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8年, 第3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1998-07-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六角密排金属主滑移面选择的电子结构研究
宋岩;杨锐;李东;胡壮麒
金属学报. 1998, 34 (7): 673-677.  
摘要   PDF (476KB)
运用基于局域密度泛函近似的离散变分Xa原子簇方法计算了六角密排金属的电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参数,讨论了相互作用参数与其宏观性能间的内在联系以相互作用参数γ(hkjl)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电子结构理论的六角密排金属主滑移面选择的判据所得结论与实验观测相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任意固相反扩散条件下枝晶凝固溶质传输微观/宏观模型化
徐达鸣;张成军;司广琚
金属学报. 1998, 34 (7): 678-688.  
摘要   PDF (1019KB)
通过对合金枝晶凝固中有任意固相反扩散条件下微观溶质再分布的模型化,扩展了作者提出的合金凝固传输及宏观偏析连续介质模型本文微观/宏观统一模型提出的归一化固相反扩散集合参数除了包括合金的团相扩散系数外,还包含了生长枝晶尺度及几何形态参数、凝固速率和溶质分配系数等影响因素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凝固条件下不同的合金固相扩散能力可对其铸锭的宏观偏析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施载方向对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高温蠕变行为的影响
袁超;郭建亭;王铁利;杨洪才;王淑荷;张皓
金属学报. 1998, 34 (7): 689-695.  
摘要   PDF (2443KB)
研究了施载方向对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980℃130—190MPa蠕变及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取向试样的蠕变曲线相似,稳态蠕变均由位错的攀移过程所控制因蠕变断裂机制不同,纵向试样比横向及倾斜试样表现了高得多的啼变塑性,前者为完全穿晶断裂,后两者为明显的沿晶断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非同轴取向Cu三晶体及双晶体的循环形变行为比较
贾维平;李守新;王中光;李小武;李广义
金属学报. 1998, 34 (7): 696-704.  
摘要   PDF (3545KB)
采用逐级增幅方式研究了Cu三晶及双晶试样的循环硬化及饱和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组元晶粒均为单滑移取向的倾斜晶界双晶试样,其循环应力应变曲线(CSSC)存在平台或准平台区域,而三晶试样的CSSC无平台区出现表面滑移形貌观察表明,由于应变不相容性,在低应变幅下,三晶交点处对各晶粒的主滑移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由于存在较强的晶界几何约束,在相同应变幅下,三晶交点处的形变量较双晶晶界处小同一三晶交点,外载方向不同,裂纹萌生难易差别很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Zr及Zr-4合金的循环耗散能、分形维数与疲劳寿命的关系
肖林;顾海澄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05-712.  
摘要   PDF (698KB)
测定了纯Zr及Zr—4合金在室温和400℃下低周疲劳寿命曲线分别选用循环塑性耗散应变能和疲劳断回表面分形维数作为疲劳损伤参量,根据Zr及Zr-4合金表现为循环硬化、饱和、再软化三阶段的特征,建立了不同变形阶段的累积塑性耗散应变能表达式结果表明,不同塑性应变幅下循环塑性耗散应变能与疲劳寿命之间满足指数关系疲劳断口表面分形分析表明:分形维数与疲劳寿命之间也满足指数关系循环塑性耗散能、分形维数与疲劳寿命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为:D≈0.027lnNf+1.099≈0.120lnWpt-0.025,并从热力学角度对其物理背景作了初步探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Cp/2024A1复合材料及2024A1合金的微屈服行为
张帆;李小璀;金城;邱继明;胡正军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13-718.  
摘要   PDF (1285KB)
对SiCp/2024A1复合材料及其基体2024A1合金的微屈眼行为和热处理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SiC颗粒的作用,复合材料在微屈服前即已产生明显的应变弛豫,并且其微屈服行为也与铝合金不同在时效处理中,两种材料的微屈服强度均受时效强化相析出规律的控制,表现出“峰时效”现象;而冷热循环处理能改善2024A1的微屈服性能,但却对SiCp/2024A1的微屈服强度不利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1—Cu合金凝固过程中准固态力学性能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魏晓伟;曾明;吴学婷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19-724.  
摘要   PDF (1575KB)
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A1—5%Cu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准固态强度、强度增长率、断裂应变以及B,Ti,盐类细化剂和富Ce混合稀土对合金准固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准固态区即热脆性区,B,Ti和稀土都能降低合金准团相线温度,提高强度增长率和准固相线附近的强度,稀土的作用强于B和Ti.合金的中添加盐类细化剂后,合金准固态强度和断裂应变都比未加盐类细化剂的要低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硬度钢焊缝第二相的强化及增韧
任登义;董建;张元彬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25-730.  
摘要   PDF (2053KB)
研究了在Nb,Ti,Zr;V和RE共存的高碳焊缝中碳化物和基体组织的特点及对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强碳化物元素与RE的综合作用,可诱使碳化物早期大量弥散析出,析出过程发生在焊缝凝固之前,同核心多维析出是碳化物由液相直接析出的主要机制;强碳化物元素与碳符合定比规律,可导致基体“贫碳”而转变为板条马氏体(M1).最终获得以碳化物强化为主的高硬度兼高韧性焊缝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氧化钙坩埚在高纯净化合金研究中的应用
孙长杰;邢纪萍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31-734.  
摘要   PDF (366KB)
研究了在真空感应炉中使用氧化钙坩埚熔炼金属和合金的净化工艺.采用炉内打结感应烧结的方法,在10kg真空感应炉中制成了具有良好精炼和保温性能的氧化钙坩埚通过添加A1,La和Ca对纯铁和GH169合金进行了净化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氧化钙坩埚,在真空度为1.5—2.5Pa,1400℃下精炼,添加A1和La作为净化剂,精炼45min后氧和氮含量均降至20×10-4%(质量分数)以下,硫含量降至3×10-4%(质量分数)以下、还对氧化钙坩埚参与去除合金中硫、氧及氮杂质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快速加热和冷却法制备的极细多芯Nb_3A1线材的超导特性
毛大立;伊藤喜久男;和田仁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35-741.  
摘要   PDF (1346KB)
介绍了一种快速加热快速冷却制备接近化学计量比的Nb3A1极细多芯线材的方法用四探针法测定试样的临界温度为17K,用Splitpair型磁体测试了试样随温度和磁场变化的临界电流.归一化后的单位体积钉扎力与所加磁场符合Kramer方程,晶界为可能的磁力线钉扎源由临界电流得到的上临界磁场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外推得到临界温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通过临界电流与温度和磁场的关系得到了Ic-T-B三维临界界面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二元冶金熔体热力学性质与其相图类型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张鉴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42-752.  
摘要   PDF (952KB)
对二元金属熔体、炉渣熔体、熔盐和熔锍的热力学性质结合相图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当相图类型相同时,其组元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同的(一致性),在个别情况下只有微小差别,但也是相似的(相似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活度相互作用系数描述多元体系热力学
马中庭;J.Ohser;D.Janke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53-762.  
摘要   PDF (773KB)
基于MacLaurin级数推出了可用于同时计算烙体中溶质和溶剂活度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其特点是保留了热力学的一致性,且比传统的Wagnerε公式更精确.另外,在本文研究的体系内,高阶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对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影响很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熔融气化炉内Si的反应机理与分配规律
吕庆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63-768.  
摘要   PDF (1260KB)
模拟了熔融气化炉冶炼过程,通过解剖熔融气化炉得到试验结果,根据热力学原理分析了炉内[Si]的来源、反应机理和分配规律,以及影响含[Si]量的各种因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气体还原生产碳化铁
王光辉;姜茂发;王文忠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69-773.  
摘要   PDF (406KB)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温度、气体组成等对于CO—CO2—H2系气体还原铁矿石生成碳化铁的影响,并据此选择适当条件进行实验,研究矿石的失重情况以及温度和气体组成对还原度、碳化铁生成率的影响.通过分析产物成分确定了利用CO—CO2—H2系气体还原生成碳化铁的可行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ZnO压敏陶瓷的制备及电性
黄可龙;彭斌;潘春跃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74-778.  
摘要   PDF (1021KB)
用共沉淀法制取了颗粒均匀的掺杂ZnO粉,其pH值为6.90±0.05,预烧温度为500℃,煅烧温度为1100℃,所制ZnO压敏陶瓷的电阻-温度性能稳定,非线形系数高达50以上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所制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对ZnO掺杂的导电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金刚石膜与硬质合金基体间的界面状态
匡同春;刘正义;代明江;周克崧;王德政
金属学报. 1998, 34 (7): 779-784.  
摘要   PDF (3427KB)
采用SEM,TEM对金刚石膜-硬质合金基体横截面的形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甲烷含量对CVD金刚石膜-基横截面各组织层次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化学侵蚀脱钻和等离子体刻蚀脱碳预处理的YG8硬质合金基体上所沉积的金刚石膜-基横截面组织的典型层次依次为:金刚石薄膜/薄的石墨碳中间层/细小的WC层/残留的脱碳层(η相+W相)/残留的疏松层/YG8原始基体甲烷含量对CVD金刚石膜-基横截面各组织层次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