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2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2-04-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TiFe+xwt-%La合金吸氢性能研究
钱久信;张亚文;陈旭东
金属学报. 1992, 28 (4): 1-4.  
摘要   PDF (1013KB)
首次发现La与TiFe呈层状交替分布的合金,该合金具有高吸氢活性,不需预处理,在30℃,6MPa氢中即能吸氢。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金属的各向同性屈服行为
陈积伟;连建设
金属学报. 1992, 28 (4): 5-9.  
摘要   PDF (365KB)
应用TBH理论揭示了在Lequeu等提出的五维应力空间中,各向同性fcc和bcc金属的任意两个切应力构成的屈服轨迹近似地为由主应力构成的π平面的屈服轨迹的内切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HHH屈服函数为基础的,其参数由M_p和τ_c两个微观参数完全确定的解析屈服函数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氢量氢化的Ti-6Al-4V合金中氢化物的组织结构研究
张彩碚;边为民;赖祖涵;宫波
金属学报. 1992, 28 (4): 10-16.  
摘要   PDF (2600KB)
研究了含氢最为0.16,0.58,0.87,1.49wt—%的Ti—6Al—4V—H合金中出现的各种氢化物,结果表明:氢超过0.58%时,合金中已有Ti_3Al相析出,同时,随着氢含量的增加,氢化物的形态逐渐由低氢的粗板条变到高氢的窄板条,后者组织明显细化,在含氢1.49%的试样中,还观察到四方点阵的氢化物和块状氢化物,并发现孪晶氢化物,根据孪晶氢化物的电子衍射花样的特点,可以简便地判别氢化物为立方或四方结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对Roscoe粘度公式中λ_0取值的研究
郭文全;王景唐
金属学报. 1992, 28 (4): 17-20.  
摘要   PDF (335KB)
通过对Roscoe绝对粘度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和推导过程的研究,提出了由实验测量液态金属的深度H与振动对数衰减率λ的关系曲线,并将其外延到H→0时所对应的λ值,作为原λ_0的取值(记为λ_f)的方法,液态Cu和Sn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满足原公式的使用条件,而且消除了“端面和滑动”等影响,使计算准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疲劳损伤过程的热能耗散分析
童小燕;王德俊;徐灏
金属学报. 1992, 28 (4): 21-27.  
摘要   PDF (542KB)
利用能量作疲劳损伤基本参量,建立了疲劳损伤的能耗结构,在试验的基础上,围绕着疲劳损伤过程中的不可逆能耗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循环过程及循环内的疲劳损伤热能耗散变化规律,并寻找出疲劳过程中循环滞回能与有效能耗(储能)之间联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harpy裂纹试样的启裂点确定与动态断裂韧性
林君山;鄢文彬;涂铭旌
金属学报. 1992, 28 (4): 28-33.  
摘要   PDF (714KB)
本文研究了用应变片测定Charpy裂纹试样动态断裂启裂点的方法,在不同的试验温度下,用双通道高速采样磁盘存储示波器同时测定了冲击试样的P—t曲线和裂纹尖端区域的名义ε—t曲线,结合动态有限元对Charpy裂纹试样冲击过程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动态断裂韧性的测定方法,并指出了以往动态断裂韧性测定中存在的问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双相钢近门槛区疲劳裂纹扩展微观断口形貌
郑冶沙;王中光;艾素华
金属学报. 1992, 28 (4): 34-39.  
摘要   PDF (1564KB)
研究了三种马氏体形貌和六种马氏体含量双相钢的近门槛区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断口形貌,SEM观察表明:所有组织的近门槛区域的断口表面均有循环解理开裂特征,说明主要由Ⅱ型应力作用控制,在较高ΔK的快速扩展区,断口特征是由混合开裂方式组成,这包括循环解理小平面,两种类型的二次裂纹和辉纹等,断口表面粗糙度诱发裂纹闭合是双相钢门槛值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Al金属间化合物反常应变速率效应的研究
王理明;祝东;姚枚;蔡其巩;邹敦叙
金属学报. 1992, 28 (4): 40-44.  
摘要   PDF (499KB)
采用系列温度及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压缩试验研究TiAl,TiAl-V的塑性形变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区间,Peierls—Nabarro机制,交滑移机制和蠕变为塑性形变的主要控制机制,TiAl-V合金在600—700K形变时出现反常应变速率效应,而且塑性应变量越大.反常效应越明显,利用位错交滑移的热激活特性理论对此反常效应进行初步解释,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加工硬化指数的影响及不同塑性应变量对应变速率敏感性的影响在本文中也进行了探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物料加热过程的动态优化理论——准则约束优化方法
李宗瑞;陆钟武
金属学报. 1992, 28 (4): 45-48.  
摘要   PDF (430KB)
通过把物料的加热过程视作控制理论中调节器的最优控制对象,结合物料加热过程的最优准则,建立了准则约束的优化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物料加热的分布供热的优化问题,而且也为时变供热问题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方法在均热炉上应用的结果表明:与钢锭加热过程预示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优化后热效率可提高3.1%;与热流分解的优化方法相比、热效率从43.1%提高到43.8%;与实际加热过程相比,可降低能耗7.28%。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活性元素Y和Ce对Fe-25Cr-40Ni合金高温氧化的影响
俞方华;杨国华;韩荣典;翁惠民;沈嘉年
金属学报. 1992, 28 (4): 49-57.  
摘要   PDF (915KB)
用离子背散射和慢正电子束研究了活性元素Y和Ce对Fe-25Cr—40Ni合金在高温初期氧化动力学、氧化膜表层成份和微观缺陷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了微量活性元素(≥0.05%)在高温氧化初期显著减少了合金的氧化速率,有效地促进了Cr_2O_3的生长,抑制了Fe和Ni氧化物的形成,改善了氧化膜的微观结构,活性元素结合进入氧化膜并在外层膜中(约几十nm)富集,活性元素Ce抗氧化机理不同于Y,Ce使合金氧化膜的空位缺陷显著降低,主要控制了阳离子沿晶格空位向外扩散,而含Y合金由氧化初期主要控制阳离子沿晶格扩散转变为主要控制阳离子沿晶界向外扩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l-Li-Cu-Mg合金应力腐蚀性能及机理研究
王政富;朱自勇;柯伟;张匀;胡壮麒
金属学报. 1992, 28 (4): 58-62.  
摘要   PDF (641KB)
利用恒应变速率方法研究了Al—Li—Cu—Mg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包括时效条件及外加电位对应力腐蚀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试样表面相对氢浓度与外加电位及应力腐蚀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合金的应力腐蚀性能取决于时效条件,其中峰时效条件下最差,自然时效条件下最好,应力腐蚀敏感性及试样表面氢浓度与外加电位有关,阳极电位增加应力腐蚀敏感性,阴极电位低于临界电位时加速应力腐蚀,认为合金在应力腐蚀过程中阳极溶解与氢脆机制联合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快淬(Fe_(1-x)Ga_x)_(77.5)Nd_4B_(18.5)合金的磁性及其晶化行为
杨红缨;沈保根;杨林原;郭慧群
金属学报. 1992, 28 (4): 63-67.  
摘要   PDF (427KB)
研究了快淬(Fe_(1-x)Ga_x)_(77.5)Nd_4 B_(18.5)合金的磁性,晶化行为,以及Ga含量和热处理对其硬磁性和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a含量x的增加,非晶态样品的Curie温度提高,而晶化温度降低,Fe原子的平均磁矩近似为一个常数,用X射线衍射和热磁测量分析了热处理后样品的结晶相,还研究了室温矫顽力与Ga含量的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中厚板轧制稳定性条件的理论计算与实践验证
张进之;李生智;王廷溥
金属学报. 1992, 28 (4): 68-72.  
摘要   PDF (460KB)
国内外轧制中厚板操作经验是采用“中凸法”(或“中厚法”)轧制,以保证轧制过程的稳定,但按现有理论公式计算所得为保证轧制稳定的“中厚值”太大,影响钢板质量和成材率的提高本文给出了新的板凸度(中厚值)和轧制时轧辊凹度计算公式,经生产实践数据验证表明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γ射线辐照-水热结晶联合法制备金属超微粒子
陈祖耀;陈波;钱逸泰;张曼维;杨丽;范成高
金属学报. 1992, 28 (4): 73-76.  
摘要   PDF (1386KB)
利用Co源强γ射线辐照制备金属超微粒子,并首次采用γ射线辐照—水热结晶联合法获得了Cu,Au和Cu—Au合金超细粉末,还初步讨论了超细粉的成核过程和考察了它们的形貌、晶粒大小以及稳定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PVD薄膜的粘附性和塑韧性评估
刘长清;金柱京;于力;于志明;吴维(山文)
金属学报. 1992, 28 (4): 77-82.  
摘要   PDF (1127KB)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在单面抛光的缺口拉伸试样上生长Ti和TiN薄膜,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膜面以0.05mm/min变形速度拉伸变形行为并记录和确定膜的开裂和脱落时的临界伸长量δ_c和δ_s,用来评价薄膜的粘附性和塑韧性;相同的膜/基体系进行划痕实验,确定其临界载荷L_c并评价膜的粘附性,结果表明前者较好地说明了膜与基体粘附性和膜自身的塑韧性,后者只能评价膜的粘附性,而且两种方法评价粘附性有良好的一致性,此外还比较了几种涂层样品的拉伸曲线并讨论了薄膜的塑韧性和粘附性对基材屈服极限的影响,引入了粘附功判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C涂层碳纤维增强铝复合丝的机械性能及其界面特性
陈新国;郑国斌;沈祖洪;杜海峰
金属学报. 1992, 28 (4): 83-88.  
摘要   PDF (1477KB)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碳化硅涂层碳纤维增强铝复合丝的拉伸强度影响,结果表明:500℃热处理2h及550℃热处理1h后使复合丝的拉伸强度提高,600℃以上的热处理都使复合丝的拉伸强度下降,通过测量从复合丝中分离出来的纤维强度,表明碳化硅涂层对碳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用电子探针及能量损失谱分析了C/Al界面的稳定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β-Si_3N_(4w)/6061Al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界面结构
潘进;宁小光;叶恒强
金属学报. 1992, 28 (4): 89-94.  
摘要   PDF (2078KB)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出Si_3N_4晶须增强6061铝合金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抗弯强度790MPa,经T6处理后提高20%,显微硬度增加28%,用高分辨电镜对晶须和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界面结构与复合材料性能的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