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4年, 第30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1994-12-27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合金凝固的二相流数值模拟
倪军
金属学报. 1994, 30 (21): 385-392.  
摘要   PDF (618KB)
本文介绍了合金凝固传输过程中的二相流数学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固-液界面的传输现象和液相对流对宏观偏析的影响,并考虑了生核过程,热和溶质的过冷效应,及固相颗粒的宏观运动,从而把宏观传输过程和微观结构结合起来.采用该模型,对Al-4%Cu等轴晶合金的凝固进行了完整的数值模拟.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阳极电流对纯铜裂尖表面形变和总体形变影响的对比
魏学军;李劲;周向阳;柯伟
金属学报. 1994, 30 (21): 393-397.  
摘要   PDF (352KB)
采用微机控制激光散斑干涉技术,对多晶纯铜平板预裂纹试样在空气及在3.5%NaCl溶液中外加阳极电流条件下的裂纹张开位移进行了原位测量,并对比了这两种条件下,裂尖表面应变场的变化,研究了阳极溶解对裂尖材料总体形变和表面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阳极电流后,裂尖表面应变量和应变范围都明显增大,而反映裂尖总体形变的张开位移变化很小。阳极溶解对金属内部材料的形变没有直接的影响,只能缓解金属表面的变形硬化,促进金属的表面变形.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a_2SO_4沉积盐引起的Ni_3Al-Fe的中温区热腐蚀
曾潮流;张鉴清;吴维玟;郭建亭
金属学报. 1994, 30 (21): 398-402.  
摘要   PDF (441KB)
研究了Na_2SO_4沉积盐引起的Ni_3Al-Fe于700一820℃空气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Ni_3Al-Fe遭受自持性的热腐蚀。热腐蚀的发生似可归因于Fe与Na_2SO_4反应的产物Na_2O与Na_2SO_4形成了Na_2O-Na_2SO_4共晶熔融盐,随后合金中Mo的氧化产物MoO_3参与电化学阴极还原反应,从而引发合金快速的热腐蚀。此外,熔盐中Na_2SO_4与MoO_3反应生成的SO_3导致了熔盐的高酸度和合金的内硫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腐蚀的进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对热浸镀Al界面化合物层生长的限制作用
钱卫江;顾文桂
金属学报. 1994, 30 (21): 403-406.  
摘要   PDF (254KB)
对添加2at.-%Si后热浸镀Al钢带界面化合物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Si在界面化合物层区产生富集,界面化合物具有Fe_2Al_5相的结构,其化学式可写成Fe_2(AlSi)_5.认为Si的作用在于填充Fe_2Al_5相中的原子空位,阻碍Al的扩散,使界面化合物层厚度大大下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离子渗氮层的组织形貌和γ′-ε界面结构
李凤照;孙东升;敖青;戴吉岩;李斗星
金属学报. 1994, 30 (21): 407-412.  
摘要   PDF (442KB)
使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550℃,6h离子渗氮的35CrMo钢渗层的组织形貌和界面结构.结果表明,渗层外层为分层相间分布的ε+γ′条带状组织。在化合物内层的γ′相中有空位盘、位错、层错四面体和孪晶.ε相和γ′相之间的界面光滑且平直.除了观察到一个原子层结构台阶,也发现多个原子层高度的结构台阶.大量晶体缺陷的存在是加速离子渗氮过程的主要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纳米晶体Ni-P合金晶粒微观结构的研究
隋曼龄;卢柯
金属学报. 1994, 30 (21): 413-419.  
摘要   PDF (483KB)
采用非晶晶化法制备出晶粒尺寸不同的Ni-P合金复相纳米晶体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别对样品中Ni固溶体和Ni_3P的晶格参数随晶粒尺寸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发现在Ni固溶体纳米相中P的固溶浓度增大,约为平衡固溶度的10-15倍,形成超过饱和固溶晶格结构;在Ni_3P化合物纳米相中空位浓度增加导致晶格畸变发生,而且随晶粒尺寸减小晶格畸变程度增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晶须增强Al-8.5Fe-1.3V-1.7Si复合材料及晶须增强效果的评价
马宗义;宁小光;潘进;李吉红;吕毓雄;毕敬
金属学报. 1994, 30 (21): 420-426.  
摘要   PDF (613KB)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较高的温度下制备了SiC,Si_3N_4和Al_(18)B_4O_(33)晶须增强Al-8.5Fe-1.3V-1.7Si耐热铝合金复合材料,山于采用不含Mg的基体避免了Al_(18)B_4O_(33)晶须界面上出现界面反应和Si_3N_4,SiC晶须界面上出现的界面生成物,所以所有晶须界面都是清洁的.加入晶须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模量,三种晶须的增强效果依次为SiC,Si_3N_4和Al_(18)B_4O_(33).这类复合材料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下降,其使用温度可比SiC_w/2024Al复合材料提高50-100℃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K_2O·8TiO_(2(W))/ZL109复合材料在热暴露和热循环条件下的界面反应和界面结构
沈保罗;李伟;钟毓茂;宁小光;李吉红;叶恒强
金属学报. 1994, 30 (21): 427-431.  
摘要   PDF (347KB)
在500℃下热暴露100h以上时,K_2O·8TiO_2晶须与ZL109铝基体金属发生界面反应生成了新相Ti_7Al_5Si_(12),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延长,反应产物增多,热循环比热暴露更明显地促进了界面反应。在所有的状态下,这种晶须与基体之间都存在TiO过渡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碳纤维不同分布的C_F/Cu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凤仪;应美芳;魏光霞;张晓君;王成福
金属学报. 1994, 30 (21): 432-434.  
摘要   PDF (150KB)
将碳纤维按不同方式分布加Cu粉热压成复合材料,测定其热膨胀系数的大小顺序为:单一纵向<涡卷<双向<无序短纤维<单一横向.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