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3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3-01-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Fe-C-Si-Mn系合金贝氏体相变动力学计算
杨柳;刘世楷;杨萍
金属学报. 1993, 29 (1): 1-5.  
摘要   PDF (395KB)
采用规则溶液模型与超组元模型计算了7种Fe—C—Si—Mn系合金的等温相变驱动力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合金等温转变的相对形核率与相对孕育期。计算结果表明,不含碳的二元与三元合金,孕育期主要由相变驱动力决定;而含碳合金,相变驱动力不是相变动力学的主要控制因素,从一个侧面支持了溶质类拖曳(SDLE)理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张明星;康沫狂
金属学报. 1993, 29 (1): 6-10.  
摘要   PDF (736KB)
Si在一定含量范围内,使低碳贝氏体钢中粒状贝氏体相对量、M—A岛体积分数、残余奥氏体量及其稳定性增加,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在v_t=156℃/min冷速下,Si为1.62%时,钢的强韧性出现极大值;v_t=7.9和0.9℃/min时,Si>1.99%后,大量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降低了钢的强度和韧性,Si为1.99%时,强韧性最高,最佳Si含量为1.62—1.99%。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立方系完整ODF测算的改进
赵宏;王福;徐家桢;梁志德
金属学报. 1993, 29 (1): 11-15.  
摘要   PDF (320KB)
本文通过对具有宏观统计对称立方晶系材料用最大熵法测算完整ODF的研究,提出了适于微计算机用的测算方法,并在PANAFACOM—U1200机上建立了相应的软件系统。作者用冷轧磷钢板材的织构对方法(如系统)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该法是可靠、实用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稀土在Al-Si合金中的固氢作用
赵宇光;李道韫;王守实;何镇明
金属学报. 1993, 29 (1): 16-20.  
摘要   PDF (1094KB)
采用电子探针、二次离子质谱、无汞真空套管测氢仪等检测手段,并配合金相分析及试样孔隙度的测定,鉴定出含稀土的Al-Si合金中有稀土氢化物的存在,确认在多元稀土金属间化合物中氢的富集,提出稀土具有较强固氢作用的观点。对加稀土前后Al-Si合金中各形态氢的相对含量变化作了定性分析,对稀土净化Al合金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固氢是降低游离氢含量、减少氢致缺陷的重要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C_f/Al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
万红;卓钺
金属学报. 1993, 29 (1): 21-24.  
摘要   PDF (940KB)
本文对NICALON SiC束丝纤维增强Al预制丝的拉-拉疲劳行为(应力比R=0.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比铝合金有明显提高,预制丝循环过程中,单丝纤维不断破断,导致材料最终破坏,600℃高温热暴露后,界面结合增强,预制丝的疲劳性能降低。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DD3单晶镍基合金蠕变-疲劳及寿命预测
苏翰生;吴仲棠
金属学报. 1993, 29 (1): 25-32.  
摘要   PDF (1272KB)
从应变范围区分法(SRP),应变能区分法(SEP)的有关概念出发,研究DD3单晶镍基合金拉—拉应力状态下的蠕变—疲劳性能和保持时间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定量计算;同时,用应变能区分法的数值法(SEP—NCM)实现对拉—拉应力状态下蠕变—疲劳的寿命预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l-Li合金的疲劳性能
艾素华;王中光;张匀;胡壮麒
金属学报. 1993, 29 (1): 33-38.  
摘要   PDF (1861KB)
研究了8090Al—Li合金在自然和人工时效状态下光滑样品的室温疲劳寿命,以及在100,150和200℃下的高温疲劳性能。结果表明:人工时效的8090合金的疲劳寿命高于自然时效的;在两种时效状态下,与传统的高强Al合金LC4和LY12相比较,Al—Li合金的疲劳寿命均高。人工时效的8090合金随实验温度的升高,疲劳寿命明显降低;自然时效的8090和LY12合金,高温疲劳寿命虽然略有降低,但在200和150℃时分别有所提高。断口观察表明:Al—Li合金的疲劳裂纹均在表面和亚表面的冶金缺陷处萌生;且层状断裂特征比传统的Al合金更加明显。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Mn,B复合合金化对Ni_3Al室温塑性的影响
杨文英;吕反修;章守华
金属学报. 1993, 29 (1): 39-42.  
摘要   PDF (1351KB)
本文通过宏合金化和微合金化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改善了Ni_3Al的室温塑性,在本实验条件下,按最佳硼合金化配制的Ni_3Al合金的室温拉伸延伸率为14%,而复合合金化得到的Ni_3Al则为35%。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只有Al当量含量(Mn%+Al%)小于化学计量值时,才能发挥复合合金化的优势。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24Al-11Nb合金塑性和韧性的研究
王沿东;杨王玥;陈国良;朱世杰
金属学报. 1993, 29 (1): 43-48.  
摘要   PDF (1290KB)
采用三点弯曲装置研究了条状与块状两种组织的Ti—24Al—11Nb合金的室温塑性与缺口断裂韧性K_c~R。通过载荷—挠度测量确定了弯曲试验塑性的参数如最大挠度f_(max)、断裂应变ε_f及应变能密度U等;通过缺口试样确定的K_c~R。结果表明:条状和块状组织在室温下弯曲的ε_f小于8.8%时,线切割缺口试样呈脆性断裂;在弯曲时的塑性参数值相近时,条状组织的K_c~R高于块状的。同时,还讨论了缺口长度与缺口半径对K_c~R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纳米粒子粒径评估及测试方法的比较
朱静;蔺锡伟;郭薇;贾丽萍;赵向荣;张晋远;柳春兰;叶恒强;宁小光
金属学报. 1993, 29 (1): 49-58.  
摘要   PDF (2814KB)
本文介绍了透射电镜综合分析—分散法测定纳米粒子粒径的方法,并将此法与X射线小角散射法及透射电镜暗场法测粒径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的比较。认为采用X射线小角散射法与透射电镜综合分析—分散法相结合测定评估纳米粒子粒径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得到准确的结果、综合的信息。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熔融LiF—BeF_2体系的定压分子动力学模拟
邵俊;徐桦;CHENGAilan;KLEINM.L.
金属学报. 1993, 29 (1): 59-64.  
摘要   PDF (476KB)
用定压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熔融LiF—BeF_2,LiF—2BeF_2和LiF—3BeF_2体系。分析了模拟给出的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键长以及扩散系数和速度自相关函数。所得主要结果是:BeF_2体系原来存在的网络结构,随Li~+离子的浓度增加而削弱和破坏,但并不接近LiF结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Bi在Fe液中的溶解平衡及Ni,Mn的影响
徐建伦;宋波;陈继开;韩其勇;蒋国昌
金属学报. 1993, 29 (1): 65-68.  
摘要   PDF (280KB)
用气液平衡法,在密封Mo反应室中研究了1873K下Fe液中Bi蒸气溶解平衡及第三组元Ni,Mn对其的影响,测定了1873K下Bi在Fe液中的溶解量(wt—%)为0.16。Ni,Mn增加Bi的溶解量,其活度相互作用系数为e_(Bi)~(Ni)=-0.20,e_(Bi)~(Mn)=-0.19。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a-Hg两元合金相图的电动势法测量及计算
孙成文;曹咏絮
金属学报. 1993, 29 (1): 69-74.  
摘要   PDF (493KB)
本文应用Na—β—Al_2O_3陶瓷管作为Na/Hg电池的固体电解质隔膜,制备了66个不同的Na_xHg_(1-x)(x:5×10~(-5)—0.8846)组分。测量了在各个Na—Hg合金相区中的Na/Na_xHg_(1_x)电池的电动势,获得了电池电动势对组分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式和一系列Na_xHg_(1-x)的熔化温度。由推导的关系式计算出Na—Hg两元合金的各个相区共晶温度、转熔温度和结构转变点,并修改了Hg—NaHg_2相区液相线。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快速凝固Al-RE-Ni非晶合金的显微结构及热稳定性分析
仝兴存;沈宁福;МАНОВВ.П.
金属学报. 1993, 29 (1): 75-79.  
摘要   PDF (1283KB)
采用旋铸急冷工艺直接在大气环境中获得了具有良好韧性的Al_(87)RE_8Ni_5和Al_(92)RE_4Ni_4(at.-%)非晶合金,并对其显微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急冷条带的厚度为50—60μm时,Al_(87)RE_8Ni_5条带为单一的非晶结构;而Al_(92)RE_4Ni_4条带包括贴辊面区的非晶结构、中心区的“非晶+微晶”和自由表面区的微晶组织。非晶Al_(87)RE_8Ni_5和Al_(92)RE_4Ni_4中的非晶结构都具有高的热稳定性,过冷液体存在温度区间(T_x-T_g)分别为53和83K;并且其玻璃形成能力参量T_g/T_m分别为0.56和0.59。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雾化过程中气体射流与金属液流作用区的压力特征
沈军;崔成松;蒋祖龄;李庆春
金属学报. 1993, 29 (1): 80-83.  
摘要   PDF (362KB)
本文研究了雾化压力、导液管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以及雾化介质等因素对雾化过程导液管末端气体射流与金属液流作用区压力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雾化压力,降低导液管的位置以及减小导液管的锥角,将趋向于在导液管末端形成负压,对金属熔体造成有效的吸动作用 对增压(正压)和吸动(负压)现象形成的机理以及雾化过程的最大正压条件作了分析和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离子束溅射法制备Ti-Ni贮氢薄膜的研究
张允什;胡伟康;王达;袁华堂;陈友孝
金属学报. 1993, 29 (1): 84-86.  
摘要   PDF (236KB)

介绍了用离子束溅射制备贮氢薄膜的方法。采用钛板与镍板拼合靶制备的Ti—Ni薄膜为非晶态,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抗粉化能力,而晶化后的贮氢性能更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Ti-N-C膜的研究
赵程;彭红瑞;李世直
金属学报. 1993, 29 (1): 87-92.  
摘要   PDF (962KB)
用XPS,AES,XRD,SEM及显微硬度计分析和测试了不同成分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CVD)Ti—N—C膜,并与PCVD一TiN膜比较。认为:Ti—N—C膜优异的耐磨性可归因于高显微硬度及致密的结构。AES及XPS分析结果表明,Ti—N—C与TiN膜表面吸附的氧原子价态不同,其决定因素是膜晶格中是否有足够的碳原子存在。氧吸附态的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磨损失效方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快淬SmFeN及其粘结磁体研究
何军舫;徐孝荣;姚国兰;赵航;赵凤鸣;金福成
金属学报. 1993, 29 (1): 93-96.  
摘要   PDF (846KB)
用快淬方法制备Sm_(2+x)Fe_(17)合金。结果表明;当x=0.7时,可获得α—Fe含量极少的Sm_2Fe_(17)单相。经研磨,渗氮处理后,α—Fe仍能控制在3.0wt—%以下。主相为具有强烈单轴各向异性的Sm_2Fe_(17)相。快淬合金晶粒接近单畴,可望得到高矫顽力。获得的最高磁性能为:Br=0.7T,H_c=761.0kA/m,(BH)=45.6kJ/m~3,T_c=475℃。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