近门槛值疲劳裂纹扩展的断口形貌。SEM观察表明:两种合金的近门槛值区域(1×10~(-7)-1×10~(-5)mm/cycle)的微观断口形貌均为循环解理刻面;在LD10铝合金中循环解理刻面多数呈锯齿型或梯田状,而在Ti-6Al-4V合金中主要为孤岛状循环解理刻面。 本文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近门槛值疲劳裂纹扩展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室温长时时效Cu-14Al-4Ni合金中马氏体电子显微特征
王蔚国;张益谨;黄健超
金属学报. 1989, 25 (4): 73-76.  
摘要   PDF (978KB)
本文通过对室温时效二年的Cu-14Al-4N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电子显微研究,发现形状记忆合金中的马氏体在室温产生缓慢的亚结构变化,出现定向有序畴和晶界过渡区,孪晶界被破坏。矩形网格状有序畴产生并长大。首次观察到周期性反相结构与反相畴呈现在同一操作矢量下。用电子衍衬和能谱作原位观察,发现晶界出现溶质原子偏聚和位错缠结,晶内有序区出现周期性层错。基体、有序区和晶界的溶质原子Al的浓度呈现递增形式,其中基体贫Al,晶界富Al。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V-Ti-N微合金钢中V-Ti复合析出物的特征
唐国翌;郑炀曾;蔡其巩;朱静
金属学报. 1989, 25 (4): 77-80.  
摘要   PDF (835KB)
本文研究了V-Ti-N微合金钢中V-Ti复合颗粒的特征和形成过程。结果表明,V-Ti复合颗粒中的钒,是在钢液浇注后冷却到1150℃以下,VN在TiN表面以外延析出的方式生长的。钢液浇注后的冷却条件对颗粒中钒含量有明显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氧对H_2O-H_2及H_2O-H_2惰气混合气体氧位的影响
方正;陈新民
金属学报. 1989, 25 (4): 81-88.  
摘要   PDF (624KB)
考虑到氧的影响,本文导出一组H_2O-H_2及H_2O-H_2-惰气混合气体氧位新的表征式。经典表征式是该公式的特例。本文讨论了微量氧存在时对平衡气氛影响的各种因素以及减小误差的最佳配气条件,同时评价了某些用H_2O-H_2(或H_2O-H_2-惰气)混合气体控制氧位的平衡实验的可靠程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Y,Ce,La对Fe-25Cr-40Ni合金高温硫化的影响
黄元伟;韩勇;孙兰祥;徐之强;石声泰
金属学报. 1989, 25 (4): 89-93.  
摘要   PDF (1623KB)
研究了稀土元素Y,Ce和La对Fe-25Cr-40Ni合金高温硫化的影响。当合金中稀土含量为0.1wt-%时,合金的硫化速度明显降低。Y对降低合金硫化速度的影响大于Ce和La。加入Y的合金硫化时,在硫化内层优先形成带有保护性的较致密的硫化铬,它的晶粒较细,与基体很好粘着。在硫化层结构和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金加入稀土元素后的硫化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PrCl_3-NaCl-LiCl三元系相图的测定
乔芝郁;王明生;郑朝贵;段淑贞
金属学报. 1989, 25 (4): 94-99.  
摘要   PDF (436KB)
本文用差热分析法重新测定了组成PrCl_3-NaCl-LiCl三元系的三个侧边二元系相图,测定了该三元系中6个不同组成的变温截面,从而构筑了PrCl_3-NaCl-LiCl三元相图。该三元系由分别对应于PrCl_3,NaCl,2NaCl·LiCl,NaCl·LiCl和LiCl的5个液相面,7条二次结晶线,两个转熔点和一个共晶点构成。转熔点和共晶点的温度和组成分别为:P_1(416℃,30.3mol%NaCl,44.2mol%LiCl,25.5mol%PrCl_3);P_2(409℃,25.0mol%NaCl,50.0mol%LiCl,25.0mol%PrCl_3);E(404℃,20.0mol%NaCl,55.4mol%LiCl,24.6mol%PrCl_3)。二元和三元相图液相限的测量误差约为±5℃和±7℃。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MgO-B_2O_3二元系熔渣中组元的活度
张成弢;冀春霖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00-103.  
摘要   PDF (275KB)
本文以Sn作为金属熔剂,石墨作为还原剂用,“渣-金”化学平衡法在1500和1550℃下,测定了MgO-B_2O_3二元系熔渣中Mgo的活度,并采用α函数积分法求得了该二元系熔渣中B_2O_3的活度。此外,由B_2O_3和MgO的活度数据估算了复合化合物2MgO·B_2O_3和3MgO·B_2O_3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l-Si合金中Sr的变质作用
刘启阳;李庆春;张吉人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04-109.  
摘要   PDF (819KB)
本文采用引入单晶Si籽晶的方法,考察Sr变质Al-22%Si合金中Si相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Sr影响Si相的形核与生长。表面分析指出Sr在{111}_(Si)上的吸附是Sr影响Si相形核生长的原因,而变质共晶组织则是Sr使共晶领先相发生改变的结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电化学合金化Y-Cu体系的生成自由能
杨绮琴;刘冠昆;刘泽锦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10-114.  
摘要   PDF (401KB)
本文研究了在NaCl-KCl-YCl_3熔体中,电化学合金化Y-Cu体系的热力学行为。用恒电位电解断电后的电极电位-时间曲线测定了形成YCu_6,YCu_4,YCu_2,YCu等金属间化合物反应的ΔG(973-1103K),结果表明测量方法简单可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钛合金中相的电化学行为
刘屏;许昌淦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15-119.  
摘要   PDF (807KB)
测定钛合金在氢氟酸、硝酸、柠檬酸水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其组成相的电化学行为。证实电化学行为的差异是各相化学成分和点阵类型不同所致。在活化区内以α相和α′相的腐蚀为主;而在过钝化区以β相腐蚀为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金属间化合物NiAl的氧化行为与硼含量的关系
郭建亭;孙超;李辉;管恒荣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20-125.  
摘要   PDF (1599KB)
本文研究了含硼量为0-2.22at.-%的Ni_3Al在750-1150℃和3-100h条件下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硼含量的Ni_3Al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基本都符合抛物线规律。硼含量在0.52-1.37at。-%时抗氧化性能最好。研究了氧化膜的形态与结构。0-1.37at.-%B的Ni_3Al合金,表面形成以Al_2O_3为主的氧化膜,并含有少量NiO和NiAl_2O_4,含有2.22at.-%B的Ni_3Al合金,表面生成复杂的硼氧化物,破坏Al_2O_3膜的完整性,抗氧化性最差。但无硼合金中,NiAl_2O_4的含量最高,并在试样冷却过程中几乎全部剥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稀土元素对非晶态PdSi_(16.5)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宁远涛;李永年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26-131.  
摘要   PDF (524KB)
采用DSC系统地研究了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Dy,Ho,Er,Yb对PdSi_(16.5)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所有稀土元素明显地提高各项热稳定性参数,包括T_θ(T_g,T_x,T_p),T_(rg)和ΔE等,尤以重稀土元素的影响更显著,且结晶温度T_(P1)和T_(P2)随La系收缩直线增大。Eu显示出反常的影响:含Eu合金具有最高稳定性,而其形成非晶态的浓度范围却低于其它稀土元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不同因素对连铸机中间包流场的影响
贺友多;Y.SAHAI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32-136.  
摘要   PDF (447KB)
本文是“连铸机中间包液体流动”一文的继续。用计算机模拟下列因素对中间包流场的影响:侧墙的不同倾角,中间包的几何尺寸,双折角中间包,隔板和挡墙的设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铝钎焊过程中钎剂的界面活性行为
张启运;刘淑祺;蓝铁;傅玉川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37-141.  
摘要   PDF (1878KB)
用金相、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方法研究了铝钎焊过程中含CdCl_2或ZnCl_2钎剂的活性机制。结论表明,钎剂的活性产生于反应析出的液态重金属与母材及钎料润湿,从而生成局部无氧化膜的液态合金。ZnCl_2析出大片液态合金与母材润湿,而CdCl_2析出分散点滴状液态Cd与母材润湿。实验表明,反应析出的重金属最终夹杂在焊点之中。钎焊温度愈低,重金属夹杂的尺寸愈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锰钢的变形与加工硬化
石德珂;刘军海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42-145.  
摘要   PDF (1005KB)
高锰钢的加工硬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孪晶变形使全位错和不全位错在共格的孪晶界面上运动受阻,一是变形过程中产生大量Mn-C原子对或MV-CC(锰-空位碳-碳)原子团,造成强烈的不对称畸变。高锰钢变形时,滑移不断调整孪晶变形,产生应力弛豫,从而使其既具有高的硬化率又有良好塑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Hg-Pb二元汞齐的高温等渗研究
张新华;何玉枝;包于洪;王之昌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46-147.  
摘要   PDF (160KB)
用高温等渗法测定了600K时Hg-Pb二元系中Hg的活度,并用Gibbs-Duhem积分计算了该二元汞齐中Pb的活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镍基合金辉光放电阴极溅射表面形貌
任建世;赵惠林;张功杼
金属学报. 1989, 25 (4): 148-150.  
摘要   PDF (1308KB)
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和电子探针,研究两种含有第二相沉淀和喷射弥散强化镍基合金的阴极溅射表面微观形貌,发现形成的溅射锥体是由于第二相沉淀和氧化物质点的存在,使局部溅射率改变和引起静电效应的结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